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研究生扩招主要是扩招985、211还是双非?

李聪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考研仅限填报一个志愿,考生自己肯定更希望能一志愿进入复试,之后拟录取、成功上岸。
在知晓“今年硕士预计扩招18.9万人”后,大家转而关注自己报考的院校专业是否属于倾斜方向。毕竟,本专业新增硕士招生名额越多,复试线下降概率和幅度越大(差额率不变)。
其中,有一个问题关注度比较高,即
此次扩招是以985、211院校为主,还是双非院校为主?
想聊这个话题,我们就无法脱离发布会中提到的内容和数据,并非是简单的推断或臆测。若观点不同,见谅。
我个人的观点是2020年扩招大背景下,各院校、研究院所(并非所有专业)的专硕招生人数均会有提升,学硕部分新增。在扩招比例上,肯定是双非院校>985、211院校。因为比人数肯定是双非高,这里提的是比例。与政策一致,扩招主力是中西部、东北区域的211与双非院校。
为何这么说呢?
最大的理由是此次扩招属于精准投放,并非大水漫灌。学校想扩招,起码要有对应学位点和足够导师。
硕士和大学生扩招不同。硕士除研一课程学习外,还需分配一位导师(或导师组培养),在其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专硕会+个校外导师)。很多院校学硕、专硕导师是分开遴选的。
除有相对应的学位点(可校内挂靠)外,在学校制定的遴选要求中(课题经费、科研成果),学硕导师通常高于专硕。我们学校就有不少新进副教授(特聘)、讲师仅通过专硕导师遴选。
教育部门精准测算导师数量“现有44万左右”,扩招时肯定考虑导师因素,尤其是可指导的学生数量。因此,招生单位的专硕录取人数会有提升,除非是该单位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严重饱和。
2017年开始,专硕招生人数已超过学硕,原本按要求是“十三五”时期占比要达到60%。今年扩招后,这个数据可能会高于60%。教育部门提到“近年新增2000硕士点”,为均衡教育发展,其中双非院校(专硕)的新增比例大。同时,不少学硕点是从已有硕士学位二级学科转为一级。
当然,并非是新增硕士点中没有985、211院校,而是他们为配合一流学科建设,更多是在调整(有增有减)硕士学位授予点,尤其是985高校砍硕士学科点时够狠。
比如,之前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下达2018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数据显示182所高校撤销489个学位点(部分是博士学位点),147所增列了218个学位点。
事实上,在去年9月公布的2020年招生简章中,部分985、211院校已较上年扩招了名额,如北京大学2019、2020年的招生分别是5202人、6634人,已新增1232人,增幅是23.68%。在这个基数上,再同比例增幅20%,可能性不大。
或者说,教育部门提到的是“同比去年增加18.9万人”,并未说是在各招生单位原2020年录取计划总和上新增。小西觉得,之前招生简章中的扩招名额也会算入这个“18.9万人”(就算没有此次18.9万,今年也会按比例新增5%左右),且扩招中推免生已占比接近50%的上限。
不过,细分到专业上可能会有差异。比如重点倾斜领域的集成电路(专硕),学位点普遍分布在985、211院校,扩招时名额分配肯定高于双非。临床、公共卫生专业,985、211高校或附属医学院数量少于双非的省市医科大学。
当然,能参与扩招的院校专业实力都不会差,硕士学位授予点要求不低的。XX专业的变化得等后续的复试公告,其中会公布招生人数变化、拟复试名单等信息。
现在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复习,把握好复试前的每一天。唯有如此,机会降临才能把握住,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帅小西De


我认为单论单个学校的话扩招最多的是211高校,但是从整个扩招情况来看主力军一定是双非高校。

1.今年研究生扩招对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所有学校都有效。

今年研究生扩招对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985、211、双非高校都有效,这些省份能够招生的学校都会扩招,这也是确定的,但是其他地方扩招不扩招就不一定了。

最近网上爆出学校给考生的回复邮件,明确了“在京中央部委高校和直属高校不在申报之列”,这说明北京市的高校很可能不会扩招,我们可以推测这次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很可能不会扩招,毕竟这些高校研究生数量已经足够多了!

