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人感覺只有中美韓三國在做手機?

屈鵬濤


想了一想,對於很多用戶,比如年輕用戶來說,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大概手機不是蘋果就是三星,再加一些華為和小米,身邊也有朋友是一個蘋果手機 + 一個拍照/美顏手機(具體品牌要看他們的偶像代言了哪個品牌)。所以可能給人的感覺就是,全球只有中美韓三國在做手機嗎?

自然不是,只是說這三個地方的代表品牌蘋果、三星、華為在這個市場的佔有率最高,所以自然就搶走了大部分焦點。但是放眼全球,很多國家都是有自己的本土品牌的,像是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都有自己的本土手機品牌,其中一些也都會和華為之類的大公司的工廠合作,但是因為我們平時對這些國家的關注度很低,加上也不是行業裡面的人,所以就感覺好像只有中美韓三個國家在做手機,如果是做投資領域的,對東南亞的科技市場就會敏感很多,像很多科技媒體現在也會有東南亞創投/科技的週報,裡面就會有東南亞手機行業,科技創業公司的很多新聞。

中國2017年手機銷售市場,華為、OPPO 和 vivo 是賣的最好的,接著就是蘋果,三星排第八,中國手機市場太發達,所以難免中國的用戶覺得別的國家並沒有在做手機,但是想一下,曾經的老大,諾基亞,是芬蘭的移動通信公司,如今也依然還在市場上活躍的呀,只不過大家並沒有太關注到了。


硅發佈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手機,全球不只有中美韓在做,之所以給您一種只有中美韓在做手機的感覺,主要是因為這三個國家的手機品牌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3以上的市場份額。



上圖是CounterpointResearch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和市場份額報告。


從報告可以看到,全球TOP 10的手機品牌佔據了接近80%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而TOP10品牌中,排名第一的Samsung(三星)和第八的LG是來自韓國的品牌。排名第三的Apple(蘋果)來自美國。而排名第二的Huawei(華為)、第四的xiaomi(小米)、第五的OPPO(歐珀)、第六的vivo(維沃)、第七的Lenovo*(聯想,摩托羅拉手機也是聯想旗下的品牌)、第十的Tecno(傳音,也是一家中國公司,是非洲知名度非常高的手機品牌)都來自於中國。只有排名第九的HMD(諾基亞手機現在的公司)來自芬蘭。


全球TOP10手機品牌,韓國佔據2席,美國1席、中國6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全球的用戶都會有手機只有中美韓在做的種錯覺。


當然,這是很值得中國驕傲的事情,中國手機廠商非常爭氣,中國製造業越來越被世界所接受。這裡我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排名第十的Tecno,國內很多人可能沒聽過,這是一家深圳公司,中文叫“傳音”,主營業務也是手機,只不過這家公司的銷售市場不再國內,而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特比是非洲土地,在非洲非常受歡迎。可以說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典範。



好了就到這裡。我是符瀾刻,一個遊蕩在農業與科技間的閒人。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符瀾刻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更新迭代,功能齊全的手機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標配,但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如果說起智能手機,大家想到的都是我國的華米、OV、魅族、錘子;美國的iPhone;韓國的三星;其他的小廠基本被大家忽略不計,難道只有這三國在製造手機嗎?

早前,全球知名數據統計公司Counter point公佈了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在亞洲地區,OPPO佔據榜首,緊跟其後的是華為、vivo以及小米;在北美市場上,則是蘋果、三星;而在歐洲市場上,前三分別是三星、華為、蘋果;在印度,頭名為小米、三星。

從此次榜單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全球各大地區來來回回都是中、美、韓這三家廠商,難道全球只有中、美、韓三家中手機嗎?又或者,是其他國家都沒有手機巨頭嗎?實則不然,之所以我們會感覺手機被中、美、韓三國承包,是因為知名度的問題。

