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哪裡才最有資格被稱為小吃之都?

別人手牽手-我牽我的狗


我認為能夠評上“小吃之都”的地區,一定是一個小吃種類繁多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北京得算一個(不具有唯一性,純屬個人看法),因為你可以在那裡嚐到各式各樣的小吃,像炒肝、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奶油炸糕、薩其馬、撒子麻花等等,這些小吃有滿族的特色的,清真特色的,漢族特色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滷煮火燒

這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將火燒、豬肺、豬小腸、滷豆腐一同放進盛有滷湯的大鐵鍋裡煮,隨吃隨盛。這屬於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據說清代宮廷裡盛行一種“蘇造肉”的美食,其湯是用就為香料配製而成的,後來傳到民間,就加上火燒同煮,但是以前的普通人家裡吃不起肉,於是就有動物的下水來代替,這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

豆汁

老北京有句話是: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當然現在有很多北京人喝不慣了,主要是豆汁味道獨特,如果不是長期接觸是很難習慣的。另外喝豆汁也是有講究的,首先要燙,咕嘟著偶爾冒幾個泡的熱度最好,然後還要配上切得很細的芥菜疙瘩絲兒,淋上辣油,同時還得搭上兩個“焦圈兒”,剛剛入口會有點酸,回味卻是甜的。

爆肚

老北京有一句俗語說:要吃秋,有爆肚,所以現在北京的老人家們都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爆肚不僅僅指的是牛肚,還要有羊肚,而且吃爆肚的最高境界就是吃肚領,口感特別嫩。另外吃爆肚講究的是一個脆勁兒,嚼在嘴裡咯吱咯吱的,不費牙最好。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走了大江南北小百十座城市,一個業餘吃貨。只有兩次讓我感嘆,這地方吃的種類真多。第一次是深圳的一家港式茶餐廳,幾個小推車裡那麼多種類。是考驗你腰包的時候,真不便宜,吃個早餐一二百。廣州人吃的太雜,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什麼蟲子,貓肉,蛇肉,老鼠肉,鳥肉,只要會動,廣東人就能讓它熟了。再有一次就是成都錦裡,這裡面不是成都傳統小吃,創新和變異的小吃比較多,我也是看多嘗少。說實話一直還想在吃一次就是樂山缽缽雞,杜甫草堂往北那家,著實不錯。川菜味道太足,外地人不好適應,這家缽缽雞就剛剛好。西安的小吃,說來說去就那幾樣,味道也變化不大,涼皮肉夾饃,整個河南都有賣這些東西。咸陽的辣汁牛肉味道還行,有機會再嚐嚐。武漢真沒啥吃的,熱乾麵早上一碗,下午都不餓,小龍蝦還行,北方到處都有。鴨脖下酒不錯,其他的真沒什麼特別想再吃的。總體來說想吃玩,成都是首選。


獨孤鵬達


我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新中國成立時出生現以進入70年代,從小就在北門城皇廟附近生活成長,城皇廟距離北門大橋不遠,周邊茶坊酒館飯店很多,有名的師友面,麥邱燒麥,張老二,張老五涼粉涼麵及草市街的蒸蒸糕等等好吃的小吃麵點都聚集在附近,記得剛上小學時,經常利用幫家中打醬油貪汙下來一點零錢到這些地方消費,幾分錢買兩個蒸蒸糕,吃得嘴巴流油,如果零錢豐富,還可以再到師友面買碗海味抄手,那吃得真是心滿意足,回家看見父母做的飯菜,真的難嚥下肚。記得剛參加工作,第一次領到工資,當天晚上就同幾位師兄弟一道跑到北門大橋橋頭的師友面大啖一頓,每人消費才不到一元錢就吃得第二天都還在打火煙子飽隔。現在回憶起來,那時成都好吃的真的太多了,而且價格很便宜,現在成都的小吃也很多,但總覺得缺少一點味道,無論是抄手,燒麥,蛋烘糕,麵條,米線,煮涼粉還是肥腸粉,都沒有特別好吃的。現在成都稍為點特色的就是冷鍋串串和麻辣燙,成都小吃是很多,但比起廣州和武漢這些地方我個人認為還是有點差距。


