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比海更深》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該影片

榮獲第26屆挪威南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豆瓣評分獲8.7的高分

影片並不複雜,講述的是主人公良多的故事:他早年因一部小說出名,但在之後再沒有令人稱讚的作品出現;而他又清高自傲,不願意為現實低頭,去寫沒有靈魂的文字;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只能去做私家偵探,但最終因經濟壓力導致他和妻子離婚。

影片中沒有激烈的衝突與對抗,故事依然保持了以往平淡寧靜的風格,但也一如既往地展現出導演對故事的超強把控及展現能力。在寧靜如水的日常下,洶湧的暗潮卻像海水般不知不覺打動你的內心。正是這無聲的力量,感動著觀眾,讓觀眾不由自主沉醉其中。

影片記錄了主人公良多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故事樸實、細膩,令人心酸。但正是這樣的樸實真誠才直擊人心,讓觀眾陷入對人生意義的反思。

為更好理解影片的意義,下面我將從“人物塑造、敘述手法、物品隱喻”三個方面來介紹及剖析電影內容,同時在第四部分談談電影傳達的主題思想並給出3點建議。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01、人物塑造:採用再平凡不過的普通百姓做主角,讓觀眾頓感親切;如身邊事一樣的真實感,引發觀眾對人生的思考

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沒有激烈的衝突,劇烈的情感起伏,他將故事想要表達的內涵融入到人物當中,用人物特質詮釋電影的深層意義。他鏡頭下的人物充滿真實感,每個人都立體而生動,每個角色都體現了導演對人生的感悟。

1.主角良多:兜兜轉轉活成他父親的模樣,落魄結局引人深思

小時候良多的願望是不要變成像他父親一樣的大人,他的父親不好好工作、沉迷賭博、負債累累,是一個糟糕的人。年輕時的良多做到了,他意氣風發,處女作即獲獎,娶了和自己興趣相投並很有能力的妻子,人生處在巔峰時期,光明的未來觸手可及。

而中年的良多複製了他父親的樣子,他生活落魄,不努力工作。沒有錢就去母親那裡偷,而有了錢卻想著通過賭博來改變現實。妻子忍受不了他的不求上進而離開了他,兒子像小時候的自己,不願意成為父親一樣的人。

在我看來,良多從一個擁有令人羨慕的家庭、獲獎作家,變成一個妻離子散還會偷東西、賭博的落魄中年大叔,是他沒有持續努力的結果。導演安排良多兩段差距懸殊的人生時期,其實想表達生活真實的模樣,來引發觀眾進行深入思考。

我認為,生活不是一場戲劇,人生不會始終在光鮮亮麗中度過,許多時候生活就是平凡而清淡的。但只有勤勤懇懇過好每一天,努力尋找新方向,發掘自己的潛力,才可能有新的光輝。只接受光鮮,不能接受平凡與反思,只活在過去、自暴自棄,永遠不會有好的未來,並且患得患失的心理,是自己不能忍受現在的平凡與目前的自己。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2.母親:疼愛孩子,經濟拮据但對生活抱有熱情

良多的母親淑子出門遇到鄰居,會誇自己的孩子,炫耀良多曾經拿過文學獎。明明自己過的拮据,連冰糕都捨不得買,只能自己凍酸奶解暑,卻能拿出不多的退休金供孫女學昂貴的滑冰。良多過來偷錢,心裡一清二楚,但從來沒有對他做什麼,因此母親淑子就像我們身邊的每個媽媽一樣,是一個很典型的疼愛甚至有點溺愛孩子的傳統母親形象。

但與此同時,淑子把自己的小房子收拾的井井有條,每次做飯都認真對待。自己養花,看到毛毛蟲變成蝴蝶會很新奇,將它作為一個大發現告訴給兒子,整個人充滿童趣。她還買CD,聽古典音樂培養自己的愛好。母親其實對生活充滿熱情,她能觀察到生活中美的細節,失去了丈夫,一個人也不孤獨,能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生命在此格外的輕盈深邃。

