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什麼故事或道理是你多年以後才恍然大悟的?

程文順


小時候,父親對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將來國家給分配工作了應如何如何。”我就認為是父親在說胡話、夢話,尤其對農村出身長大的孩子來說,那不是沒影兒的事嗎。



記得父親第一次說這話,是白城地區下放的幹部在我家吃派飯(派飯,就是上面到村子來的官,按順序輪到哪家吃哪家)。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感覺就像上帝降臨一般充滿喜悅,好多理由讓我這樣認為:從未見過如此大的官。可以吃到好吃的飯菜,雖然是客人吃剩的菜根,平時也沒有啊。當然還有隻在露天電影中見過的吉普車,那是第一次見到真汽車,第一次聞到汽油味,汽車走遠了,一群孩子包括我還在吉普的屁股後頭追著聞那股汽油味呢。


現在想來是多麼的滑稽可笑。

人走了,晚上父親對我說,你看人家多威風(原話忘了,大概是這個意思),將來你好好學習,國家給分配工作,也能像他這樣。以後提到學習或成長的話題,父親會經常這樣說,。長大了明白事理了,他還是這麼說。看到比我大的同校學生一屆一屆的畢業,沒有一個國家給分配工作,無一例外的回村當農民,我就想,父親難道是糊塗了不成?父親是家裡的天,也是我崇敬的對象,不太敢做太多的質疑,但總覺國家分配工作是天方夜譚。

但不管我怎麼質疑,父親對我的嚴格卻是不容置疑的。東北晚飯吃得早,傍晚是孩子們嬉戲的黃金時刻,踢毽子、玩跳繩、盪鞦韆、打杯子(守壘的一種類似棒球玩法)。只要父親在家(生產隊也經常加班,他們叫夜戰),這些統統無緣,因為他連門都不讓我出,只能在家老老實實的學習,學他的珠算,要麼看書,幹啥都行,就是不能出去。上初中以後,父親不說,我也不出去了,覺得那些嬉戲反而沒意思了。


再後來我上了大學,還真是國家給分配的工作。

多年以後,每回憶起這些,從心裡感激父親的嚴厲和教育。同時,也從驚奇到想明白一件事情:父親何以如此固執、又如此具有遠見?

非它,只是父親心中有一種信念:只要不荒費青春,懂得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就一定有出息。


尋找就尋見0110


有什麼故事或是道理是你多年以後才恍然大悟的?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道理,在我30歲的時候,才把它領悟明白,可是卻為時已晚。

我是70後,記得上初中的時候,仗著自己是城鎮戶口,父親在政府部門上班,母親做生意,家裡條件還行,根本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感覺玩才是生活的主要部分,父母經常苦口婆心的給我講,要好好讀書,唯有讀書,你才有出路,而我卻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把他們的良苦用心放在心上。

初中畢業勉強考上縣城的職業高中,貪玩的心依然沒有改變,並且很光榮的成了班裡的“女混混”,好不容易混完高中,畢業就和同學相約外出打工,到了這個時候,都還沒有意識到擁有正式工作和外出打工的差別,還覺得在外面沒有父母的嘮叨,挺好。

後來結婚,生子,開始自己養家了,才發現,原來生活是那麼的不容易,那些有工作的同學,每個月按時領取國家工資,看看自己,工作不穩定直接影響經濟收入,待到小孩子慢慢長大要用錢的時候,才悔恨自己當初沒有聽信父母的肺腑之言,吃了大虧,導致如今的狼狽不堪。

待到恍然大悟的時候,已經30歲了,如今40多歲,感覺自己還一事無成,再多的青春年華都不夠揮霍,因此,奉勸現在還在迷茫中的孩子們,好好讀書,未來才有好的前途。


喜樂古二姐


親人之間不能太較真。

以前的我,總覺的事情非黑即白,長大之後慢慢的會明白,世上的事不是非黑即白,還有一種顏色,灰色。

以前在親人面前,總是為了一件小事,一句話,爭的你死我活,非常的較真,以至於弄的大家都不高興。

小的時候,村裡那會兒剛通電,由於電壓不穩,所以經常停電,而且路上也沒有路燈,學校是上夜校的,家長一般會給孩子買手電,路上用來照明,我爸也給我買了一個,兩塊電池的手電。本家的一個很勢力的奶奶非說是她的,可她的明明就很舊,我就在那給她吵,說:“你要非說你的,拿出證據來,拿不出證據來就不是你的,你要想要也行,我給你,但你必須說不是你的是我的。”爸爸卻把手電直接給了她,即使爸爸又給我買了一個新的,可為這事我很長時間不理他。後來爸說,一家人哪有什麼真理在?可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是我的,他非說是他的?爸爸不站在我這一邊。