海上明月149182147


中國哪裡才最有資格被稱為小吃之都?我生活在金華,但是不是真正的金華人,我覺得我家鄉安慶太湖算是小吃之都。這個答案在所有人看來都認為是錯誤的,甚至有人會認為是來搞笑的,但在我看來就是這,沒錯因為這個地方是我的家鄉。說到吃,我最懷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自大學之後每年在家中呆的時間太短太短,家裡的味道總是感覺沒有吃夠,是遠遠不夠。

味道是文化和美食的載體,當既有美味的實物,又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是人間美味,然而我覺得只有用心做的美食,被賦予感情的美食才是人間美味,這就是家鄉的味道。記得小時候我很挑食,那個時候的我最愛吃土豆,然後母親每年都會種上一些,保證我能夠常年的吃上,但也就是這樣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一種食物,自家種的,長出來不久的,很小的很嫩的土豆,那種土豆的皮直接可以撕掉,然後再加上青椒經過母親的手抄出來,這種美食我從未在別的地方吃過,並且我也相信在別的地方在也吃不到,所以在我心中太湖才是中國的小吃之都,不,應該是說我家才是中國的小吃之都。


金華身邊事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回答一下。

廚子從事餐飲業已經20多年,跑過不少地方。餐飲業一直流傳首一句話:食在廣州,味在成都。廚子剛好對這二個地方都非常熟悉,也非常認可這句話。雖然廚子是重慶人,重慶也有很多知名的小吃,但與這二座城市比起來,確實稍遜一籌,因為廣州和成都這二個地方的美食確實非常豐富。要問中國最有資格評為小吃之都的城市,廚子首推這二座城市。現在廚子簡單分享一下這二座城市的小吃美食:

成都:

成都是一座悠閒的城市,之古以來就是吃貨的天堂,成都人非常會享受生活。成都的小吃美食多不勝數,成都小吃最大特點是品種豐富:無論是從清晨到深夜,還是從路邊攤到蒼蠅館,無論是麻辣還是清淡,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美食。成都小吃不僅好吃令人回味,還很便宜!

廖記棒棒雞、龍抄手、廖排骨、擔擔麵、鍾水餃、夫妻肺片、麻婆豆腐、賴湯圓、韓包子、銅井巷素面、冒菜、豆花面、海味煨面、沈小福米線、雜醬麵、脆臊面、宜賓燃面、牛肉毛面、查渣面、三絲涼麵、腸旺粉、醪糟小湯圓、豆花水粉、酸辣粉、白家肥腸粉、冰汁綠豆羹、蹺腳牛肉、川北涼粉、麻辣兔頭、

看到那麼多的好吃美味的小吃,是不是想趕緊去成都走一走呢?

廣州:

如果說成都是味道天堂,那廣州就是小吃的世界。廣州是中國四大菜系粵菜的發源地之一,又因為廣州是廣東省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南粵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彙集了來自佛山、順德、客家、潮汕等各地的特色小吃。廣州人注重養生,好清淡、本味,所以廣東小吃更注重食物本生的鮮味與回甘。

廣東人愛喝茶,早茶、下午茶、晚茶,廣東酒樓豐富的茶點其實就是小吃:虎皮鳳爪、陳村粉、沙河粉、腸粉、姜撞奶、白切雞、燒鵝、燒鴨、牛雜、灣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缽仔糕、馬蹄糕、燒賣、水晶蝦餃、雲吞麵、糯米雞、叉燒肉、叉燒包、煲仔飯、龜苓膏、廣東糖水、脆皮乳鴿、撈麵、及地湯、榴蓮酥、廣式竹升面,皮蛋酥、馬崗雞仔餅、雙皮奶、冰肉千層酥、野雞卷,均安煎魚餅、肇慶裹蒸粽、龍江煎堆、酥皮蓮蓉包、粉果、廣東月餅、玉兔餃、薄皮鮮蝦餃及第粥、幹蒸蟹黃燒麥、客家醃面......

