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中東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亂世簫笙默


以色列雖然最近一直在忙著轟炸敘利亞的目標,但是自己國內也沒閒著。該工作工作,該選舉選舉,該幹嘛幹嘛。不久前以色列政壇上,以利庫德集團為核心的右翼黨派在選舉中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內塔尼亞胡公開宣佈,“勝選後將把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立的猶太人定居點劃定為以色列的領土”,這在國際上引起了許多的爭議。比如土耳其就強烈譴責了以色列這種侵佔別人領土的行為,當然自己在敘利亞北部做的事情,土耳其就選擇性無視了,南非也跳出來降低了和以色列的外交級別,而那些阿拉伯國家更是爆發了示威遊行。

(以色列在國際上是受到越來越多強硬派國家的支持)

但是,以色列在國際上並不是孤立無援的,特朗普就提出了一個所謂的“世紀交易”方案,那裡面的內容包括了讓巴勒斯坦放棄耶路撒冷等幾乎不可能被接受的條款。特朗普已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有了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更是有恃無恐。右翼勢力牢牢的掌握著以色列的大權;為什麼要和平?碾壓對方不就行了?這就是這一屆以色列領導集團達成的共識。如今的以色列建設的猶太人定居點數量多到快把約旦河西岸完全覆蓋了,民風自然是支持強硬的右派了。這種強硬的做派也獲得了欣賞者,美國是最重要的一個,但並不是唯一一個;巴西、印度、匈牙利等國家紛紛支持以色列的強硬立場。越來越多受到難民問題困擾的國家也開始支持以色列。這印證了一句古話:“吾道不孤也。人必自強之,而後人助之”。以色列也正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展現出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在世界上吸引了那麼多“粉絲”。

(先發制人是以色列面對威脅時候最常見的選擇,打的敵人無力招架,自己也就安全了)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原本就是同出一門的。如今以色列生存在那種幾百萬猶太人被幾億異族包圍的惡劣環境裡,想要以色列人不極端行事,反而是不可能的。正所謂非常時期得用非常手段。以色列不容許失敗,以色列軍人有一句座右銘是:“敵人敗上十次還是敵人,以色列只要敗一次就什麼都不是了”。所以以色列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往往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先發制人。再說了,以色列的敵人們也不是鐵板一塊,最近敘利亞的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和伊朗人支持的武裝就爆發了衝突。

(伊朗和俄羅斯支持的武裝派別在敘利亞爆發衝突)

美軍撤離敘利亞後,原本被美軍壓制的各個派系武裝之間的矛盾也就爆發了出來。一些支持俄羅斯的武裝和一些支持伊朗的武裝就因為矛盾引發衝突,在阿勒頗地區大打出手。其原因主要是敘利亞政府軍人手不足,巴沙爾只能先讓伊朗和俄羅斯支持的各路武裝派別先進入各個地區來收復失地。結果可能因為利益衝突,或者繳獲接收過程中的分贓不均就打了起來。這讓以色列又看到了機會,必然加大空襲力度,挑起更大的衝突,把水攪渾才好漁翁得利。

(以色列正在一步一步消化佔領的土地)

這一切並不是以色列喜歡趁火打劫,而是源於以色列的內心感受到不安全。以色列怕的不是那些阿拉伯國家的挑戰,更不可能是巴勒斯坦或者敘利亞的威脅。以色列真正擔心的是美國成為一個左派當家的國家。現在的左翼社團根本不能稱為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派,而是俗稱的白左綏靖派。當年美國政壇左派當家,阿拉法特仗著克林頓的政策支持,對土地換和平各種不屑,結果現在以色列談都不和你談了。可以說就是不服就打,沒什麼可談的。既然敵人一直就是敵人,為什麼要顧忌他們的想法。反正不管怎麼樣,阿拉伯人都會恨以色列,那我以色列也不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瞎扯了。寧可一邊揍他們玩,一邊讓他們恨我,起碼還能找點樂子不是。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去年12月6日,特朗普宣佈美方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此舉遭到巴勒斯坦的強烈反對,大規模示威活動不斷,巴以衝突不斷。而就在5月14日,以色列的國慶日這天,美國遷到耶路撒冷的新使館將舉行開館典禮。當天,加沙地帶爆發大規模抗議和衝突事件,遭遇以色列軍隊實彈射擊和催淚瓦斯驅散,至少61名巴勒斯坦人喪生、3100多人受傷。而第二天,即5月15日,正好是巴勒斯坦的災難日,是為了紀念當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和民族的厄運。作為始作俑者,以色列在70年前建國的第二天,便為了爭奪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大規模戰爭。之後,以色列又先後參與了另外的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自成立起,便把阿拉伯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這個信奉猶太教,在歷史上曾消失了2000年的國家,為何要捲入到中東這個是非之地,選擇在迦南地區重新建國?

