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一般不參加校外輔導?

鷹眼看社會


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很多老師的孩子也會去輔導班。大部分老師的孩子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上都會比較出色,所以我身邊的很多教師子女,他們參加的各種培優班會比較多一些。大部分時候自己教不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事實。

但是一般老師在監督自己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會比較用心,一般情況下老師所佈置作業當中的難點,如果孩子有疑惑的部分家長可以隨時就幫孩子答疑解惑,這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來說,可能優勢就會更明顯一點。一般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夠進行輔導,孩子的知識點上的漏洞就會越攢越多,這會導致學習成績穩步下滑的過程,而老師家庭的孩子即使沒有上各種培優班,遇到難點能夠隨時弄懂,能夠把成績保持得相對穩定。

另外,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大部分老師的心態可能和我都比較類似,老師屬於三百六十行當中的一行收入不是特別的高(社會地位也基本沒有),唯一的優勢就是能夠自己輔導自己的孩子,所以在自己孩子的學習上會相對用心一些。當一個孩子在老師和家長(家長也是老師的情況)的共同作用下,如果他們的學習態度很端正,學習方法使用合理得當,他們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都會不錯。

但是就補課這件事來說,並不是老師的孩子都不補課,在孩子需要補的時候,家長依然也會給孩子找到合適的老師,只不過在找老師時,家長可能會帶著更挑剔和專業的眼光,除了老師補課,家長在課後的監督和管理肯定也少不了,在心態上絕對不會把孩子甩給輔導班就撒手不管。


九鬥學生心理


參加輔導,但輔導的側重點不一樣。

作為老師基本都知道影響孩子學習效果和成績的是習慣和興趣,其次才是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我的孩子從小到大參加的輔導是這些:

小學課程是劍橋英語、奧數

小學興趣班是兵乓球和書法,都是練了一、兩個月就不練了,暑期就是游泳。

作業都是在家陪著寫,坐對面看著,沒覺得有多少累的。

到六年級開始,直到中考結束,沒參加輔導班,跟著學校的進度走,關鍵是陪著他。讓他儘可能的專注於學習。

高中物理想參加比賽,去參加過輔導班。

暑期參加過新東方的英語提高班。

孩子主要是去對比找學習方法。

大學參加考研輔導班和出國的雅思輔導。

找校外輔導,主要解決對知識的理解和解題思路。

不要迷信校外輔導的習慣培養,做不到。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任務,靠每週2-4個小時的課外輔導,根本做不到。得靠家庭教育和家長陪伴,尤其是家長一遍玩著手機一遍讓孩子寫作業,沒事了就允許孩子玩手機,好習慣養成難。

興趣培養得靠家長鼓勵和督促,不然難堅持。


禹貢陽子


這個問題探索性、針對性有點強,甚至有點以偏概全了。老師的孩子不見得沒上輔導班,只是看上什麼類型的。
我是一名老師,我家的兩個娃從幼兒園開始就有上一些興趣班:女兒學過美術、硬筆軟筆、舞蹈,偶爾上過一兩期閱讀寫作班,其中美術課持之以恆,已學了七年,舞蹈課上了六年,這學期停掉了舞蹈課,美術課女兒特堅持要學,絕不停課,這是一種由興趣發展成了愛好再進一步昇華成了奮鬥目標,畢竟女兒說以後想成立一個自己的畫室呢😙,考慮到女兒的升學情況,這學期我跟她商量,舞蹈課換成了英語課,她自詡英語渣渣,我就建議她提升提升自己~男娃給他報過的課外班類型也挺多的,比如美術、硬筆軟筆、籃球、寫作閱讀、跆拳道,堅持下來的就是跆拳道以及硬筆軟筆,現在跆拳道孩子練到了紅黑帶。

作為一名老師以及兩個娃的媽,我給孩子選擇輔導班會偏向於自己不太擅長的領域,我會考慮想給孩子發展什麼能力,想讓他有什麼特長,如果是純粹應試教育類的興趣班,我一般不太會想選擇,老師的孩子很辛苦,因為習慣性的教育孩子,所以對自家孩子再繼續教育,孩子辛苦,當老師的媽也辛苦~我們同事交流過,得出一個結論:教別人家的孩子比教自己的孩子輕鬆!我們可能會更擅長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一些較好的行為及學習習慣,養成了,孩子對應試教育的學習會更輕鬆。興趣特長類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持之以恆,選擇孩子感興趣的以及能夠克服他自身缺陷的一些課程,比如我家男娃不能靜心,所以我讓他堅持練習書法,養養心性。

任何的輔導班,都抵不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我想,送娃去輔導班,家長們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沒時間管或者沒能力管,不管何種原因,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陪伴、引導、溝通永遠是教育的永恆真諦!


