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轻易送出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夺回不易,最终也造成北宋灭亡

我们曾经讲到盛极一时的大唐在安史之乱之后一蹶不振,慢慢在走下坡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参加平定黄巢起义的朱温,慢慢积攒实力,最后夺走了大唐的天下,建立了后梁,历史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不多年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这样“丧权辱国”的皇帝: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换取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自己的军事支持,他竟然割让出了对当时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一道战略屏障,燕云十六州。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

轻易送出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夺回不易,最终也造成北宋灭亡

燕云十六州地区图


我们看着地形图就可以知道,这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地位。燕云十六州指的是今天河北北部,山西西部等地区,也就是今天华北平原的北部山区。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如果没有了这道屏障,那么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便可以肆意驰骋华北平原大地,中原政权那时将无险可守,任凭摧残。

由此可见这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如何重要,但石敬瑭只考虑到了自己的皇权私利,不顾中华民族的安危,将它轻易地送给了契丹。这一举,也让今后中华大地400余年难得太平。我们接着来看。

后晋之后的朝代与皇帝,无不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可失去容易,想要再得回来那就很难了。时间开到13年后,那是后周统治时期。有“五代唯一明君”之称的周世宗柴荣,趁着此时契丹在位的是一位昏君,趁机北伐,意图夺回燕云十六州。柴荣文韬武略之强,仅用了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便夺回了三州十七县的土地。只不过柴荣不幸染病英年早逝,不得不撤退,而北伐之事也就此耽搁。

轻易送出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夺回不易,最终也造成北宋灭亡

周世宗柴荣画像


不久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北宋在统一了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后,开始逐渐把目光放到了北边与齐丹争夺的燕云十六州这个位置。虽然柴荣当面的军事行动为北宋扳回了一些战略劣势,也积攒了一些与契丹的斗争经验,但此时的契丹在另一位贤明的君主的治理下不断发展壮大,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被动挨打的契丹了。

因此宋辽之间也爆发了几场大战,北宋败多胜少。到宋真宗时成功击退契丹的兵临开封城下,签订了澶渊之盟,保证了双方今后百余年关系的稳定。后世的宋朝皇帝虽然不忘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国家和民族大业,但北宋已经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可能了。

轻易送出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夺回不易,最终也造成北宋灭亡

宋辽合约图


之后北方的多个游牧民族纷纷崛起,燕云十六州也几度易手,但都不是在中原王朝的手中。金灭北宋,蒙古灭金,蒙古灭南宋,中原王朝蒙受了百年的屈辱,皆因为这燕云十六州的拱手相让。

直到朱元璋率领的明朝北伐蒙元,成功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后,这片土地才又重回中原王朝之手。从石敬瑭的拱手相让算起,到此时已过了400多年,此间围绕燕云十六州战乱不断,也让中原王朝蒙受了多年的屈辱。历史给予我们教训,告诫我们要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生命来捍卫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