廣東的小吃確實多不勝數,吃在廣州,實至名歸。

廚子,頭條號的美食原創作者,餐飲業二十多年老兵,擅長:火鍋、江湖菜;如需瞭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廚子說菜】,謝謝!


廚子說菜


幾年前,有熱心的網友做了一個“中國頂級小吃之都排名”的榜單,共有15個城市參與排名,包括臺北、成都、武漢、長沙等城市。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臺北、成都、西安,而排名靠後的哈爾濱和開封也不樂意了。許多人吐槽,這個排名談不上科學。在我看來,滿足“小吃之都”稱號的城市,首要的標準便是小吃種類多,小吃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心目中的“小吃之都”,有成都、武漢、南京和西安。

成都的小吃種類繁雜,從醃製、滷製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圓,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無論是香辣、紅油、怪味、椒麻、鹹鮮、糖醋、麻辣等,都能在成都的小吃中尋得其中滋味。代表性的成都小吃有、賴湯圓、鍾水餃、缽缽雞、涼粉、擔擔麵等。

武漢的小吃有種“煙火氣”,街頭巷尾處處能看見小吃攤裡擠滿了人群。豆皮、蛋酒、各種燒烤、串串,加上武漢小吃的代表——熱乾麵,盡顯中原小吃文化的精髓。

南京的小吃,既有江南的溫婉,又有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性格憨厚、不拘小節的南京人,飲食也有“大蘿蔔”的範兒,十里秦淮,人文薈萃中,南京小吃又帶著一絲秦淮風情。代表性的小吃有鴨血粉絲湯、桂花糖芋苗、皮肚面、老滷麵、豆腐腦、回滷幹、茶葉蛋、鴨油酥燒餅等等。

西安的小吃具有西北人的豪爽,主要以麵食為主。代表的小吃有臘汁肉夾饃、油潑面、麻食、羊肉泡饃、蕎麵餄餎等。清晨,“老陝”坐在小店裡,手上掰著坨坨饃、大碗裝著羊肉泡、頭上滾滾地冒汗,這感覺就對了。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中國哪裡才最有資格被稱為小吃之都?

大家好,我是小董,我的回答是:
正是因為生活的水平不斷變好,所以誕生了大量的吃貨,以前大家還侷限在購買什麼美味食材,而如今隨著自媒體越來越發達,不少地方的美食都被挖掘出來。一些吃貨根本按捺不住自己蠢蠢欲動的胃,藉著旅遊的名義去各地逛吃,當然不少地方只是為了炒作,實際去了那個地方之後,才發現做出來的味道名不副實,甚至就連自己做的好吃都沒有,讓不少朋友都非常失望。

說到這裡作為吃貨老司機的我,就不得不講一下自己的感受了,本人其實職業是銷售,所以在全國各地也是經常出差,這七八年如果很多地方,除了工作的內容之外,最中意的就是去當地品嚐一些特色小吃。如果對於吃來講,那真的是經驗豐富,不少朋友都會講,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美食聚集地,而不是網上的故意營銷炒作,本人認為比較不錯的地方有武漢,西安,承德,成都,這幾個地方的美食各有特色,不過說起心中最美味的小吃之都,還是首選推薦成都。

——【小吃之都之“十萬個為什麼”】——

1.為什麼成都人比較會吃?

答:其實我們不管是聽人說,還是在電視上看,都知道四川成都的人很會吃,做菜的味道一流。有一句話叫做少不入川,其實就是講成都生活安逸美好,容易讓年輕人迷失,這其中美食也是讓人迷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四川自古以來就是大山盆底居多,能夠耕種的地域並不多,而成都平原卻不同,這裡有著大量可耕種的地,而且還有著都江堰的江水灌溉,自然能夠孕育大量的食材糧食,而且吃的種類非常多,而成都這一代的人自然也更會在吃上面下功夫,進而形成了如今成都美食聞名天下。

2.成都飲食的特點和風格?