reading小小豬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的媽媽,首先說說我的孩子上輔導班的情況吧!上小學之前一直都是上的興趣班,沒有上過文化課輔導班,從二年級暑假期間開始上英語輔導班,而我們同事的小孩除了上興趣班外,也有很多在上文化課輔導班,所以我認為老師的孩子並不是不參加輔導班而是參加的比較少,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有些科目的輔導班對於提高孩子的成績的確沒有大的用處。

現在的各類校外輔導班可以說是琳琅滿目,五花八門,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家長也不分析原因就急著給孩子報輔導班,其實有些科目的輔導班是沒什麼大的用處的,比如語文這個科目,有的孩子去上語文補習班,去上作文補習班,我們知道自教材改革後語文學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塊的培養,孩子語文成績不理想肯定是基礎知識或閱讀分析能力有欠缺,而想要抓好這兩點,需要靠孩子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比如學的每篇課文自己是否讀熟,每課生字是否掌握牢固,而閱讀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要靠孩子平時進行大量的閱讀來提高,作文班只是交給孩子一些寫作技巧,而內容卻需要靠孩子平時的大量閱讀來積累。


二,教師因本身從事教學工作,輔導自己的孩子的確佔優勢。

從身邊一些例子來看,教師教哪個科目,自己的孩子那科成績會比其它科目稍好一些,因為教師對自己所教的科目的知識點把握更準確一些,輔導孩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其它學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再參考下課本也都能做到把握重點,還有一點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因為現在的知識更新較快,普通的家長輔導孩子,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教師因為身邊有良好的教育資源,輔導孩子時,即使遇到把握不準的題時也可以及時的向孩子老師請教。


我之所以選擇讓孩子上英語輔導班是因為自己的英語能力不強,發音不夠標準,害怕影響到孩子,而且感覺學校對英語不夠重視,一個年級只有一位英語老師,每週每班只有三節英語課,英語老師有事請假沒人替補,導致一學期學生的英語課都沒能認認真真上,而英語作為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的學科,如果現在不打好基礎,以後害怕孩子會跟不上啊!

我是旅途中的見聞,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旅途中的見聞


題主你是自問自答嘛?麻煩不要問這種無關痛癢的問題。謝謝!

你的描述裡的反問句不是解釋了你這個問題嘛?

孩子上不上校外輔導和父母是不是老師有必然關係嗎?

當然,老師和一般職業相比,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知識文化技能水平來輔導自己的孩子。同時,作為老師,應該也很清楚某些培訓輔導班的套路。作為老師,自已對教育,輔導這回事就很清楚。不會像某些家長一樣,不從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看到其他小朋友上了很多課外輔導班,就盲目跟風。

另外,題主你做過切實調查了嗎?不是說你的親戚,你的鄰居,他們是老師,他們的孩子不參加校外輔導就能代表全部老師。很多老師的孩子也在參加一些興趣類的,智力開發類的輔導班。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老師的孩子不是不參加校外輔導,而是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更合理,更有選擇的參加。


不懂小隊長


樓主問的老師的孩子不參加校外輔導,這個輔導以我認知應該是學科類輔導吧,而且應該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科輔導。比如奧數啊、語文閱讀什麼。

我所知道的是,作為老師,一般在低段更加註重孩子的興趣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類學科性的。

比如,在寫作輔導跟薩克斯之間,我在小學階段就會讓孩子輔導薩克斯。

為什麼呢?

因為薩克斯是一種興趣愛好,它能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讓孩子從小就喜歡音樂,而且站在臺上吹奏表演,對孩子的膽量、表現能力都是一種鍛鍊。

而作文輔導我會利用空餘的時間跟孩子閱讀、日常交流以及在平時寫作時講解,來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

也就是說,因為身為老師,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所以對這種興趣愛好類輔導會選擇較多,如舞蹈啊聲樂啊樂器啊跆拳道等等,而對知識性的輔導就比較一般。


但是這是低段,就我所知,到初中、高中後,老師的孩子學科性輔導也是非常多,而且補習得非常齊全,還會利用師資資源尋找優秀的老師進行補習。

越是教書育人,越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視的。

小時候抓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長大再抓知識點,教師也一樣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重視跟普通家長都是一樣的。


幼兒園陶陶


這個問題問的有趣。我也想說說我的觀點。

做為一名教師,對於自己的子女的校外輔導,是有針對性的。

我的女兒馬上就要四周歲了。目前她就有一些幼兒園外的學習。一個是樂高積木,另一個是舞蹈。

同齡孩子也報了一些班,之所以選擇這兩樣。一個是孩子自己喜歡跳舞,想學習舞蹈。同時也為將來打下基礎。學習樂高積木,是我選擇的。我發現週末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混了半天,而且什麼都沒有做。所以,為了讓孩子的生活豐富些,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同時也為鍛鍊她手指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我選擇搭建樂高積木。

要不然,早上起來拖拖拉拉的,吃過早飯,看會動畫片,一上午就過去了。

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也懂得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會有自己的想法。


做為一名教師,更看重家庭教育。我還記得許久之前發過這樣的朋友圈

這應該是他不足兩歲半說的話。

每次她問媽媽:“爸爸呢?”