據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2018年第三季全球度智能手機市場數據調查》來看,絕大多數都是中、美、韓三國的手機,且佔據60%以上,比例相對穩定,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留給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實際上並不大,全部歸類於“Other“,所以,我們經常只能聽到來自中國、美國和韓國的手機品牌。

其他一些國外小眾手機品牌,如印度本土手機制造商Lava、Micromax,中俄的Yota等等,他們發佈的時候或許本身低調,或許並不專注手機,媒體不會為其做各種宣傳,這樣就直接影響了手機的知名度。

而媒體能為其宣傳的核心之一就是該品牌本身的影響力,如影響力較高的iPhone、華為,各大媒體都爭先報道,小眾的諾基亞、黑莓就鮮有新聞,所以才會有覺得只有中、美、韓三國做手機這種錯覺。

不僅如此,在美國有著全球通用的操作系統和芯片設計技術,在韓國有先進的半導體、屏幕製造業,而中國有著完善的供應鏈和硬件加工商,還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中、美、韓在實際意義上來講,也是手機制造主力軍。


辦公黑科技


大愛這個問題,我也深深覺得好像只有中美韓在做手機,哈哈!不過,實際上很多國家都在做手機,只不過遺憾的是,現在中國市場中美韓的手機佔主要市場。

讓我們數數那些我們知道不知道的國外手機廠商!

諾基亞

老諾,你應該不陌生吧?這個曾經的霸主可是芬蘭的手機廠商哦!然而這個龐然大物,卻慢慢的因為智能機的發展,慢慢的離開了中國市場,雖然幾度想夕陽紅下,但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最後落得個英雄遲暮!聽說,2018年3月13日,芬蘭政府的投資基金Solidium公司以8.44億歐元(約10.45億美元)的價格購入了3.3%的諾基亞股票,這是要繼續民族產業啊!

YotaPhone

這個牌子你應該不陌生?戰鬥民族的Yota!採用雙面屏幕設計,一塊AMOLED顯示屏+一塊E-ink電子墨水屏!感覺使用起來棒棒的,但是很顯然這種手機只能作為一種噱頭在我們身邊出現,因為配置和價格等各方面讓很多國人覺得,我還是選擇OPPO吧,比較你太戰鬥了,我要美美的!

Freedom 251

哦哦哦!我愛大印度24元的手機哦!1.3GHz的四核處理器,1GB RAM和8GB ROM的存儲組合,攝像頭配置僅是30萬像素和320萬像素的攝像頭組合。關鍵只要24元,幾包辣條的錢啊!這個民族的手機就是符合他們的個性!

日本的手機,我相信我就不介紹了哦!愛立信 、索愛、索尼這些你肯定用過一款哦!

Gigaset

西門子作為德國老公司,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可惜在手機市場上確實沒有打入中國市場,就那Gigaset金階ME來說,價格3288元確實做工精緻,但是優化就讓人呵呵了!

總結:國外廠商還是很多了,但是難以打入中國市場的原因,一方面中國手機廠商的發展迅速,國人支持國貨的心日益加強;另一方面是很多國外廠商的發展相對滯後,難以跟上中國機友的消費需求!


LeoGo科技


全球所有國家都在做手機,但真正知名的的確只有中美韓,其他國家手機生態都不發達。

一提到手機,往往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蘋果手機、三星手機、華為手機、OPPO、vivo、小米手機等一線國產手機,越來越多的人會感覺智能手機只有中美韓三國在做。的確是這樣。2017年出貨量最大的就集中在韓美中三個國家。

美國手機行業

美國強在操作系統和芯片設計,全球主流的兩個操作系統(Android和iOS)都在美國,連之前非智能機時代的黑莓也在美國。

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高通在美國,佔據世界上最具性能的高端芯片。美國貿易制裁中興事件就將導致不僅中興沒有芯片可用,甚至有可能不能再使用安卓系統。