而迦南地區本身乾旱少雨,版圖狹窄,嚴重缺乏戰略縱深,又身處中東伊斯蘭世界腹心,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中樞。伊斯蘭文明雖已沒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色列卻偏要劍走偏鋒,與中東伊斯蘭世界作對,這又是為什麼?

事實上,迦南地區是猶太復國深思熟慮的最佳選地,是以色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選選擇。

我們先來看看以色列的最大後臺美國。美國支持猶太復國,出了大量資源。對於復國這種事來說,非同小可,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巨大,且長期都需要。美國雖富,但在關係到國家利益上,它也不可能輕易助猶太人復國,絕不會做冤大頭。猶太人在美國雖然有很強的影響力,但美國也不會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置整個國家利益於不顧,還得從助猶太復國這件事對整個國家的好處出發。

那麼,猶太復國運動怎樣才能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呢?

答案就是,復國地點要在迦南地區。

迦南地區雖然本身自然環境不太好,地盤又小,但它卻連接了西亞——北非兩大地緣板塊,是主要的戰略地帶。而阿拉伯世界的地緣中樞是由尼羅河流域——迦南地區——兩河流域組成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核,而迦南地區又是新月沃地的中樞。這樣類似心臟作用的迦南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用於阿拉伯世界處在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中,彼此間矛盾衝突不斷,內耗嚴重。而只有實現政治整合,使阿拉伯國家擺脫分裂的局面,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阿拉伯世界才有振興的機會。

不過,作為中東秩序的主導者,美國可不想大一統的阿拉伯國家出現。雖然,美國在中東有主導權,但是因為本土遠在太平洋東岸的美國與中東相隔太遠,地緣關係太過疏離,嚴重製約了美國向中東投射地緣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只有讓中東維持四分五裂的格局,分化拉攏,各個擊破,才能讓美國保持在中東的相對優勢,來繼續控制中東。

一旦阿拉伯國家實現整合,在中東出現一個強大的本土政治勢力,就會威脅到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進而失去主導中東的地位。縱然美國再強大,面對疏離的地緣關係,也只能感慨天高皇帝遠。

也正是美國對阿拉伯國家的整合統一有著天然的警惕,而阿拉伯勢力又是中東伊斯蘭三大勢力(另兩大是突厥、伊朗)中體量最大的一支,所以,美國也會把對阿拉伯國家統一運動的防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既然美國不希望阿拉伯國家整合,要維持阿拉伯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只能深度搞分化,防止任何一方勢力坐大。那麼,美國要做何做呢?

關鍵點就在與迦南地區。

阿拉伯世界的地緣核心和最富庶板塊在新月沃地,而新月沃地的中樞在迦南地區。阿拉伯國家要實現整合,定是以新月沃地為中心,來建立一個統一的政體,將地緣影響力深度輻射到,整個西亞——北非的絕大部分地區。而美國只要將新月沃地攪亂,也就斷了阿拉伯世界的整合之路。

新月沃地呈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狀結構。其中位於兩端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真正精華區,只紅海和敘利亞沙漠將兩者隔開,只剩下狹長的迦南地區。迦南地區自然環境相對較好,適宜人類生存發展,承接起了連接新月沃地兩頭。

這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控制了迦南地區,也就硬生生把新月沃地一分為二,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也就沒了紐帶將二者聯繫在一起。沒了可以壓制四方的新月沃地,也就斷了阿拉伯世界整合之路,阿拉伯世界要想整合也只能另謀出路。不過,就中東地區惡劣的環境,要找到可以替代新月沃地的地緣中心的幾率為零。如此一來,美國也可以高枕無憂,繼續主導著阿拉伯世界。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支持猶太人復國的原因,前提是必須選擇在迦南地區復國。

