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電影特效製作水平目前處於什麼階段,與好萊塢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一抹微光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我認為中國電影特效製作水平還是很高的,但是有時候不是技術問題能解決的,一部戲假設耗資3億,其中2.5億給了演員,其他都特效,試問這樣的特效能做成什麼樣?只能說中國的電影特效性價比高。

下面我詳細做下討論

1、《變形金剛》花了七八億的特效製作費,《阿凡達》花了十二億左右的特效製作費,這些費用對於我們來說簡直不敢想象,國內還沒有人捨得投資這麼多錢做電影的。

2、這次特別火爆的《流浪地球》,總共包括特效製作費也才投資了3個億左右,這點錢還好萊塢電影的零頭。可以想象,拿著這點錢去找國外團隊,人家可能正眼都不看你一眼,簡直是在浪費時間。但這次《流浪地球》的大部分特效都是中國團隊完成的,效果也可以比拼國外啊。

3、如果中國都是吳京、郭帆導演這樣的電影人,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去支持國產電影事業,我們的水平才會越來越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跟好萊塢電影比特效也是有一拼的,關鍵還是看錢花的到不到位,又想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這樣也不行啊!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有想法大家留言討論。


佳捷剪輯


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區別是國內的大部分影視特效還在為特效而特效,就是那種你看國產片時脫口而出:”這是3D做的,這是合成的……"


而國外的影視特效是為鏡頭服務的,很多鏡頭你不看影片花絮根本不知道是CG合成的;而且國內對影視特效投入不大,一般只是純電腦CG合成,3D從業人員的動畫水平也普遍不高,比如一部溼地宣傳片裡需要有飛鳥鏡頭,而3D製作人員根本不瞭解鳥飛行的動作分解,致使作出來的飛行動作很假;而且國內很少用到好萊塢那樣的機械模擬設備(唐山大地震使用了韓國團隊的地震模擬系統,也不怎麼真實……),因為素材不真實(都是電腦做的)所以鏡頭製作出來也假,對光影理解也不深,後期和前期拍攝脫節,後期人員在前期拍攝時一般只是負責監督在綠背上打跟蹤點,很少會細緻的記錄現場燈光參數等細節問題……

其實國內也有團隊也參與制作過《2012》的部分鏡頭,說明也有高水平的CG團隊,但估計影片的鏡頭合成主要還得歸功於國外的高超技術。而2019年開年鉅作《流浪地球》共2003個特效中,有75%是由中國公司製作!


但總體而言,,對於特效電影,我們缺少經驗,所以只能一步一步的去試錯,去改正,今天我們的特效技術與美國之間依然相差著十至十五年。


博思百意映前廣告


差距一直有,就說流浪地球的特效,美國的軟件,美國的團隊。

要真想做出大特效中國電影,目前還是要藉助好萊塢的特效團隊來,前提是有足夠的經費

這是大開銷啊,別的不說,比中國目前的圈錢流量明星電影,要花更多的錢,圈錢電影花的錢主要是流量明星的片酬,動輒幾千萬,開玩笑,這還只是一個人。

所以,中國電影特效處於起步階段,中國沒有真正的團隊,沒有深入探索的電影人才,要藉助西方好萊塢達到科幻水準,是可行的,但也要看導演和製片方,是不是真的想去做一步好電影,就目前國內電影趨勢。

電影無非就是好劇本,或者特效。但是好編劇找不到,科幻沒人做,因為科幻是要花大經費的,而國內的形式就是,花大量錢去搞科幻,不如花錢請流量明星,這樣圈錢更快。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大家對國產新科幻片的期待,這也就是流浪地球的成功之處,是個里程碑,但中國電影之路,任重而道遠啊!


anime動畫


用一句簡單地比喻:100米賽跑,我們落後人家100米!


老船伕剪影


幾十年差距怎麼來的,其實從一點基本可以看出來,就是軟件,到目前為止咱們沒有開發一款並且在全世界廣泛運用得到認可的製作軟件。好萊塢在幾十年前就專門為了一部電影專門開發軟件來實現效果,今天我們仍離不開那些耳熟能詳的軟件。把軟件用得很熟跟開發軟件當然不是一個級別。別人的精神值得學習,我們並不比他們笨,但是別人可以為了一部作品創作工具這就是差距。會臨摹一些好萊塢特效不要以為水平就一樣了,開發出比autodesk,adobe,foundry等更厲害軟件才能旗鼓相當,雖然這些公司很厲害,但是這些軟件仍然各有限制,從效率功能上還有待突破,所以才有推陳出新的版本。而且市面上還有不少有潛力的新公司出的軟件在測用,也有沒公佈的,那就是像工業光魔,維塔等頂級特效公司的核武器了。這些公司承接電影特效的思路就是永遠只做有挑戰的鏡頭,簡單重複類的就打包給低價勞動力,不過就算把咱們把有難度的鏡頭承接了,沒人有把握保質保量保時完成。所以要超越只能換思路,用別人軟件,做別人不做的鏡頭肯定遙遙無期。


視效師OK


中國特效和國外的特效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並不是說中國特效就不行。

中國影視特效差勁比不上國外的特效,並不是中國做不出好的特效來,很多的好萊塢特效都是交給中國的特效師在做,由於國內特效方面的平均工資比較低,所以有很多國外的特效公司在國內設有分公司,培養中國的特效師,或者與中國的外包公司有合作。當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逼真酷炫的特效,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中國的特效師做的。其實中國和好萊塢的特效差距最核心的就是以下幾點:

1。特效思維的落後,這個是最重要的原因,特效實現的思維太愚鈍,好萊塢製作人員對帶特效是抱著一種自我研發,突破和創新的思維的態度去從事這個領域,而國內的就是,美國人怎麼做的我們就怎麼做。所以永遠get不到精髓。

2.好萊塢的電影都是工業化的,中國電影沒有工業化,特效的製作管理跟不上要求,沒有真正優秀的特效總監。

3.好萊塢特效核心技術學不來,這些核心技術內容包括運動,有機生物動作,材質,毛髮,爆炸,流體等,掌握核心技術和沒掌握就是不一樣,而且這些技術中國幾乎沒有掌握。

4。成本問題,我們現在經常網上看到一個笑話,說中國有一部投資上億的電影,其中八千萬請明星,導演拿一千萬,劇組拿八百萬,剩下兩百萬拿來做特效,這樣的投資想做出人家美國投資上億美元做出的特效,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影視特效不是不行,重要的是加快提升自己的特效技術,改變現在的特效思維,才能逐漸拉低和好萊塢的差距。


龍哥看影視


錢到位就是好萊塢水平,錢不到位,五毛特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