更重要的是,iPhone 這個最好的手機品牌就誕生在美國。



韓國手機行業

韓國強在半導體材料(芯片和存儲相關)、屏幕,主要是三星和LG這兩家把持。三星的芯片和屏幕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連蘋果都要使用其屏幕就可以知道三星屏幕的生產能力。



中國手機行業

中國強在生產製造能力,全球主流大品牌基本都在中國有代工生產。 手機行業是規模性行業,越是生產要素集中的地方,越容易出現巨頭。

由於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小米開創性的互聯網手機生態,誕生了一批手手機品牌,小米,榮耀,錘子,一加等等。再加上OPPO vivo ,華為,中興等品牌更是凸顯中國手機市場興興向榮。



另外,大的手機品牌在新產品上市時會瘋狂宣傳。這也就造成品牌聲音很大。所以也就形成了我們的品牌印象。其他不會開發佈會或根本沒有推廣預算的品牌,一般人根本記不住。

你在用那個國家的手機品牌呢?


毛琳Michael


不僅中美韓在做手機,印度也在做。大家看看有沒有見過這幾款印度手機?

根據調查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的最新報告,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規模首次出現了縮小的現象,出貨量不到2700萬部,同比減少了4%。

Canalys發佈的研究

然而,中國各品牌手機佔印度得市場份額卻是大幅增長。由此可見,由於中國手機的佔領,印度手機的生存空間大幅減小。

在印度隨處可見的中國手機

為什麼印度手機在國內的市場會被中國手機輕易蠶食呢?難道是質量太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印度手機究竟是怎麼樣的。

1.Freedom 251 4寸960×540分辨率顯示屏、1.3GHz四核處理器、1GB內存、8GB可擴展存儲、800萬像素後置和32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1800mAh電池、802.11n/藍牙/GPS、Android 5.1系統,支持3G網絡和雙卡雙待。由中國代工,居然僅售24元!

Freedom 251

2.Canvas Turbo由印度手機公司 Micromax推出的。擁有一塊1920 x1080的5寸IPS顯示屏,機身是由鋁合金製成,並配備 1.5GHz MediaTek 處理器,16GB內置儲存量、2GB RAM、1300萬像素後置攝像頭、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2000毫安電量,運行Android 4.2.1系統。這個配置實在是被秒成渣了,但是聽說這手機有一項吹氣解鎖的黑科技。

Canvas Turbo

3.Docoss X1 搭載Cortex-A7架構的雙核1.3GHz處理器,擁有4英寸的IPS顯示屏,分辨率為854×480,採用1GB RAM和4GB ROM的搭配(支持Micro SD卡擴展),前置30萬像素的攝像頭。手機支持雙卡雙待,電池容量為1300mAh,而系統版本為Android 4.4,但是該機並不支持4G網絡,僅支持3G制式。據說該機在官方網站發售之後,網頁瞬間出現崩潰,畢竟88元的價格,很多人搶購。

Docoss X1

4.Yureka依然是Micromax推出的,售價為888元的手機。採用5.5英寸720 IPS屏幕,搭載1.5GHz驍龍615八核處理器,同時輔以2GB RAM+32GB ROM存儲組合,支持microSD卡擴展。它還後置1300萬索尼IMX135攝像頭,前置攝像頭為500萬像素;同時支持4G LTE網絡以及雙SIM。該設備電池為2500毫安,運行Cyanogen OS 11系統。同樣的價格,中國的手機配置輕鬆吊打它。

Yureka

同樣的價格,印度手機的配置卻比不上我們中國的手機,你們說說,印度手機還有什麼優勢嗎?


