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说说你的看法?

岸上鱼水中鸟


几率大了很多,因为已经实现隆中对战略的第二步,诸葛亮数次出祁山也只是想办法走通第二步而已。

首先七十万什么的就不要提了,贼尴尬......

打仗确实讲资源,但是形势、人心也很重要。

首先从赤壁到汉中,曹魏是一直走下坡的,樊城水淹七军之后如果没丢荆州,二爷就是全身而退,对曹魏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威震华夏不是瞎写。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做一个合理推断,历史上曹操在关羽死没多久之后就死了,死于疾病。如果关羽没有死在白衣渡江,是不是大概率能再活个几年?到时候曹魏要面对的就是拥有完整一代将领团队的蜀汉,别的不说,威望还是在的,此消彼长,曹丕当上魏王之后就要遇到一个挺大的坎。

再说东吴,吕蒙的战略失败以后,首先孙权的声望是会受到打击的,再然后,吕蒙没多久也死了(二爷再活两年能把他那些老对头熬得差不多)。这是时候的东吴会有两个选择。

第一,彻底撕破脸,正面攻打荆州。鉴于东吴从湘水之盟到白衣渡江,对夺回荆州的行动是逐渐升级的,所以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在吕蒙死后面临的人才确实,估计会是孙十万御驾亲征,不是开玩笑,根据之后东吴征魏的战略,是有极大概率发生的,那么我们十万兄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如果蜀汉安抚得当,孙权会继续苟。历史上吴国的战略一直是以魏为主,毕竟有个渔翁看着,孙权也知道最大的威胁就是曹魏。如果可以构建类似湘水会谈之类的盟约,确保蜀吴的战略一直对魏,安抚吴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当然希望极低。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荆州都能在樊城之战后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机。

有了荆州和汉中作为基地,蜀国后期面临的运粮问题就会减缓很多,魏国之后面临的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献帝禅位,都是诸葛亮说到的,“天下有变”,那时候能不能“克复长安,还于旧都”就是后话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几次机会不把握住,蜀国接下来又会面临老一辈去世,新人镇不住场子的问题。所以如果想要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是必须在刘备去世之前,在保有汉中、荆州的情境下,再把地盘扩大,从战略目标上来看,至少也是要打下长安的。


小贺同志


历史是不能重新来过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该知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步伐。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关羽没有死 荆州还属于蜀国的疆域。其实也改变不了不了什么,刘备还是不可能统一三国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我们先看一下实力对比

曹魏人口:443万,兵力约50万

蜀汉人口:94万,兵力约10万

孙吴人口:230万,兵力约20万

看见没!曹操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不管刘备有没有荆州,其实那个时候三国鼎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其实真正想成为最强机会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孙吴曹魏会变成左右夹击刘备。想保住荆州太难了。不过确实没有失去荆州这个只天下执牛耳的地方,又有巴蜀后方粮仓早晚要南北通吃。只可惜失去了。诸葛亮也知道一旦失去后就大势已去,中兴汉室以遥遥无期。所以在巴蜀汉中一直穷兵黩武,试图北出祁山以扳回局面。确实有好几次能够拿下北方重新回到割据,但是上天没有给他们那么好的运气。北出失利注定蜀国已不能与魏国抗衡,加上连年征战得不到休养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小黄论道谈双创


数三国英雄,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关羽了,关羽斩颜良而一张扬名,后帮助刘备驻守荆州,期间他矢志北伐,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令曹操都为之震恐,一度想避其锋芒迁都。然而,正当关羽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候,被东吴来了个釜底抽薪,偷袭了荆州大后方。关羽大意失荆州一度成为了千古憾事。

我们知道,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为刘备绘制好了完美的蓝图:东联东吴,北拒曹魏,占据荆州地利,西取巴蜀作为根基,增兵聚粮以待时变,一下一旦有变,派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出宛、洛,刘备轻率大家出汉中,两面北伐,鼎定中原。

关羽大意失荆州完全把诸葛亮的宏伟蓝图给破坏了,以至于蜀汉要想北伐就只能从汉中一路出兵,而汉中峰峦阻塞,运粮是个大问题,诸葛亮四次北伐无功而返其中有三次就是因为军粮难以为继才退兵的。如果荆州还在蜀汉手中,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另外,由于关羽战败被杀,张飞也依次死亡,弄得刘备被复仇信念冲昏了头脑而干错事,撕毁孙刘联盟大军阀吴,最终兵败夷陵,将蜀汉家底挥霍一空。要是没有此一劫难,那蜀汉会更强盛。

假如荆州还在,关羽、张飞没死,那刘备能一统天下吗?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机会并不大,诸葛亮《隆中对》也说了,需要等到“时变”,而这个时变曹魏会给西蜀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辅佐,诸葛亮的“时变”在哪里?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了。

三国实力,以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西蜀最差,以弱胜强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对手犯错误,而曹魏显然不会犯那种错误。另外东吴也不会让西蜀做大的,一旦西蜀有胜利的希望,东吴就会对其掣肘,所以说就算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很渺茫!