答: 相信不少人都很清楚川菜的風格,主要是以口味鮮香麻辣為主,而成都又是川菜的精華濃縮,讓人食用之後食慾大增,其實在成都人看來,吃辣椒並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因為四川的氣候偏溼,多食用辣椒還能夠祛溼,所以我們看到成都人經常吃辣椒,但是成都人的皮膚卻非常好,甚至比大多數南方人更白一些。而且成都人做菜辣味多種多樣,主要以鮮辣為主,很多食材種只要加入自家醃製的豆瓣和泡菜,滋味自然就提升上來,當然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四川人只吃辣,其實清淡的川菜也有代表,其中很有名的就是開水白菜,白果燉雞等,即使不用辣椒,一樣可以做的很好吃,在成都的街頭隨處可見。

3.能否推薦成都比較美味的菜品?

答: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回答完全,真的會把人累死,因為成都的美食真的是太多,我就推薦幾個自己覺得不錯的,當然還有很多也很好吃,例如毛血旺,宮保雞丁,川味熗肉,以及缽缽雞等,你可能覺得重慶火鍋很有名,但是來到成都品嚐這裡的火鍋,你會發現完全不輸給重慶。

【美味小貼士】:

1.來到成都點菜的外地人,就算你比較喜歡吃辣,每道菜最好點微辣,因為這裡的微辣,在你的家鄉可能就是變態辣。

2.成都人美食雖然以麻辣為主,但是像開水白菜這種清淡特色菜同樣美味,可以試著品嚐。

3.在成都吃美食,一般那些裝修高大上的當地人反而不去,真正的美味都是在那些小巷子和蒼蠅館子中。

大家對於小吃之都成都的美食有什麼好的建議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小董美食


可能觀點比較奇怪,但是一直認為評小吃之都要做到它的小吃並不能依附於他的菜系。

首先排除的三個地方是成都、廣州和潮汕一帶。

大家都知道食在廣州,味在成都這句話。但是無論廣州的茶點,成都的串串香,都是依附於廣府菜和川菜這兩個菜系而存在的,潮汕的夜市也十分出名,同樣依附於潮汕菜這個子菜系而存在。依附於菜系的小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儘管在原料樣子上多種變化,但主流風味實在是大差不差。川菜號稱百菜百味,但是在小吃上很難體現出這個特點,都以辣為主,甜為副。廣州融合了香港的餐飲文化(甚至說香港本身就是廣府菜的西方化),但總的來說在口味上也難出廣府菜的窠臼。

與這些口味相近,樣式翻新的小吃比起來,中國樣式和口味最豐富的兩個城市應該算是西安和武漢。

陝西菜不成系,一般在陝西說整一個陝西特色的席面,可以說難上加難。但是說在陝西弄一桌小吃,足夠你吃一週不用重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陝西西接甘肅,南鄰四川,東連山西,北靠內蒙。因而它的小吃包含了西北的民族風(烤肉),四川的辣(西安人吃辣並不遜於其他地方),山西的酸(老陳醋)和內蒙的鹹(醬骨頭),再加上陝西本地的麵食特色(麵皮 米皮 泡饃 肉夾饃 甜胚子……),在西安幾乎可以找到所有口味的小吃,然而卻沒有一種口味能成為西安的代表。

武漢和陝西一樣不成系,但是武漢的口味豐富並不是來源於地理位置,而因為它自古就是長江水路上的重鎮,來往於長江的商人船工都要解決吃飯的問題,也要解決不同口味的問題,所以武漢小吃的特點就是口味多變和快捷。在武漢弄一套像廣式茶點那樣一吃一下午的席面恐怕並不容易,反而是那種買上就能打包帶走,走一路吃一路更適合武漢的飲食,而這不正是小吃的精髓所在嗎。如三鮮豆皮,鹼面,湯包,煨湯,湯粉,鴨脖……都是十分適合快餐的。論起口味來,武漢雖然以鹹為主,但仍有辣,胡辣,酸,甜等等多種,毫不遜色於西安口味的多樣化。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餐飲文化,有魯菜,淮揚這種以成席面為目的的菜系,也有雜合席面和小吃的川菜和粵菜,但是以小吃作為日常飲食或者特色菜的,筆者還是首推西安和武漢。

ps:不要說哪兒的什麼菜死難吃,也敢說是特色,這個涉及到不同的口味和做菜者的水平。就像吃慣了鹼面的人可能吃不慣蘭州牛肉麵,吃慣了扯麵的人吃不慣熱乾麵,這都很正常。


文沐


我不是四川人,不吹不黑!