戴墨鏡的大叔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世界上的手機品牌很多,但真正做出品牌的,也就是美國、中國、韓國這三個國家的品牌了。


我們看權威機構 IDC 的數據,2017年 全球排名的前五,分別是
韓國的三星

美國的蘋果

中國的華為、oppo和小米



我們不妨看看十多年前的市場情況。 2005 年前後,大家都還在用功能機。那時候最暢銷的手機,是這些國家的品牌:

  • 芬蘭的諾基亞

  • 美國的摩托羅拉

  • 日本的索尼愛立信、松下、夏普

  • 韓國的三星、LG


在功能機時代,大眾愛用諾基亞,有錢人喜歡用摩托羅拉,像我這樣的文藝青年喜歡用索尼愛立信。


在這幾年間,智能手機崛起,芬蘭和日本掉隊,中國彎道超車、迎頭趕上。我們來一個個分析。


  • 美國

美國一直是創新的中心,比如電腦領域的巨頭英特爾和微軟,通信屆的巨頭高通和摩托羅拉,都在美國。到了智能手機,引領行業風向的蘋果又是一家美國企業。


現在,即使韓國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做得很好,但依然要向高通繳納通信專利費,要向高通買芯片,要學習蘋果帶來的新風潮。電容屏、指紋解鎖、雙攝,這些特性都是蘋果引領的。


雖然論出貨量,雖然美國不是最高的,但論行業影響力,最關鍵的技術依然在美國企業手上。


  • 韓國


在功能機時代,韓國最多隻能排世界第四。

到如今,三星穩坐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另一家韓國企業 LG ,現在也排名全球前十。


韓國的成功,離不開對高端部件產業鏈的佈局。

比如說屏幕。即使是行業老大蘋果,要在 iPhone X 上使用 OLED 屏幕,依然要找三星買。

手機要用到閃存,依然要找三星買。

我們用的高通處理器,其實也是三星代工生產的。


  • 中國

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是伴隨著日本、歐洲衰落一起的。


中國之所以能彎道超車,首先是在加工業積累了完善的產業鏈。深圳被比喻為硬件圈的硅谷,就是那裡產業鏈完善,製造硬件需要的很多部件,都能在那裡找到。


除此之外,中國人巨大的人口基數,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國廠商不需要出國,只要做好中國市場,就有十億的潛在市場。


好消息是,中國企業不滿足於此,在 OLED 屏幕、 7nm 製程工藝、閃存生產這些核心科技領域,都在努力追趕上。未來,中國手機品牌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陸家嘴文青


中美韓三國手機佔據了全球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並不代表沒有其他國家生產手機了。其實,像日本的夏普、索尼,歐洲的諾基亞,印度的Micromax,以及中國臺灣的HTC都還在生產手機,只是由於它們的出貨量太低,在全球沒有什麼影響力罷了。

中美韓的手機品牌有點強,讓我們來看看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情況就知道了。2018年Q1,全球手機出貨合計3億3430萬部,同比下滑2.9%。

其中,韓國手機巨頭三星電子出貨7820萬部,佔有23.4%的市場份額;美國手機企業蘋果出貨量5220萬部,佔有15.6%的市場份額;來自中國的華為、OPPO和小米合計出貨9120萬部,佔有全球27.3%的市場份額。

以上來自中國、美國和三國的全球最大的5家手機企業合計出貨來那個22160萬部,佔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66.3%的市場份額。如果再加上中國另一家手機巨頭vivo1950萬部和韓國LG的1140萬部,這7家中美韓手機佔全球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到75.5%。

為什麼中美韓三國的手機能收成為國際智能手機市場的主流,佔了全球絕大部分的市場呢?

第一,完整的產業鏈。這個很重要,沒有產業鏈,手機的研發、生產、銷售環節將大受影響。世界上主要的手機配件企業集中在東亞和北美地區,高通、聯發科、京東方、夏普、索尼都集中在該區域。還有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英偉達、聞泰基本佈局在中國大陸。也就是說,世界上手機產業鏈基本集中帶中日韓美四國,歐洲、印度的手機企業也得從該地區採購零配件,甚至在該地區生產。

第二,研發能力強大。手機是科技密集型產品,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和資金投入。就不如手機玻璃和芯片。為什麼三星AMOLED手機屏和高通驍龍處理器那麼受歡迎?人家可是花了大價錢研發出來的。中國的手機企業研發能力雖然沒有韓國和美國強大,但這幾年也積累的不少技術和經驗。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企業每年獲得了大量的專利授權,比如與萊卡合作研發的手機雙鏡頭成為了華為手機重要的賣點,甚至今年的華為P20 Pro都推出三鏡頭了。


財經知識局


經常關注手機的朋友們可能會發覺,經常宣傳和產生話題的手機也就是中國,美國和韓國的手機了,難不成就只有這三家在做手機嗎?