她媽媽都會告訴她:“在上課。”

這是昨天的朋友圈。

我發這些的意義,是想說,為什麼教師子女很少補課?因為教師更看重家庭教育,並且始終在培養著孩子優秀的習慣。

在之前,我回答了幾個關於補課的問題。

去校外補課,很大原因是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

而取得優秀成績的關鍵,不是這個孩子有多聰明,而是這個孩子有沒有一個好的習慣。

有了好習慣,學習成績就不是問題,既然學習沒有問題,也就不必補課。

這也是一些教師子女很少在校外補課的原因。

那麼,是不是就真的不需要補課?

實則不然。

我的孩子十九個月就送到幼兒園了,她的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也去了同一所幼兒園。馬上孩子面臨小學了,我也和她的媽媽商量弄一個小學託管班,就不再幼兒園繼續做下去了。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同時也解決我身邊一些哥們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那這個課後託管班,又和其他的課後託管班不一樣。我是想要以文學閱讀為基礎,小組合作為模型,表現自己為形式,這樣的託管班。

這就說明,孩子需要補課,但補課要補到正確的地方上。如果單純就是為了看孩子,那真就不必補課了。

現在我和我妻子,通常是一個人看書學習,一個人陪孩子玩樂。現在我的孩子區別於別的小朋友,就是愛看書。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在孩子成長期,模仿與記憶會刻在她的骨子裡,伴她一生。

所以,諸位能看到我寫這些的朋友,為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勝過千萬個補習班。無論外人多麼熱心友善,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

父母不僅是孩子第一任教師,更是孩子的榜樣。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你也可以不必參加不必要的補習班。


瘋狂的粉筆


上不上輔導班,與是不是老師的孩子沒有多大關係,關鍵是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讓孩子上輔導班,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有的家長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特別是上晚班的,孩子沒有辦法管理,或者孩子有問題沒有合適的辦法去處理,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個作業班,輔導孩子的作業,特別是有的學校需要家長檢查後簽字的,只好交給輔導班的老師去代勞。

2.孩子在某些科目學習上有困難的,或者基礎差,跟不上學校學習進度的,家長也會選擇報班,希望能幫孩子把耽誤或者沒有學會的內容補上來,條件允許的,會給孩子請個家教,然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

3.學生學有餘力,有的家長會讓孩子上一些興趣班,比如奧數,語言表演,樂器演唱,科學制作等,目的是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一些技能。

4.有一些需要考藝術類的學生,家長也會幫孩子報班進行強化。

所以,不是說老師的孩子一般不會選擇上輔導班,而是老師會認真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輔導班,如果沒有必要,老師不會像有的家長那樣,不管孩子學習如何,別人報,自己的孩子也要報,不能落後,報班有點盲目。


一夢千尋萬古香


我在全市最好的一所重點高中任教,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據我所知我校所有教師的孩子都參加過校外輔導,有的上輔導班,有的請本校老師強化輔導。舉兩個特殊的例子。

其一是,有個教英語的老師,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名列前茅,幾乎年年是優秀班主任。她的孩子將要上小學,在入學前的暑假,花一萬兩千多元錢,專門去校外輔導班學習英語。我當時非常驚訝,就問她花這麼多錢值嗎?自己為什麼不教自己的孩子?她笑笑說:一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自己孩子,自己真是教不了。所以前一段時間,我回答了一位老師的問題,就是不要將自己的孩子放到自己所教的班級裡。

其二是,我校另一位老師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文理全面發展。當年以江蘇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學院。我親眼看見她高中三年,一直跟我校的一位老師補習數學。對於她的做法,我理解我的理解是,不同的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和解題思路也可能不同,課外補習能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漏洞,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知識的強化理解。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好與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補習對提高學習成績是非常有效地。


漢之韻


老師的有的是參加校外輔導的,只是他們參加的輔導是奧數英語等科目,但是老師的孩子一般不參加平常的輔導班,比如學校老師組織的輔導班他們是不參加的。

在我們學校家長是老師的所教年級一般是孩子所上的年級,這樣老師在課下自己就把孩子輔導了,如果輔導不了的某個知識點還可以問自己的同事讓同事給他講,所以平時講授的知識點和作業孩子就可以自己做了不需要去校外的輔導班。

還有一種情況是校外的輔導班有時候輔導的並不好,他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把孩子的作業輔導完,我聽說過有些輔導班直接讓孩子抄答案,所以自己輔導還是很放心的,所以老師的孩子一般不去校外的輔導班輔導。

綜上所述,關於學生的作業輔導家長要比校外的輔導班要輔導的好,有些家長輔導不了的還是讓孩子去輔導班的,比如奧數英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