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不少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經歷的是“打罵教育”,覺得對孩子也是一樣,就是“不打不成器”,所以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會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們。

每當孩子們做錯了一些事情或者違背了爸爸媽媽們的意願時,爸爸媽媽們就會選擇“體罰”孩子們

其實,爸爸媽媽們的這種體罰不僅會使孩子們的身體受到傷害,同時也會使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受到傷害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爸爸媽媽們要明白教育孩子們不僅僅只有“體罰”這一種方法,爸爸媽媽們還可以採用以理動人、以情感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們,對孩子們進行說服教育。

爸爸媽媽們在規範孩子們行為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不要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長大了我才不養他們!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都會選擇用“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因為他們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只有打才會成才。

但是,爸爸媽媽們卻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對於孩子們的傷害有多大。莉莉就是一個典型的媽媽,在莉莉的理念中孩子犯錯就應該被打。

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孩子做錯了一點事情莉莉就會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還會對孩子“大打出手”。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隨著孩子一點一點的長大,莉莉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莉莉的朋友多次提醒莉莉,可是莉莉始終堅持自己是對的。

莉莉的孩子上了初中後,叛逆的性格逐漸顯現。每一次莉莉對孩子進行打罵的時候,孩子都會表現出極大的不滿。

長時間下來,孩子漸漸的恨上了自己的媽媽,甚至一度非常厭惡這個家。每次孩子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都會說自己長大絕對不會養自己的媽媽,這就是她的報應

莉莉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本是好心,想要把孩子變成最優秀的人,可是卻讓孩子對自己有了深深的恨意。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表面上是對孩子的體罰,實則家長在對孩子精神的摧毀!

1. 孩子不在說實話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們犯了錯誤的時候,都喜歡對孩子進行“體罰”。只要孩子們做錯了一點事情或者是說錯了一句話就會遭到爸爸媽媽們的打罵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覺得對孩子進行打罵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更好的接近成功,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們帶來的傷害

如果爸爸媽媽們不停的對孩子進行“體罰”,那麼很容易造成孩子們不再和爸爸媽媽們說實話。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家裡的花瓶,那麼孩子們就會為了逃避爸爸媽媽們的打罵,從而撒謊說是其他小朋友打碎的,其實孩子們不再對爸爸媽媽們說實話,就是因為對爸爸媽媽們打罵的行為心有餘悸。

2. 疏遠父母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會反映每次當自己教育過孩子之後,總是會感覺孩子和自己一點都不親。

其實孩子們之所以會疏遠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

舉一個例子,如果孩子們每一次做錯一點事情都會得到爸爸媽媽們的打罵,那麼在孩子們心裡就會慢慢的長出一層隔膜。

這層隔膜將孩子們的心與爸爸媽媽們的心徹底隔離開來,從而孩子們就會越來越疏遠自己的爸爸媽媽,親子關係日益緊張。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3. 對“家”產生了恐懼感

每一次當孩子們做錯事情遭到爸爸媽媽的打罵之後,都會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一顆恐懼的種子,當這些種子髮根開花之後,孩子們對於這個家庭的恐懼感就會越來越深。漸漸的,孩子們就會越來越討厭甚至厭惡自己的家庭。

孩子們經常會出現離家出走甚至夜不歸宿的現象,孩子們往往用這些行為來逃避自己對家庭的恐懼。

在孩子們的心裡早已經對這個家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感,在這個家庭裡孩子們感受不到任何的愛和幸福。

4. 嚴重缺乏安全感

經常被爸爸媽媽們打罵的孩子們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嚴重缺乏安全感。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把孩子們的安全感放在心上,

他們都認為孩子小小年紀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安全感呢!

其實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關於安全感的概念,而家庭就是孩子們培養安全感的一個重要場所。

如果爸爸媽媽們在家庭中經常會對孩子進行打罵,那麼孩子們就會對這個家庭產生一種牴觸心理,當孩子們無法在這個家庭中得到愛的時候,孩子們也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可以懲罰孩子,但方式一定要正確!

1. 做家務

當孩子們犯了錯誤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對自己的錯誤進行積極的改正。舉一個例子,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用做家務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們。

如果孩子們不小心做了錯事,那麼爸爸媽媽們可以直接指出孩子們的錯誤,並且要告訴孩子們:“這件事情是你做的不對,你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現在爸爸媽媽想讓你打掃家裡的衛生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會明白自己做了錯事,也更容易接受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懲罰”。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懲罰”不僅不會傷害到孩子們的心靈,而且也會讓孩子們參與到家庭的活動中,體會到爸爸媽媽們打理家務的不容易。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2. 罰看書練字

很多的孩子最討厭的就是學習、寫作業,所以當孩子們做了錯事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不妨用看書練字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孩子們做錯了事情,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讓孩子們去安安靜靜的讀完一本弟子規或者是平心靜氣的抄一篇三字經等等,

這樣孩子們不僅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會學習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也會改變孩子們以後的行為以及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3. 剝奪孩子一些權力

爸爸媽媽們要明白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後,打罵並不是懲罰孩子們的唯一方式。爸爸媽媽們可以剝奪孩子們的一些權利,讓孩子們感受到痛苦,這樣孩子們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舉一個例子,當孩子們犯錯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縮減孩子們吃零食、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間。當孩子們的權利被剝奪之後,孩子們就會明白自己做了錯事,下一次也會規範自己的行為。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

1. 讓孩子自己認錯

當孩子們犯了錯誤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不要過於急躁,而是要引導孩子們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舉一個例子,如果孩子們不小心摔壞了花瓶,那麼爸爸媽媽們要告訴孩子們:“你打碎了家裡的花瓶,雖然這是你不小心打碎的,但這也是你自己做的錯事,你需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

當孩子們聽見爸爸媽媽們的話後,孩子們就會明白自己做了錯事,並且會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

“體罰”治標不治本,聽話的同時卻增加了記恨,罰也要罰的正確

2. 及時安慰很必要

當孩子們做了錯事之後,爸爸媽媽們不僅要對孩子們進行批評,同時也要對孩子們進行安慰。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認為孩子們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對孩子們進行批評和打罵,這樣孩子們才會“長記性”。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孩子不僅僅需要批評,同時也需要爸爸媽媽們的安慰。孩子們做錯了事情,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們進行批評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同時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安撫孩子們的心靈,以免給孩子們造成心理上的問題。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後,爸爸媽媽們不要對孩子們進行過度的“體罰”。爸爸媽媽要明白“體罰”並不僅僅是教育孩子們的唯一方式,爸爸媽媽們還可以採用“說服教育”的方式,來對孩子們進行教育。

爸爸媽媽們應該根據自己孩子自身的特點制定一個可以被孩子接受的“懲罰方案”,用孩子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避免錯誤。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