2.今年研究生扩招数量最多的院校可能是一些211高校。

985高校由于之前政策性的扩招已经招收了非常多研究生,每年增加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有将近70%的比例都来自985高校,这次扩招如此之多很多985高校可能有心无力;双非高校虽然之前研究生招生数量不多,但是招生能力也比较弱,大部分考研的学生还是想考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同时211高校的硕士点相比于双非高校还是较多的,这也给211高校扩招提供了基础!

3.总体来看,扩招最多的还是双非高校。

随着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的推进,一些双非学校也展现了不俗的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211高校,比如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等,这类双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肯定会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这些高校招收调剂生也相对容易;最重要的一点,我国双非学校太多了,算下来肯定是双非学校扩招的最多。


高校研究生


说到这里,便需要先好好看看官方的通告是什么?笔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官网上,看到了关于研究生扩招的最新通告。在通告中,有三点内容是考研调剂学生需要注意的。

其一,通告指出要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

也就是说,今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研究生招生名额会增加。要知道,这些地区原本就是考研调剂热门地区,每年的调剂名额本来就有很多。

那今年便是又在这些名额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多的名额。由此可见,如果今年考研调剂选择这些地区的话,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其二,通告指出要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

为什么要投向这些领域这些专业呢?有两个事件可供大家参考。一个便是今年肺炎的影响,全国上下都意识到了医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性;另一个便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要转型升级,必定少不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那如果你今年考研选择的这些专业,调剂也会容易许多。

其三,通告指出要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那也就是说,这次的扩招啊,可能大部分扩招的都是专硕。不言而喻,这对于今年考专硕的同学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且如果你考的是学硕,相关的专业又有专硕的话。在今年的这种情况下,从学硕调剂到相近的专硕中去,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好,在说了研究生扩招对于2020考研学生的种种福利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今年考研会容易许多呢?不过同学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帮研堂


👉本次研究生扩招主要扩招双非院校,而985、211大学有可能保持不变,或者小幅增加!

01 研究生扩招政策决定

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重点投放至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以专业硕士为主,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从招生政策我们可以看出,重点投放地区就决定了,985和211高校的扩招小于双非,因为大部分985和211高校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02 即使各高校平均分配,双非扩招仍然大于985、211

现目前,我国一个有863家高校和单位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而211、985高校一共116所(985高校也都是211高校)。

根据上述数据,即使将18.9万人平均分配给863所大学,那么双非高校之和也是远远大于985、211高校的。

此外,除掉61所东部地区的985、211高校,处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11高校只有55所,所以可以获得研究生扩招人数的比例是:双非:211=747:55。

然后再平均分配,双非的和也是远大学985、211高校的。

当然,也许算法有偏差,数据有部分误差,但是最后得趋势结果不会存在错误的。研究生扩招主要是扩招双非。

03 985、211高校都挺爱惜羽毛的!

在没有扩招之前,很多985、211高校近些年都是有意控制招生规模的。

拿上海交大来说,2019年硕士招生人数约为6600人,而今年招生简章中预计是6300人。该高校是不增反降的。

另外还有一些985、211高校都是这样!

在没扩招之前,他们有些还有减少招生指标的,可见他们有多么爱惜羽毛。他们并不注重数量,而是看重质量。

如果说他们减少招生人数是因为报考人数减少,这还能理解,但是他们不缺报考人数啊!

所以,不用指望他们扩大更多的招生规模。

总结

不管是国家扩招政策,还是双非学校所占比例,亦或是985、211高校爱惜羽毛,最后的结论都是,研究生扩招主要是扩招双非高校!


傻傻安好


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高校倾斜。

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专升本计划增量向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倾斜,包括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倾斜。


静待希冀


双非。看2020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指标,985学校削减了名额,211基本保持不变。


李丞峻


肯定双非名额多,211.985非全日制多


高中超越计划工作坊


双非

北京的985都是不扩招的,地方211扩招,比例比较小,好像是3%—5%

国家只是保证你有学上,如果很好的大学扩招,就不能保证研究生质量了


happy的生活


主要是双非吧


手机用户61043784092


主要是在特殊专业领域以及国家紧缺特殊人才领域的招生。不分学校层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