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刺繡,是指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在中國,基本按地方進行分類,除了中國四大名繡“蘇、湘、蜀、粵”之外,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顧繡等地方名繡。如果按照刺繡的特點和材料進行分類,可被分為彩繡、包梗繡、雕繡(樓空繡)、 貼布繡(補花繡)、釘線繡(盤梗繡或貼線繡)、十字繡(十字桃花)、絢帶繡(扁帶繡)、抽紗繡、戳紗繡(納錦)等。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刺繡作品《蟹狀星雲》

然而今天,我們不講刺繡的特點,也不談其觀賞價值,只來探討一下“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為中國四大名繡。而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瞭解一下中國四大名繡的發展史了。所謂中國的四大名繡,指的是中國民族傳統刺繡工藝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四川蜀繡、廣東粵繡。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古代雙面繡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關於蘇繡,早在三國時代便有了相關的記載,因此,距今也已經有2000餘年的歷史了。根據歷史資料上的記載,這種刺繡發展至隋唐時才初步奠定了基礎,到了宋元時才逐漸完善,而至明清時期才開始走向成熟。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

湘繡,是具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一種刺繡。關於湘繡,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而關於湘繡的起源,據說是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繡,而後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於是才形成了今天的湘繡。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湘繡

蜀繡,又名“川繡”。關於蜀繡,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三星堆文化: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續至距今3000年左右),由此可見,蜀繡的歷史最為悠久。因此,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的蜀繡,被稱為了四大名繡之首。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蜀繡

粵繡,是廣州刺繡(廣繡)和潮州刺繡(潮繡)的總稱。關於粵繡,最早起源於唐朝,據說在唐玄宗時代曾被作為貢品,由大臣進獻給了楊貴妃。而到了明朝中期,由於鄭和下西洋將粵繡帶到了國外而備受追捧,於是蜚聲海外。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粵繡

接著,我們再瞭解一下顧繡的發展史。顧繡,又被稱為“露香園顧繡”,最早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松江地區的顧名世家。後來這種刺繡風靡江南,可到了清代嘉慶年間,顧繡開始逐漸被人們遺忘,幾至失傳。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顧繡

據記載,到了上世紀20年代,松江慈善機構曾設立過“女子刺繡班”,來系統的教授學生顧繡的針法。怎可惜,後期正逢抗日戰爭爆發,於是“女子刺繡班”毀於了戰火,而顧繡也跟著失傳了。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露香園顧繡

時間就這樣過了半個世紀,70年代初,松江工藝品廠響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開始著手恢復顧繡藝術,但不久,又碰上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於是顧繡藝術被扣上了“復舊復古”的罪名進而夭折。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松江顧繡

最後到了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松江工藝廠才得以正式成立顧繡組,進而恢復了對顧繡的研究、授藝與生產。2006年,顧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7。

遺產編號為Ⅶ-17的“顧繡”,為什麼沒能入選中國四大名繡?

刺繡作品《日珥》

綜上各“繡”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四大名繡相對於地方顧繡而言,不僅歷史起源更為悠久,而且影響力也更為廣泛,而反觀顧繡,雖獨具地方特色,但由於起源較晚,又幾近失傳,所以沒能入選四大名繡,也就情有可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