雖然以色列身處伊斯蘭世界的團團包圍,但這是猶太復國的唯一機會。也正是由於迦南地區的重要性,才使得美國必須要全力支持以色列建國,並在長時期內投入巨大資源。

猶太人要有一個心靈的歸屬之地,結束兩千多年漂泊世界各地的命運,就得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國家作為寄託,就算是四面受敵,也只能甘之如飴。而美國要防止阿拉伯世界整合統一,防止在中東有一支強大的本土勢力威脅到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支持猶太人在迦南地區復國。美國和以色列在此基礎上締結了聯盟,親密關係維持了幾十年。

而以色列也深諳美國支持其在四面受敵的地方屹立的義務。於是,從以色列建國開始,早期的五次中東戰爭已經嚴重挫敗了阿拉伯國家,到近期的美國遷到耶路撒冷的新使館事件所引起的巴以衝突,以色列一直都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安插的一顆炸彈,攪亂了阿拉伯世界。

雖然,在阿拉伯問題上,以色列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是,對於在中東世界之外的中國,以色列卻表現出了與美國不太一樣的態度。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要親近中國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19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以色列建國之後,一直扮演的是美國中東政策的維護者、看門人的角色。從歷史上看,以色列取得了以下幾個重要作用。

分裂阿拉伯世界

以色列建國之後,阿拉伯世界是以色列為仇敵,阿拉伯世界那個時候能夠領成一股繩,共同與以色列對抗。但是在不斷的戰鬥中,以色列越打越強,阿拉伯國家越打越弱。到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國家已經沒有辦法通過軍事手段在與以色列對抗。

戰爭終需和解。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用西奈半島作為誘餌,迫使阿拉伯世界的領頭人——埃及與以色列單獨媾和。阿拉伯世界對於埃及的背叛極其不滿,一度與埃及斷絕了外交和經濟關係,簽訂和平協議的薩達特總統也被阿拉伯極端分子刺殺。

埃及為了保住國家利益,犧牲阿拉伯世界利益的做法,使得阿拉伯再也不可能作為一個整體與以色列對抗,從那以後,阿拉伯國家再也沒有聯合發動過針對以色列大規模戰爭。而以色列就像一枚尖刀,將阿拉伯世界打開一個口子,再也不可能以一個完整的形象,統一的聲音,一致對外。

控制阿拉伯國家的軍力發展

控制阿拉伯國家的軍力發展,既有利於美國長期控制中東,也是以色列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幾十年來,以色列在美國的授意下,先後摧毀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設施。如果接下來伊朗宣佈重啟鈾濃縮設施、研製核武器的話,以色列肯定也是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急先鋒。

除此之外,以色列還通過政治和外交的手段干預阿拉伯國家進口先進武器裝備。每當阿拉伯地區有軍事強國崛起時,以色列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尋釁滋事將其軍事實力消滅的萌芽狀態。正是在以色列的積極干預下,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實力始終與以色列保持著較大的差距,與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駐軍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美國在中東的最後殺手鐧

和平時期,美國可以利用阿拉伯國家的內部矛盾,實現中東地區的平衡,使得中東各國特別是海灣國家能夠按照美國規定的政治軌跡運行。但是,中東地區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比如沙特出現了一個反對美國的政權等特殊情況出現時,以色列一定會以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殺手鐧、看門人的身份出現,維護美國的中東利益。


衝擊時評


二戰結束後,從印度興起了一股席捲全球的民族解放浪潮。最直接的結果當然就是各國手裡的殖民地都基本沒了。這股民族解放浪潮也吹到了中東,這個穆斯林文明聚居之地。

沉寂許久的“泛阿拉伯主義”的思潮再度被提起,以納賽爾為代表的中東政治家們開始設想這樣一個在他們看來很美好但是對英美來說卻非常恐怖的景象:

“在中東,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工業化,擺脫了矇昧和宗教,世俗的現代化國家將在地中海東南側的土地上。”

一旦這個國家建立其他,它將依靠手中的石油和蘇伊士運河開始敲詐所有列強。

很明顯列強不會縱容這種事情發生。不過,渴望著擁有富強國家的可憐人不少。除了中東這群阿拉伯人以外,還有猶太人。

猶太人在古時也居住在中東,然而後來被更強大的侵略者趕走了。後來數量不少的猶太人流落於世界各處,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歷史上的歐洲各國都或多或少有反猶傾向,其中以納粹德國最甚。

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都想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但是這也得找塊地。以色列現在的國土主要就是曾經的英國殖民地,被英國人以拋掉燙手山芋的心態給了以色列人。