中美韓三國手機產業強勢

這種感覺的產生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基礎和原因的,那就是中美韓三國的手機產業確實很強勢。說到美國,自然是蘋果手機,無論在哪裡都是性能和價值上的頂尖產品,受到各種追捧。而韓國,三星家族的強大也不是吹的,手機上的技術,電池,屏幕,處理器也都有自家品牌。對於中國,伴隨著華為等一眾國產手機商家的打拼也漸漸獲得了不少的認可,華為的自家麒麟處理器更是一度被推到浪尖。所以,談及這三個國家的手機產業,各自都有了自身的特色,在大家心中的樣板和印象都是很清晰的。

除了各自特色鮮明的企業和手機產品,中美韓的手機銷量也佔據各個榜單前幾位,比如 2018 上半年國內市場的各手機的銷量,從這裡圖上來看,OV 靠前,這和它的各種宣傳和線下店是密不可分的。蘋果手機依然是熱門不可置疑,再後面華為以及榮耀系列也是緊追狀態,雖然三星比較靠後,但是注意這只是國內市場,其出口的國際市場又是一番模樣,而且其手機產業的技術深度這些反而不是一些國產手機可比的,因此韓國三星的手機產業也不可謂弱,而且是新品發佈時帶來的熱度相信不少人也體會過。

索尼,LG等品牌的衰退

可能有人要問,日本的工業和科技也很強啊,不是還有曾經也很熱門的索尼嗎,哪兒去了? 似乎都已經淡出了視線,其實除了索尼,還有很早的芬蘭的諾基亞,日本松下,夏普,韓國的 LG,大家也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伴隨著新的手機的商家的崛起,他們的衰退並退出手機市場舞臺似乎也是必然的了,也可以說,中美韓的手機產業看起來如此強勢,也是伴隨著他們的衰退產生的。


stormzhang


從各大市場調查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目前世界手機品牌排名TOP10別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小米、LG、中興、聯想、摩托羅拉。


三星、LG是韓國的,蘋果是美國的,剩下的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聯想都是中國的,摩托羅拉也被聯想收購了,算是中國的了。


全世界範圍來看,其他國家的手機品牌確實不突出,但是,本土品牌肯定也是有的。


之所以覺得只有中國、美國、韓國在做手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你在中國。自從諾基亞不行了以後,中國手機廠商異軍突起,華為、小米、OPPO、vivo除了佔據國內龐大市場,也不斷向海外拓展。三星和蘋果足夠強勢,能夠在中國市場有一席之地。


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基本飽和,其他國家的手機品牌基本上沒辦法再殺入中國了。一方面是競爭對手太強,基本都是世界前十的水平。在中國前幾名的,也是世界的前幾名。另一方面是巨頭的海外拓展,本地市場都自身難保,哪還有膽子來中國。


還有一點,你天天看國內的科技新聞,咱們國內手機廠商營銷做得好啊!絕對有能力讓你天天看到他們的新聞,甚至是廣告。蘋果在喬老爺子的帶領下,積累了世界級的口碑和聲譽,你不知道也難啊!三星作為韓國的國家企業,實力是有的,又需要我國的龐大市場,再不砸點錢,在我國,估計也快要涼了。


在我國,沒點實力,敢到我國來賣手機?中國又是世界工廠,其他手機品牌自然不願意來我國被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