導演將一個愛孩子、愛生活的母親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讓觀眾進一步思考:

面對清貧,為什麼有的人抓住過去、未來不放手,讓自己的生活浸滿苦澀,而有的人卻能在困境中活得依然幸福。

小結:導演塑造的母子兩人形象,其實是在對比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他想傳達出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人生不會永遠一片坦途,而你面對生活的態度,決定生活對你的態度。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02、敘述手法:淡化戲劇效果,平淡生活式敘述方式顯真實;模糊化、開放式結局的敘述手法,引發想象

①平淡生活式描述

傳統的故事傾向於戲劇化,故事要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才讓觀眾體驗一種過山車一樣的觀感體驗。

比如良多回家要找父親留下的畫去典當,他問起父親的遺物時,母親毫不在意地說早都全扔了。但是在臺風天,看到良多衣服溼透了,母親馬上找著了一件父親的白襯衫讓良多換上。母親對父親的留戀躍然而出,這樣細膩的情感流露,更讓人回味。

在《比海更深》中,都是這樣平淡的日常生活式描述,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情節,也沒突如其來的反轉結局。但其情感的傳達是細膩深邃的,所有的感情都從細節中展露,讓人回味悠長。

②模糊化、開放式結局的敘述手法

一個故事的發生有嚴格的邏輯,起因、經過、高潮、結局。但是這樣完整的敘事方式不是是枝裕和喜愛的,他更喜歡將故事打散、省去前因後果,讓過程模糊,只給觀眾呈現截取後的片段。

比如劇中良多和同事為出軌的女客人調查他老公出軌的證據,電影沒有提到他們為什麼出軌,也沒有提到他們最後是否離婚。再到結尾颱風過後故事戛然而止,不知道良多有沒有振奮起來,不再迷茫度日,也不知道響子有沒有和新男朋友結婚。這種模糊給了觀眾無盡的想象空間。

在我看來,這是是枝裕和認為的生活真正模樣,生活中沒有人會有上帝視角,能夠完完本本地知道事件的全部內容。所以是枝裕和將這種思想帶入到電影中,故事的呈現是零散的,但正是這些零散,沒有因果的故事,更加讓人回味無窮,讓觀眾浮想聯翩。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03、物品隱喻:用片名、彩票、硯臺含蓄細膩地表達人物內心,小物件隱含著深感情

影像符號的隱喻與象徵,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影像符號超越具象涵義的闡釋,可以探尋到由具體意象抽象出來的深層意蘊。而對《比海更深》這個敘事平淡的影片來說,反覆出現的物品,凝聚了人物的思想與情感,都有著其特殊的含義。

1、影片名稱“比海更深”:親情比愛情更深遠的寓意

導演是枝裕和取片名的靈感來自於鄧麗君《離別的預感》。《離別的預感》有“夢幻情歌”的雅號,堪稱一代名曲,曾於1987年、1988年連續兩年拿下“日本有線放送大賞有線音樂賞”,一首歌曲連續兩年獲獎,這在日本實屬罕見。

雖是吟唱愛情的歌,但是在影片中它其實暗指親人之間的情感。在電影中,比海更深出現過兩次,一次是淑子說“我這一輩子還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另一次是颱風夜良多和他的母親淑子交談時,電臺播出的歌曲裡面也唱了“比海更深”。

縱觀電影,淑子說自己從沒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但其實她與良多的之間的親情其實做到了比海更深。所以比海更深的是親人之間的羈絆,是母親始終溫柔的陪伴。

2、彩票:妄想不付出努力,就想收穫美好的未來生活的寓意

彩票在電影中數次出現,我認為彩票象徵著逃避。良多想通過買彩票,輕鬆擁有更多的錢,讓他和妻兒團聚生活美滿,讓母親實現住上大房子的願望,讓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地寫小說不受經濟困擾。

這些理想都是美好的,但他們都需要長久地不懈努力才得以實現,而不是通過虛無縹緲的彩票,祈求哪一天突然好運降臨得以實現。而良多是以買彩票的方式,來逃避他應該努力生活的現實,做著一夜暴富的白日夢。