列強們以干涉中東局勢阻止一個強大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為目的讓猶太人迴歸了自己的聖城。然而,這些猶太人卻在5次中東戰爭中勝利了,核心原因不過是建立起一個自己的國家的一腔熱血。而他們的對手阿拉伯人,卻在一次次和談中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盟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決定戰爭的是人。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的失敗表面看是軍事技術的不足,然而本質是阿拉伯國家內鬥,宗教勢力在世俗國家掩護下鬥爭的結果。


貞觀防務


以色列是美國安插在中東的一顆釘子,充當著美國在中東的先鋒大將和中東巡警的角色,反對美國的中東國家誰冒頭誰軍事有成為中東霸主的威脅巡警就會巡查誰。


當年二戰後猶太人的安放問題上,美國是經過了智囊與戰略精英充分研究的。美國借鑑了日本當年二戰時利用猶太人在中國哈爾濱的所謂猶太人建國計劃“河豚魚計劃”。日本當時的目的是第一,吸引猶太集團的資金來支持日本。第二扶持一個忠誠的傀儡,來幫助制衡在中國的佔領區,這一計劃最後在日本同德國合作後最終被放棄。而美國確完美的執行了這一計劃,既得到了猶太資金的大力支持,又完美的配合挑撥中東教派矛盾,充分的制衡了中東各國。

二戰勝利後,在猶太集團的支持下美國從自身戰略出發,最終選擇了曾經的英法殖民地中東作為猶太人的安置地,以色列就此誕生。之所以選擇中東,最重要一點中東是美國能源的來源地,美國需要增強對能源安全的保障,這一保障就是控制中東,而以色列正是控制中東的最好打手。

隨著美國的科技進步,頁岩油技術的成熟,美國的能源供應已經完全自給自足,以色列已經由巡警向世界能源倉庫的收稅員開始升級了。美國預想未來的中東將在沙特和以色列等國的管理和控制下隨意的控制著油價和世界貿易的陸路關卡,使美國可以在控制世界巴爾幹地區後,坐等收稅配合美元金融永久的殖民世界。關注留言,查看更多!



以色列在中東扮演的角色很明顯,那就是中東攪屎棍,



(巴勒斯坦民眾向以色列坦克投擲石塊)

作為歐美在中東地區的楔子,宣揚美國勢力範圍,打擊任何有反美苗頭的國家,利用以色列與中東國家的戰爭,牽制中東國家的發展,避免中東國家抱團反美,避免中東國家抱團發展後可能出現的第三個超級大國,打擊任何可能阻擋美國大棒的中東國家

阿拉伯國家有著千萬級別的領土範圍,有著數億人口,有著大量資源,有著大量的黑色血液石油。有著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資本!



(以色列建國的時候蘇聯是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並且及時伸出橄欖枝希望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因為蘇聯在這點上與美國看法一致,必須打壓阿拉伯


世界大國不會允許再出現其他國家做到常任理事國都地位上,參與分蛋糕了,桌子太小了,坐不下更多的人了,甚至於現在已經有點擠了。所以英法你們可以出去嗎?


嘯鷹評


以色列在中東的角色,我在給其他問題的回答中,我就給以色列做了定位。我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加長的手臂。它可以充分表達美國在中東想要的是什麼?想做的是什麼?而以色列則更像是寄生蟲,把一切都寄生在美國這棵大樹之上,發展壯大並狐假虎威。

一,以色列人口不多,地域不廣,自然條件惡劣,人們生存環境差,與周邊國家關係更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這些因素倒逼猶太人在獲得其他援助的同時,更多的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樣才會在夾縫之中求得生存,才能自強自尊,而且以色列做的不錯!

二,美國每年雷打不動地給以色列提供30到4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還有先進的軍事技術、其他的高新技術,這除了猶太裔在美國的政治領域、經濟領域超乎尋常的影響之外,美國的多方面援助就是為了能夠牢牢掌握住以色列的命脈,讓以色列能夠言聽計從。

三,美國對俄羅斯敵視,對歐洲更是放心不下。在美國的眼中,歐洲的主要強國——德國、法國、英國等腦後有反骨,而抑制這些國家不要心生二意的最佳方法,就是讓他們對美國“有所求”,並要壓制他們,以防他們“強大”後單飛——比如貨幣、比如歐盟的團結,比如自我組建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這一切除了美國赤膊上陣之外,就需要以色列“插科打諢”來配合。中東的亂局的外因就是美國、以色列變換各種角色攪局的結果。

四,中東之亂,不但可以使中東各國自身無法發展壯大,對歐洲還能起到牽制作用。而以色列就是楔入中東的釘子。讓他們拔不走,吞不下、化不了。想一想,以色列難道不想過和平的日子嗎?但為什麼就和平不了呢?還不就是美國在這裡兩面搗鬼所致!

