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2017年6月26日,对周磊来说,是人生当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这一天,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一天农村生活经历的机关干部,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只身驱车来到了离家40公里外的省定贫困村--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突泉管区里石村,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生活,同时也开启了他的“变形”之路。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尽管对农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当他报完到,跟村干部到贫困户家走访时,他们的困难情况还是让他感到怵目惊心:漏雨的旧房里,65岁的支元来正在照顾他同样未娶、患有哮喘疾病的弟弟吃饭,苍蝇围着半锅剩菜飞来舞去;在另一个家庭里,54岁的杨庆伍蜷缩在床上,严重的腿疾让他下不来床,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酱菜、汗液、不知名中药味道的气味儿,村干部介绍说他一发病就靠从江湖游医手里买的“独家秘方”来治疗,面对这位陌生的“城里人”,他只用漠然的眼光看了一眼,就继续低下头抚摸着他变形的膝盖;在甄德永家里,他的妻子李会珍正在生闷气,丈夫截肢后干不了重活,她想出去打工挣钱,又放不下行动不便的丈夫;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两个孩子正在拿一个瘪了气的篮球当足球踢,村干部介绍说这两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53户贫困人家,周磊走了不到10家就走不下去了。不是说上下起伏、凹凸不平的山路累坏了他,而是一种从心里生出的压抑感让他迈不动腿。夜里躺在上级统一安排的宿舍里,周磊彻夜不眠,他在想一个问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那种拖着打狗棍四处讨饭的绝对的贫困已经在农村消失了,但人们更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拥抱新生活新时代;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一定要把人们脸上的笑容从贫困中“讨”回来,把佝偻的身躯从茫然中“扶”起来,让和自己的儿子一般大的留守少年享受童年的快乐。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家’字的含义是什么?用通俗的话来说,上面是房屋,下面是一头猪,居者就要有其屋。”周磊说,他走遍了里石村170户人家,发现了一个共性的现象:凡是贫困线以下的,居住条件都较差,有的住在几十年前的老宅里,有的因为因病致贫无资金修缮自然损坏的房屋。家就是港湾,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就没有安全感。两年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为了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利用政策争取财政补贴28万元对10户危房进行了改造。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王春明、许洪兰老两口就是危房改造的受益者。王春明患有肺气肿、肺大泡、肝脓肿等疾病,须定时到医院打针,有天正在医院照顾他的老伴感到天旋地转,支撑不住也倒下了。一检查,高血压加胃积水,同样需要住院治疗。老两口出院后,面对来走访的周磊,许洪兰说:“刚攒了点钱,准备翻盖一下老屋,不想俺俩这一住院……,你看,”她指着老屋说,“等雨季一来,这屋能扛得住吗?”说着,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周磊握着她的手说,“婶子,我就是为解决这个事来的,经村两委研究,您家已经纳入了今年的危房改造计划,由政府补贴为您进行危房改造。另外,根据最新的医疗扶贫报销政策,您二老的报销比例不低于90%,自己掏不了几个钱。这下您就放心吧!”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别看周书记年轻,但办事周到,凡事都想到俺们前头去了!”王春明、许洪兰老两口一谈起周磊就竖大姆指,“他解决了俺老两口的心病!”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变形”感言:书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一名党员,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也能从道理上知道,但不扑下身子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工作会始终与群众隔着一层膜。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人非生而知之,要想做好“第一书记”的工作,必须补齐甚至加长农业农村工作短板。初到里石的半年时间里,周磊起早贪黑,一个人经常沿着山路漫步,让心在这片山坳里扎下根来。他充分利用上级举办的各类“第一书记”培训班,吃透上级政策和“三农”工作方法,让自己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利用“第一书记”工作微信群,他不耻下问;信息工具解决不了的,就抽出时间专门跑到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身边请教。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里石村属于山区村,交通不便是制约村庄富裕的最大瓶颈。2017年,周磊和村两委利用土地整治项目资金80多万元,修建1400米的生产路,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总结扶贫工作的案例,周磊得出一个结论:群众急切盼望脱贫,扶贫工作也要顺应群众的心愿,把长远规划与近期收益结合起来,让群众尽快得到实惠、看到希望。驻村以来,他协调资金276万元帮助里石村安装30KW光伏、建设育苗项目等,对产生的收益分红实施差异化分配,优先用于享受政策贫困户脱贫;同时,通过申请低保、设置扶贫专岗、推行孝善扶贫等,进行政策兜底,因户因人精准帮扶。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集体收入的盘子大了,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找到称心的工作,而且通过二次分配享受到致富红利。贫困户甄德永被安排在产业项目扶贫专岗,现在他戴着假肢不出村就能从事产业项目日常维护工作,他的妻子李会珍在周磊的帮助下也在村里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第一书记”倾心为群众,自然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工作上的配合。2018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甄德永家在家门西侧一片小空地上养了一群鸡,既不卫生也有碍观瞻。周磊上门做工作让他家清理,李会珍二话不说就把禽畜处理了,在原先的空地上种上了时鲜蔬菜和花草,成为村庄一道美丽的风景小角落。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变形”感言:以前在机关工作,靠的是执行力;当“第一书记”考验的是一种“当家”的水平,必须转换工作思路,把群众看得见的家当适当地分配到他们的盘子里,群众心里那杆称才能平衡。

周磊的小家庭是典型城市生活家庭,爱人在单位负责热线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孩子面临中考。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周磊每周回家一次,觉得跟爱人和孩子的关系比以前更亲近了。他常常跟孩子讲起所在村庄的真人真事,讲他们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成长的故事,教育孩子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留守儿童一直是周磊心里放不下的一个包袱,为了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周磊积极联系各方力量帮扶辖区内的济南市律师历城希望小学。他联系爱心企业安盛天平保险山东分公司投资2.6万元建起了“安盛希望图书室”,让渴望课外阅读的农村孩子们,可以跟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多样的课外精神食粮;他还联系山东艺术学院的徐明哲教授等为该小学进行了一个月的音乐支教活动,帮助该小学在“柳埠教育办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得班级合唱比赛一等奖,舞蹈“闪闪的红星”则获得评委和在坐嘉宾的一致好评并顺利入围柳埠街道庆“七一”文艺活动海选名单,孩子们从小在心田里埋下了音乐艺术的种子,也更加热爱生活。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单位领导张艺兵带队到周磊所在的村庄慰问,周磊领着他参观村容村貌。临走,领导问他还有什么难处和打算,周磊提出了他的想法:里石村离省道S103线约3公里,之前没有通公交,村民进出村子非常不方便,近期自己正同街道的包村干部协调扶贫公交线路进村,需要给公交车驾驶员提供一间休息用房并安装监控,由于村集体没有收入,希望单位帮忙解决。张艺兵答应他: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单位大力支持。2018年8月9日,一个值得里石村纪念的日子,这天上午,里石村通往仲宫的817路扶贫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了,单位投资建设的公交驾驶员休息用房也建成了!村里的一名老党员激动地说:“以前去看孙子孙女、去赶集需要走好几里路才能搭上车,现在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真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啊。”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一个周末,周磊单位的同事相约到里石村去看他,谈到他的变化,他们感受最深的是:与两年前相比,现在的周磊,书生气渐渐褪去了,多了一种粗砺;他们还发现,这个村子的村民见了周磊,都主动跟他打招呼,仿佛他天生就是里石村的一员。

“第一书记”的驻村“变形计”

“变形”感言: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不小心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了另一个方向和环境,那不一定是坏事,那种更原始、更粗放的原野,或许带给我们更多的养料和更坚定的理想信念之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