長大後才會明白,親人之間,能太較真兒。


一帆水明


說起來,我自認為是個智商和情商都不低的人,但有一件事,是我多年以後被人點悟才明白的,一直引以為憾!

和第二任女友從高中到大學相處七年,對於每個人來說,七年都是不短的時間,一起經歷過太多的風風雨雨,以至於,覺得無論她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自己都是瞭然於胸。

大學期間,不在同一所大學就讀,但在同一座城市,每天都會打電話,到週六週日才會相聚!

不知何時起,突然覺得她不可理喻,我覺得她在想盡辦法與我鬥氣、找茬,無緣無故的與我發脾氣。那時年輕氣盛,覺得自己沒錯時,一定會與她理論,一分高下,相互生對方的氣時,只要我認為自己沒錯,就一定不會主動認錯,更不會主動聯繫。最長的一次,三個月相互沒有給對方打過一個電話,可想而知,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分道揚鑣。

直到分手十年,我依然搞不清楚她當時為什麼無緣無故的與我找茬吵架。

就在一次與陌生女網友聊天時,提到了這個問題,她當時說我:“你簡直太傻了!”

我很納悶,難道我有錯麼?我招她惹她了麼?

她說:“你覺得,假如她在外面受了欺負、受了委屈,她該跟誰說?”

我說:“那當然是該跟我說!”

“那不就得了,我是女人,我瞭解女人,在外面受了欺負或者受了委屈,很多時候不會直接說出來,有些是難以明言,有些是怕別人惦記,這種時候,她一定會找她認為最親近的人,作鬧、撒潑,其實就是為了心中能好過點,就是在求安慰,你覺得,她在這個時候,找別人去作鬧耍混,能對麼?不找你該找誰?而你,非但不理解,反而與她針鋒相對,非分出個勝負來,你說你傻不傻?”

聞言,如當頭棒喝,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可笑我自認情商不低,這麼個淺顯的道理,居然分手十年後才被一陌生網友點醒。





人在他鄉為異客


小時候寄養在舅舅家,家裡有位耳朵不太好使的奶奶,但很會講故事。老奶奶給我講了很多故事,比如狼來了的故事等,可是讓我成年後,特別是遇到挫折,無助時能夠想起來的就是蝸牛殼的故事了。 小蝸牛問媽媽,媽媽我們為啥從出生就要揹負這個又重又硬的殼呢?媽媽說因為我們沒有骨骼呀,需要趴行所以需要它來保護我們。小蝸牛又問道,毛蟲姐姐也沒有骨骼為啥沒有殼呢?媽媽說,毛蟲姐姐會變成蝴蝶飛向天空,有天的保護所以不需要。小蝸牛又問,那蚯蚓弟弟也沒有骨骼爬行也很慢,為啥它也沒有殼呢?媽媽說,蚯蚓弟弟可以鑽入地下有大地保護它,所以不需要。於是小蝸牛大哭,天也不保護地也不保護好可憐呀,媽媽安慰它說,我們有殼所以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自己!我們靠自己!我們靠自己!!




