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谁说中国就没有好的国产游戏?谁说国产游戏都是抄袭?这一款游戏就完美的诠释了中国生活中最常见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游戏的主题就是将一个孩子从出生抚养到高考,这就是玩游戏者的任务。游戏的体验就两个字:真实。将孩子抚养长大,其中要考虑孩子需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是想拥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还是一个有着单一专长的人才。

作为家长需要面子

面子系统是贯穿了整个游戏的一大线索,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比邻居家的王大姐出息?谁不想自己家孩子的才艺比远方留洋的亲戚更优秀?

在游戏过程中,完全能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期望。为了能让自己争光,拼命安排孩子学习特长,这像不像当年被迫学习特长班的你?

此时的你只有两个选择:体谅孩子放弃自己的面子或者为了自己的面子疯狂为孩子加特长。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有成绩

成绩挂钩面子,因为成绩不好导致父母掉面子会让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下降,满意度下降导致父母训斥孩子给孩子造成压力,孩子压力过大形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性格,对未来职业有所影响。

这一串的连锁关系,实在是,太真实了!

有的时候仔细想想,孩子们的苦苦奋斗不就是为了一个成绩吗!全面发展、科科满分,这是大多数父母的期望。但如果你能尝试放下面子单方向培养你的孩子,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如果将数学课程一直上到最难,而其他科目落下,孩子的成长职业有可能就是数学家。

可是生活中的父母个个都期盼着自己的还是全才,又有几个人敢专一培养单一的能力呢?

有趣的是,通过游戏的不同情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每一次的选择,可能让玩游戏的人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纪人、明星、钢琴家等等。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零花钱的多少跟父母职业有关

只能说:扎心了!因为这款游戏的孩子成长之后是可以继续抚养下一代的(最多可抚养到第50代),因此上一代养出来的男孩/女孩成为父亲/母亲时候,会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的零花钱。

家庭是否优越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富裕的孩子每个月都有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则需要攒钱购买。

父母对孩子有满意度,孩子会因父母产生压力

如果孩子一直在学习,父母满意度就会飙升,然后触发一些奖励内容,陪伴孩子等行为。但是如果孩子进行过多的娱乐,父母满意度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让父母对孩子生气。如果父母对孩子足够满意,就可以让孩子对父母进行索要一些娱乐、生活用品。

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行为有所反馈,父母给孩子安排过多的课程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压力过大就导致孩子形成冷漠等负面性格,可能影响到不仅仅是未来工作,甚至是配偶。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谈恋爱

从初中开始,游戏开启谈恋爱的线索。家长会对孩子过多的出去玩、与异性同行等行为进行警告,同时这些活动会减少学习的悟性。

更真实的一点是,养女孩会从初中开始有很多男生约她,而养男孩则需要男生通过不同的事件提高异性对他的好感度。只能说,渣女好当,渣男还得靠后天培养啊。

未来的配偶中有可能是曾经经常联系的那些异性,也有可能是相亲认识的人。

在感情线不明朗的游戏中,男生很有可能相亲不成功打光棍!(不必担心,不会导致没有下一代,可继续游戏)

中国式家长:通过游戏让孩子更了解家长们的苦心

父母的特长影响孩子的天赋

如果你进行游戏,就会发现第一代的孩子是最难养的。因为第一代的孩子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是一个绝对的普通人(也最接近现实)。但如果孩子的家长如果有一方从事了设计,那么恭喜你,这个孩子将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以此类推,孩子是越来越好养,从小不怎么学习就能成绩领先,当然,在后期还是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的。

从小奔重点学校

除了最终的高考以外,游戏会不断有小的目标。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掌握计算机语言等等,从小就要为孩子选择最好的。

大学名字都是真实存在的

最后迎接到高考,高考成绩单上的分数总是没那么理想,想培养个考上清华的学生比培养出演艺巨星还要困难。即使孩子在理综、数学等各方面都已经学得很好了,高考分数还是那么的不理想,感觉比现实成绩还要难考。


中国式家长其实并不是一款新游戏了,作为中国国产游戏能受到大家的欢迎的确是不太容易。简单、随意的画风,一点也不精致、美观的人物,却搭配温馨、真实的剧情,能受到广大玩家的好评更是证明着这款游戏太符合它的名字了:这样的家长很中国。

孩子玩了这款游戏更能体会到家长想让孩子变得优秀的心里,也更能体会自己父母的各种行为。家长玩了这款游戏能够回想起自己孩童时代对父母的那种反抗,或许能采取更加恰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达。

关注无醴糙人,糙人说话不无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