最多小吃而且品質整體較高的地方,成都!

再準確一點,樂山!

在吃方面,一個樂山就可以頂掉所有北方城市。作為蘇軾故里樂山的人民,就如同開了掛一樣。

麻辣燙、冷鍋串串、缽缽雞、蹺腳牛肉、豆花和樂山燒烤這些名揚在外的美食源頭,就在樂山。有句話叫食在四川,味在樂山,連口味很刁的成都人都知道樂山的美食好,追味道的吃貨會為了吃專程去樂山。

我去成都數十次,成都已經讓我胃口大開,多次專程去吃。其中去過樂山三次,也是為吃,原來樂山味道更巴適。



vista營養師


中國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數不勝數,這還只是說可以考證的,還不算很多已經失傳的小吃美食。

祖國地大物博山川錦繡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丘陵湖泊海洋平原森林,不同的地貌水土蘊含了不同的珍饈。

我們暫且不談中國廣袤的農村各種各樣的“野味”,即使是現代化程度相差無幾的中國大型城市,不同地域的城市的不起眼角落也有著鄰人驚歎的美食。

西安是陝西菜集大成之地,重慶和成都在四川火鍋麻辣燙等川菜方面各有特色難分伯仲,武漢有全國知名的熱乾麵辣鴨脖和臭豆腐。

早在2013年有一個“中國頂級小吃之都排名”的微博吸引了大家關注。共有15個城市參與排名,包括臺北、成都、西安、重慶、香港、廣州、武漢、長沙、北京、上海、天津、廈門、南京、哈爾濱和開封。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臺北、成都、西安。但是不少網友吐槽“這排名不科學”。

也有網友為部分城市的“排名”進行肯定,綜合性排名,要求不單要好吃,還要看市場反響,覆蓋範圍,知名度等。


據瞭解這個“排名”是按照城市擁有小吃的特色種類,中外知名度,中外覆蓋範圍創新精神,食肆服務環境,對外地人口味的適應程度,向外傳播及市場化商業化共計10個方面進行了打分,總分100分。

個人認為這個排名的標準還是比較中肯的,也比較能說明參選城市對小吃的兼容幷包發揚光大的程度。

西安著名小吃很多,比如羊肉泡饃,葫蘆頭,肉加饃,涼皮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去西安必去的回民小吃一條街,在西安鐘樓西邊的鼓樓巷子裡,24小時營業,不止有羊肉泡饃和涼皮,還有賈三灌湯包子,紅紅酸菜肉絲炒米飯,馬永信的黃桂柿子餅和其他烤肉等民族小吃應有盡有。

成都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醃滷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偶遇包含各種美食的蒼蠅店。

重慶較為出名的有花溪王記牛肉粉,涪陵小吃老麻抄手,小腦殼特色燒烤,擔擔麵,棒棒雞、紅油抄手,酸辣湯,鴛鴦火鍋,麻婆豆腐,串串香,重慶涼餈粑,山城小湯圓等。

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食品有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等。

說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總體來說如果非要我在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四個城市中挑一個全國之最的話,我是真的要犯選擇性障礙的毛病了,我只恨自己的荷包有限,胃口有限,不能一次將這些小吃都吃夠。

但是我還是要克服自己的選擇性障礙,我決定忍痛把西安排在第一位,因為我是個北方人,陝西菜最對我的口味,因為陝西菜重視實際,看似粗獷的外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滋味,就像性格豪放直接又特別有才華的西北人民一樣。

也因為我實在難以比較成都和重慶,因為他們都是那麼的優秀,武漢也很好,只是可能湘菜渲染過的小吃對北方人來說還是太辣了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