油膩憨老頭


龜兔賽跑。

小時候聽故事,知道有隻兔子,嘲笑烏龜要跟他賽跑,躲到樹蔭裡去睡大覺,醒來發現烏龜正好抵達終點,他怎麼跑也不能贏那隻烏龜了。小時候得到的啟示是,人不能驕傲。這故事多麼淺顯,一直到往後的幾十年,我都是這麼理解的。

直到中年,發現故事另有深意。兔子驕傲的資本是他的天賦,相對於烏龜,在賽跑這件事情上,兔子用散步的速度也是十拿九穩的贏家。所以他哪怕有點驕傲輕敵,也大概率不會輸。可是他選擇的對策,不是跑步不是散步,而是睡覺,打算睡一覺再跑。理論上這也的確未必會輸。可是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在於,現實中會發生一些不可控的不確定的因素。比如,睡覺忘了調鬧鐘,鬧鐘壞了沒響,又或許是對睡覺時間估算錯了,又或許是睡覺時颳大風,烏龜因為體重輕所以被風推著跑得更快……所有一切不可預見的不確定因素,都因為他睡著了而無法應對。所以,理論上可以穩贏的兔子,輸了。

那麼兔子為什麼選擇睡覺而不是慢悠悠散個步,更不是竭盡全力奔跑呢?還有個更深層的原因。跟烏龜賽跑還竭盡全力奔跑,兔子的目標就一定不是贏,而是自我實現,或者,他享受奔跑。慢悠悠散個步,贏肯定是個目標,但他覺得跑步是件很累的事,而且用真正付出行動的跑來贏烏龜,不能最大限度顯示自己的厲害。那麼按照理論來說,睡一覺也能贏,而且會讓人覺得,兔子太厲害了,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就贏了啊!可見,輕敵真不是兔子輸給烏龜的根本原因,他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追求才是根本原因。竭力奔跑,那是享受跑步,探索自己的極限,追求更好的自己。慢跑,那也算是踏實地追求現實利益,肯付出,有收穫。睡覺,那是虛榮懶惰。

人生也是如此,當初條件再好,再怎麼看起來大概率不會墜落,如果你的目標不一樣,必然導致行為不一樣,因而結果大相徑庭。故事就是這樣,不經歷人生,往往是讀不懂故事的。


iceleeicelee


第一年帶寶寶在公婆家過年,一大早就起床了,看到公婆他們在灶前忙碌著,我說,爸爸媽媽新年好,他們也挺高興的回應著,當時寶寶大概八個月大,我說如果寶寶會走路的話,就可以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了,當時呼吸瞬間凝固了,👴爺爺奶奶的臉色不對勁,我說,額,我們那邊都是過年一早給長輩,磕頭拜年,不清楚咱們這邊是不是這樣?我婆婆說,這邊只能給死去的人磕頭( •̥́ ˍ •̀ू )😳😳😳這是親身經歷,故事告訴我們要入鄉隨俗



龍王臺


公公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背朝天在地裡忙了一輩子。我和老公是八零後,不懂他們那代的經歷。當人們開始賣糧了,公公卻不急,等等再說。我和老公著急也沒辦法,糧價長了,這時公公才說賣。我結婚以來,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去問他,這才是那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正是他們經驗豐富,才能讓我們少走彎路


翠平小心


奶奶已經過世兩年多了,守靈的當晚一直房門吱吱作響,彷彿想要說什麼,而我戰戰兢兢的傾聽。奶奶,我想您了,以前的您總是為我操心,說著我不懂的話,說我們好壞不分。小學開始,您每天五六點起床做早飯,不講衛生的我讓您一天洗幾遍衣服。初中後,週末老早等著我回家,我卻貪玩的像個野孩子。進入高中,回來就更少,而您總是給我最溫暖的笑容,弄著花樣好吃,講著您的傷心過往。大學後,基本一個月都難得回家,沒有人在您身邊傾聽您的故事了,而我多想聽您最快樂的故事。

如今的我都會抽空回家,那個最愛的您不在了,總對著您的照片,像個小孩子一樣說:"我回來了,想您了"。誰知道以前的我最討厭她,我爸也不理她,而我爸後面不知道聽了多少首媽媽。



一個可愛的仁


我覺得是那首歌吧,陳奕迅的十年,以前唱是喜歡那種曲調。現在一想真的已經十年過去了。09年的冬天我獨自一個人躺在130塊錢一個月的出租房裡整整三天,就算死了也要等第二年天暖了腐爛掉才會有人發現。那是我被這整個世界都拋棄掉的時光,所有人都拋棄了我。

三天之後我從出租屋裡走了出來,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帶著200多塊現金離開了那座城市,去給討自己一個說法。

十年之後我重新回到了這座城市,帶著我的說法回來的。

人活著,總得有個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