赵小三与战神们


您好!感谢提问!

荆州要是在,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会多一些,自然也多一些希望!诸葛亮每次出祁山都为了粮草而担忧或者被粮草所误,原因就是川路崎岖难行,运粮不方面,常常不能及时补给,很多战机都因此而放弃。

如果荆州在手,后面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荆州兵精粮足,进一路北山取洛阳,退可守襄阳,也可从汉中出兵,荆州补后勤。荆州如果在刘备集团手里的话,要比在孙权手里作用大的多。

荆州的丢失对刘备集团损失太大,也是就在庞统死后,关羽丢荆州,刘备集团从此走了下坡路。

一切都是吕蒙小人表面结盟,不敢正面打,背地里竟然玩偷袭,吴下阿蒙到底就只是吴下阿蒙。打合肥打不过张辽,一生的成就也是背后捅刀子拿了荆州,还杀了关羽父子,所以关羽名声很好,而吕蒙却少有人说好。

个人观点[捂脸]可能有些偏激。感谢您的提问!希望可以讨论!谢谢!








农村电工小吴


刘备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

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





月夜luck


不会。刘备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荆州”。赤壁大战后,曹操虽败,北部荆州就还在他手里。作为分享胜利果实,孙权又占据了一部分。刘备入川后,孙刘协商,湘江为界。东吴又拿了些。因为刘备入川,人才,兵力,又大量进入益州。刘备的“荆州”更加实力空虚。刘备剩下的区区几个郡,又多是不发达的。益州和荆州看似相连,路途(陆路,水路)险恶,实际很难互相援助。而魏国和东吴以优势力量支援各自荆州所属地盘,非常容易。刘备的所谓荆州,形同孤岛!就算“荆州”不丢,能自保都非常勉强,何况出兵攻打强魏!最多能起点骚扰的牵制作用!而东吴历来视荆州为立国之根本。容不得在荆州(尤其是南部荆州)有其他国家存在!只能说,如果蜀汉能发展的顺当些,少出些其他“失调”(比如不要失街亭这些),拿下凉州一带可能性较大。(魏国在这里基础最薄!)主要依靠益州和凉州,再图关中。这有可能。荆州不是什么可多依靠的地区!“难跨荆益”,这是中国古来的话。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国家,同时依靠这两个州,获取最大的成功,拿下“天下”的!


方寸天地上


如果关羽没死,但是荆州已经失去了,按照关羽的个性,一定也会强烈要求刘备去夺取荆州,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征战只会劳民伤财,让蜀国更加的衰败。加上蜀国将领年龄大都偏老,新锐也不能担当重任,并且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加上蜀国内部矛盾重重,这些事情如果不解决统一三国根本没戏。




三调羹视频


不能。

原因如下:

1,蜀国国力太弱。

据当时史料记载,当时蜀国人口94多万人,兵力10万人,魏国人口430多万人,兵力50多万人,吴国人口240多万人,兵力20多万人。即使加上荆州,蜀国也是三国实力最弱小的一方。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在当时的条件下,蜀国想自保都要费力,想去统一其他两国,实力差的太远。

2,刘备不具备统一天的雄才大略。

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刘备是曹操心目中的枭雄,可以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但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政治才能。

一是其没有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其前半生都是在各地颠沛流离,中间好不容易得到徐州,因缺少治理才能很快被其他势力夺走,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西川立足建立蜀国,巳年逾花甲,先自领益州牧,后进位汉中王,都是部下推着即位,关羽死后称帝也是百官多番进谏的结果,其担心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为天下笑”。他自己从没有流露出统一天下,收拾河山的念头,说到根子上,是刘备内心只有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念头,没有统一三国,治理天下的大愿。

