03.06 古今中外的猛將,哪些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他們打了哪些經典的戰役?

漢史趣聞


在黃埔一期的中央軍嫡系將領中,關麟徵得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榮譽,就是在全國解放之前,曾經一度兼任過黃埔軍校校長。而這個位置從黃埔軍校成立之後,蔣校長是從不輕易給其他人的,不僅是黃埔軍校,甚至在抗戰期間,全國所有國軍下轄的軍校,名義上的校長都是由蔣校長自己兼任的。這就可見關麟徵的特殊地位和在蔣校長心目中的信任程度。

關麟徵起家很早,在後來取得比較高地位和成就的黃埔系將領中,尤其是黃埔一期的將領中,關麟徵是比較早當上師長的。也是因此,他一度有點給自己拉山頭的意思,作為陝西人,尤其是陝西籍的黃埔同學,他一度籠絡了不少人在他的麾下。包括鄭洞國、戴安瀾等人,都曾在他手下供職。一直到杜聿明崛起之後,才將鄭洞國、戴安瀾等人羅致到自己麾下。

在紅軍長征時,關麟徵就率領25師參加了對紅軍的追剿。四方面軍決定渡河西征的時候,正是關麟徵的半渡而擊,將四方面軍的部隊分割為兩部分,已經渡過河的2.16萬人繼續西進,而未能渡過河的1.8萬餘人向東前進,最後和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也就是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所以,後來四方面軍將領中一直有人認為,如果當時四方面軍沒有被切割為兩部分,全軍西征,結果也許會很不同。

抗戰期間,關麟徵也有幾次非常出彩的表現。在徐州會戰期間,關麟徵任軍長,在湯恩伯軍團作戰序列中。當時湯恩伯軍團剛從南口會戰撤下來,在河南休整補充了一段時間,因為徐州會戰戰事緊急,軍委會特地將湯恩伯軍團調赴第五戰區參戰。湯恩伯軍團當時也是整個第五戰區裝備最好的部隊,戰鬥力也最強,也是第五戰區所轄部隊中唯一的一箇中央軍部隊。

在臺兒莊之戰之前,國軍就先在臨沂重創了日軍。而此戰能夠擊敗日軍的關鍵就在於,湯恩伯軍團突然增援臨沂,和臨沂城內守軍內外夾擊,擊退了日軍。而在第五戰區命令湯恩伯軍團增援臨沂時,湯恩伯一度想避戰自保,在關鍵時刻,關麟徵認為此時日軍也已經攻擊頓挫,如果果斷出擊,增援臨沂,可以重創日軍。這才促成了湯恩伯軍團增援臨沂,在臺兒莊大捷之前,先取得了臨沂之戰的勝利。

徐州會戰結束後,湯恩伯軍團轉赴河南,繼續堅持抗戰,而關麟徵則因為戰功,不斷晉升,後被升任為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也是黃埔系將領中較早升任集團軍司令的。第二次長沙會戰時,關麟徵正率部在湖南境內,也參加了此次會戰。在戰況比較緊急時,薛嶽一度想要放棄長沙,命令關麟徵向湘南地區轉移,但關麟徵分析戰場形勢後認為,日軍在長沙已經受到守軍的頑強抗擊,所以主張增援長沙,內外夾擊日軍。他率部增援也是第二次長沙會戰能夠迫使日軍撤退的關鍵。

不過,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之後,因為日軍在東南亞得手,有進攻泰國和緬甸的可能性,因此滇緬邊境防禦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作為當時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十五集團軍下轄的第二軍和五十二軍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所以被調往滇南駐防,防禦日軍從滇南進攻西南。而且,他的部隊也一度被認為是出征緬甸的首選部隊,只是因為龍雲和重慶關係緊張,從第九戰區調回了滇軍第一集團軍盧漢部隊,所以關麟徵並未參加遠征軍,而是一直駐防滇南,一方面監視日軍,一方面也是監視龍雲的滇軍。

可以說,關麟徵在抗戰後期有點被耽誤了。在遠征軍出征緬甸慘敗而回之後,滇南的任務主要是防禦,但日軍並未從這個方向大舉進攻,所以關麟徵部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監視龍雲,所以沒有繼續參加比較大規模的戰役。到抗戰結束後,五十二軍被調赴東北參加內戰,而關麟徵本人也離開了一線。在遼瀋戰役中,最後成建制撤出來的國軍部隊,只有五十二軍,也就是關麟徵的老本錢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