總之,美國遷址大使館,大張旗鼓力挺以色列,以色列自此就是美國在中東乃至歐洲的抓手,想要擺脫其束縛,已是痴心妄想!


見腫消世界


以色列就像美國停在中東地區的一艘超級航母。它的功能就是震懾中東各國。

埃及被以色列的大棒打服了,於是就轉而只能尋求美國的保護,這樣蘇伊士運河的主要話語權,就自然不在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法兩國手中,也一直不在蘇俄手中,而在美國手中。

沙特、約旦與其他海灣國家,面對以色列的威脅時,最後只能向美國投誠;倒過來尋求美國的軍事保護,每年通過軍購上繳鉅額保護費。並且,與美國達成了石油換美元的協議。這使得美國掌控了全球的能源格局。

有了以色列的威懾,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乃至有可能未來的土耳其,都得考慮著反美的巨大風險。

因此,可以說以色列完美地扮演了美國的中東大棒,令美國因此可以躲在幕後安安心心地扮演提供“胡蘿蔔”的角色;從而使得美國在中東地區施行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可以很好地分角色來扮演,使得自己沒必要非得露出猙獰的一面。


建章君


二戰末,如何重新規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就是同盟國方面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然而做為戰勝國領袖國家的美國,當然要考慮如何獲取更多的勝利果實。

繼一戰後,美國替代英國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在殘酷的二戰中大英國帝國實力更是江河日下,而美國通過二戰無論是國力還是國際地位都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所以替英國而代之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因而美國大力支持全球殖民地的獨立運動。靠殖民地才強大的日不落帝國雖然對美國的打算心知肚明,但現實如此也只好認命。

然而,美國同樣不願意放棄經略中東的機會,如何插手中東就成了罷在美國面前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而二戰所帶來的數十萬猶太人難民,除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自治社區願意接受外,這些人確實無處可去,這就給了美國利用猶太人在中東打入個鍥子提供了機會。當然美國例來不忌諱接受移民,但數十萬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對美國所造成的衝擊同樣也無法說是小事,現在機會來了,支持巴勒斯坦分治、支持以色列在此建國,對美國而言無疑是個絕佳的方案。

對猶太人而言,巴勒斯坦地區也確實是一千九百多年前曾經的故土,更何況還有耶路撒冷這個猶太教的聖城(當然此城同時也是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聖城),猶太人當然會無視“因為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故土”這個理由多麼扯淡而興高采烈的按照聯合國通過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迅速建國。

當初投票表決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時反對的13票中就有10票來自阿拉伯國家,所以猶太人心中明白建國即意味著面對戰爭,然而猶太人別無選項,亡國流浪了一千九百多年的猶太人太知道有個祖國的重要性了。哪怕從此後離不開美國的武力背書,哪怕從此後就成為了美國中東戰略的馬前卒也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人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美國當然更清楚以色列建國後即會面對戰爭,以色列也不可能不依賴美國的支持就能在中東生存下來,而這也正是美國願意看到的。只有如此,美國才會付出些許支持後就在中東擁有了一個休慼與共的馬前卒。

所以,以色列在中東扮演的就是美經略中東的鋒銳。這一點從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後就已經成為了必然。


史可見證




要說以色列,就必須要講希特勒。二戰時期,納粹黨把猶太人屠殺殆盡,無處可逃的猶太人最後跑到中東地區,在沙漠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對中東國家而言是無法接受的。最主要的是,作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卻在以色列境內。於是乎,以色列和中東國家爆發了四次戰爭,但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每次都取得了勝利。



現在,以色列全民皆兵,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武器,最發達的科技,並且擁有核武器,是中東地區絕對意義上的第一強國,其他中東國家雖然恨得牙癢癢卻沒什麼辦法。而在大國博弈層面來看,以色列是美國釘在中東地區的一顆釘子,需要的時候,就用以色列來打一場代理人戰爭。而以色列也需要美國的幫助,所以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