二是其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政治才能。一方面,刘备在施展小恩小惠笼络将领为其冲锋陷阵上做的可以,但在团结广大有识之士治理国家开疆拓土上做的不够。他擅用结拜方式,用所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之类的观念团结将领,却提不出治理国家,壮大国力的措施,也没有推出过教化百姓,发展国力的办法,只是一味坚持忠于刘姓宗室的主张。

三是其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洞察能力。纵观刘备一生,他都是被局势推动着被动向前,既不具备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也不具备洞察形势的观察能力。在刘表临终前,他有机会取代刘表占领荆州,但他看不到占领荆州即可抗衡曹操的大好局势,却囿于宗室同门情宜而错失良机。在称帝后,他看不到魏蜀吴三国间的大势,不去联吴抗魏,一笑氓恩仇,而是“终日号哭",举倾国之兵为关羽复仇。最终不仅断送了吴蜀联合的机会,还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

3,蜀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人才条件

一是蜀国兵力不足。举蜀国之为,能征用的兵力10万左右,仅凭这点兵力是无法应付几条线同时作战的。

二是蜀国人才不够。一方面,军事将领人数明显少于魏吴两国,后期降将姜维成为中流砥柱,还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这反应出蜀国军事人才缺乏的境况。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人才也不足,造成社会治理,国家发展与魏吴两国差距明显。

4,蜀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交通条件

蜀国不具备地利。蜀国偏安一隅,闭关锁国可以,但要征服天下,则受地理条件限制极大。因为蜀国被崇山峻岭包围,交通极为不便,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外面攻打蜀国不容易,而蜀国要征服天下也困难重重,后期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极尽艰难,吃尽了交通不便的亏。历史上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证明了蜀国交通不便对开展军事行动的不利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即使不失去荆州,刘备也难于一统三国。


品鉴不凡


大家好,非常幸运能回答此次问题。

之前我在网上看网友发表过一篇关于三国内容的文章,三国里面有魏蜀吴三国,魏国曹操,用天子挟诸侯,收下大军百万,此乃天。蜀国刘备麾下文有诸葛,武有五虎上将,此乃人。吴国孙权,据长江天险,此乃地。从古至今还没有能胜过“天”的人吧,那些说人胜定天的,根本就是在胡扯。刘备死后,有一次诸葛亮出祁山,准备烧死司马懿,当时大火都烧起来,下雨了,诸葛亮指着天无奈的说了句: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这里指老天)啊!刘备就算没死他也斗不过曹操,前有曹操劲敌,后有阴险孙吴,在前面打仗,还要提防后边有人捅刀子,分心乏术,怎能胜得了曹操。

再说曹操,在灭了袁绍之后,立马北上去平辽东,当时郭嘉郭奉孝的遗计定辽东何其精彩,如果后面郭嘉活着,就不会有火烧赤壁的故事了。

所以说曹操很有心机的一个人,要不然被称作“奸雄”呢。再说刘备,他不是请了诸葛出山之后才有的今天吗,就算刘备不死,诸葛亮死了他也统治不了三国。当时诸葛亮向天借命七年,最后不是让自己人魏延把灯打灭了一盏,最后也没有借命成功,这不就是天意吗!

最后再多说一点,关羽失荆州只是推动了蜀吴两国的灭亡而已。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感谢大家看到最后。[呲牙]


周周剪辑


三国是一个互相制衡的时代,就算关羽不失荆州刘备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也很小,原因如下

一、地理不允许

我们说刘备只是控制了荆州的一部分,四周依旧是强敌环绕,而益州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你想打出来而且是要和荆州关羽同步进攻中原几乎不可能

二、经济不允许

如果给魏蜀吴三家在经济上排序的话排出荆州属于三家共有,魏有青、徐、幽、冀、雍、并六州排第一,吴长期远离战火且是北方那些大财阀避祸的首选排第二,蜀国虽然拥有最大的益州但是山高林险、道路闭塞在经济方面自然只能垫底。经济跟不上又谈何统一天下。

三、没有稳定的规划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隆中是给了刘备一个很好的前景规划的,但是这个规划在实施中却是一波三折,首先关羽贸然发动与曹魏的战争,这与诸葛亮隆中对的待天下有变再发动对曹魏的战争是背道而驰的。其次刘备打着为关羽张飞报仇的幌子发动的对东吴的战争想要与曹魏南北划治这也不符合隆中对的规划,到最后诸葛亮再度北伐。。。。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短短几年间在这几位大佬不断的消耗中,蜀汉其实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可能,名存实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