結尾,良多將他所有的彩票交給兒子,其實也是跟妻子說,我會直面現實,用認真的態度面對工作、生活。

3、硯臺:暗含奔向新生活的寓意

硯臺是良多父親寫字用的,從劇中我們知道寫字好看,是這個父親為數不多的優點。而這個幾乎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當了的男人,始終沒有典當這個硯臺。硯臺是良多父親的精神支柱,是他始終嚮往美好生活的象徵。

這個硯臺到了良多的手裡,良多曾有過想要將他典當換錢的想法,這是良多在頹喪現實與美好生活之間猶豫不決。良多最後將硯臺保留下來。也正因此,父子之間完成了一個隔著時空的精神傳遞,良多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對生活充滿希望。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04、主人公及母親的生活態度引發深思: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平凡、走出困境?結合影片內容,下面給出3點建議

《比海更深》將鏡頭聚焦在陷入中年危機的良多身上,展現小人物的心酸事,引領觀眾對人生無常、如何過好每一天的進行思考。在我看來,良多犯的錯誤和母親對生活的態度,恰是對我們的啟示。

1、放下過去,才能珍惜當下

主人公良多曾經有過美好的家庭,但在處女作後再也寫不出令人稱道的東西,他迫切地想寫出新作品,並急於求成,失敗一直困擾著他。他對理想的執著變成偏執,變得自暴自棄,敷衍著活過每一天。他的消極態度,使妻子終於忍無可忍,只能和他離婚。

那個颱風夜母親對兒子說,“為什麼男人都不懂得珍惜當下呢?總是在追求失去的東西,想著無法實現的夢想,被這些東西困住,每天還怎麼快樂?”

母親活得通透,只可惜良多沒有學到半分。良多在寫不出作品時,緊緊抓住過往榮譽,活在過去或者想象中的未來,而沒有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的美滿,並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如果他選擇將寫作當作愛好,暫時先選擇一份能養家的工作,結果會變得不一樣。我想那樣的良多會過得平凡而幸福,妻子會和他一起面對日升日落。

於我們來講也是一樣,執著追求失去的東西,我們會在悲傷和後悔中渾渾噩噩。越放不下,越失去,越懊悔,不如好好珍惜平凡卻可貴的當下。

2、直面生活的艱辛,在苦澀中發現生活的甜蜜

同樣是面對清貧的人生,良多偷母親的錢去賭博,將自己的生活糟蹋的凌亂不堪,整個人呈現一種頹喪感。但反觀母親同樣生活拮据,但是她養花,上古典音樂課,看到蝴蝶跟在身後將它想成去世的丈夫,趕緊對它說“別急著接我走,我希望能再待一陣”,她是一個通透詼諧的人,儘管貧窮卻將生活活出趣味。

也許我們拼盡全力也無法擺脫生活的壓力,也許我們追逐成功卻最終平庸。生活的苦澀如同夏天的蚊子任誰也無法輕易擺脫,我們無法擺脫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生活的苦。不是讓自己在苦澀中沉淪,而是在苦中咀嚼出生活的甜味。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人生的思考

3、只要想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颱風天後,故事戛然而止。不知道良多是仍舊賭博、偷錢、不好好工作,依舊活在過去或想象中的未來裡,還是開始攢錢,認真工作?

50歲,很多人都認為已經太晚,覺得身體已經衰老,思想也跟不上時代,人生都已經定型了。但是我想說,只要你想改變,並開始改變,就是希望的開始。人生有無限種可能,為什麼要禁錮自己呢?你覺得的為時已晚,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結語:

《比海更深》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採用平淡生活場景式敘述方式,讓觀眾以旁觀者的角度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樸素無華,卻讓人感覺親切;平淡無奇,卻傳遞出深邃綿長的蘊意。平凡的身邊故事,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及不一樣的體驗,這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人生應該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巨大差距造成的失落?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入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