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数学大宇


我是老师,我觉得文中说的现象是真的。老师讲课很精彩,学生不买账,是因为学生情况有变化,老师的教法没有改变。改变教法,多研究教法,从学生需求出发,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自己兴趣,打开学生的好奇心,推动他探索科目世界。这样的课堂教师才有用。自己一言堂,照本宣科,自然吸引不了学生,教师自己感动自己不知道感动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反省自己,琢磨教法才是正道。抱怨没有用。与学情俱进。


大海猫567


感动这个事从来都是被动的。和孩子讲理,可以,但必须有方法,还要有基本家教的配合。家长从小要给孩子灌输要善良,要讲道理的思想。后期在教育孩子其他道德规范的时候才有据可依。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被爸爸骂了,严重影响上课情绪。我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大概原因是孩子自以为被委屈了,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觉得不是个事,但在孩子的角度就是很严重。我告诉她,她爸爸这样老是骂她肯定是不对的,但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她的每一天对自己来说都是新的,会犯错确实正常,但问题是她的错对爸爸来说不管是具体到某一个还是普遍的问题,做爸爸的也一样是没经验的,爸爸只是一样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她解决问题,不知道怎样才能对她更好。爸爸和孩子其实一样是委屈的。这个道理大概讲了有二十分钟。还好孩子把这个心结解了。这不是感动,这是理解。要想让孩子明事理,靠被动的感动是有限的,必须要让他们自己处于问题的各个角度上,以己推人才能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但这个基础是孩子本身的三观要正。如果遇到从小不讲理,永远把自己放在首位的的孩子是没用的。所以,家长一开始的教育很重要,是基础。这个,老师无非代替。


海音15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特别是当下,教师企图再用苦口婆心的说教去改变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掏心掏肺给了学生,对一些学生而言,也未必能够触动他的心灵。

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特别的体验,没有重要的经历,没有足以让他感觉到危机和惶恐的压力,他们是很难改变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内心没有自我矫正,评判,期待和改变,教师就是磨破嘴唇,操碎了心作用也不大。



去年,我参加了九年级一个班的主题班会,真是感慨良多。

班主任老师把这个主题班会准备的特别的充分,设计的也十分的精彩。班会的主题是《青春的光辉》,班会上,有共唱班歌,有励志宣誓,有激情演讲,有谈感想,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席即兴发言感人至深。

班主任的老师的公婆身患绝症正在住院,而自己竟然没时间去到医院探望一下。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两岁,由妈妈替自己照顾,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生身上。

班主任发言的过程中,多次哽咽,泣不成声。班上的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女生,被班主任的发言所感染趴在桌上抹眼泪。而班中那一部分所谓的后进生,却目光呆滞茫然,毫无表情的看着班主任,没有任何被触动感动的迹象。

之后的一个礼拜,我和其他代课老师聊这次班会。老师们都说,感动和触动只是一时的,过后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特别是对那部分不学习的同学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听一听老师们的谈论,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感叹啊。

对于人民日报所评论:教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我本人深有体验,深感认同。这个就是当下,特别是中学和大学真实的教育状况。


教育探微


上高一的女儿评价她物理老师一句话,让我觉得很悲哀:我们物理老师吧,有一次她讲课,讲着讲着把自己讲恼了!说这话的时候,她一脸的漠然。我再问她问啥老师讲课自己能讲恼,她说,我们都不太会, 她生气了吧。看着小王八蛋无所谓的脸,我一脚踹到她身上:真是狼心狗肺!

老师为学生学不会而生气懊恼,学生却冷漠如斯 ,老师一腔热血扑到冷若冰霜的心上,真的令人心寒!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个例。我们老师希望学生都能学好能成才,我们满腔深情,我们苦口婆心,我们恨铁不成钢,但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单方面的,在学生看来,我们有些可笑,甚至莫名其妙。

也难怪有人说:老师带学生,如同一场盛大的‘暗恋’,做的很多工作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学生怎么也不能心动。

为什么?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们的生活不需要他努力学习就可以过得很好,他们找不到学习和努力的意义;二是我们给他们的,都是我们强加给他的,不是他主动要的,甚至都不是他们想要的。这就像谈恋爱,谁主动、谁付出的多谁卑微。

1.班级授课制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产业工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那时的学生们或亲眼目睹亲或身经历苦难的生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渴求很强烈:学知识,挣钱 ,改变命运。

  • 而老师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人。所以,那时的学生认真学习,对老师很尊敬。我们很多家长怀念的、七八十年代的师生之间美好的关系就是这么来的。
  • 而现代社会,促使他们好好学习的动力早就不存在了。孩子们啥都不用做,就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学习那么苦,努力学习的意义又是什么,干嘛非要努力学习呢?


2.人都喜欢轻松自由,不喜欢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尤其不喜欢被人逼着做某件事,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件事,而逼孩子学习的是老师,学生不喜欢老师在情理之中,指望他们爱老师,真的不大可能!

  • 所以说,是社会发展和现有教育体制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大环境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所能做的就只有自己想开点,别太把学生的成绩和看法当回事。学生成绩不好,不管我们多么苦恼烦心,都解决不了问题。
  • 其次要多多理解学生,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点同理心,不要天天恨铁不成钢,你的恨不是真的,但却会换来他的真恨,何苦呢。


3.那么,这种情况就没办法改变吗?

  • 有,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评价制度,不再唯大学论,不再唯分数论;老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启发者,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变老师的“管”为“帮”,老师不再管着学生学习,而是帮着他学习。
  • 当我们创造情景(全社会参与),让学习真的成了孩子自己必须完成的事,孩子就会主动学习。老师的角色由一个要他学习的人变成了他求助的对象 ,这时,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我们就不会再为自己“自作多情”苦恼。

终将长大


这个题目好大,这个话题很广。

我是一位在职老教师,最幸运的是下月即将退体,以从教近四十年的经历淡点对现状教育的看法。

1,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记得二十年前的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学校,不管农村学校还是 城市,条件是相当差,大都是破破烂烂的瓦房,高楼都不多,道路没硬化,路灯更没有,围墙也没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学子,那个尊敬老师,同学友好,那个勤奋学习的劲头,现在还记忆脑海。记得89年我带的一个毕业班,晚上下课后,仍不离开教室,非要我下“命令”才离开。我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更不用说体罚打骂学生。他们让我感动得只有努力工作才感觉到心里达实,后来有二个学生考上北大,现在一个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一个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博导。

那个时候我的工资很少,才几十块钱,给学生补课是义务无赏的,但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

后来国家地方加大了教育投入,学校高楼立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路也硬化了,围墙也围起来了,且录化的漂亮极了,直至乡村小学都一样。

上课工作量也有奖了,补课辅导也有了补助。

学校环境变了,好了。但教师的思想,学子的人生观,学习的态度,学子间的关系,师生的情感,也变了。

现在的教育不仅是竞争激烈,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教师学生的压力大,而是总感觉得缺点“味”,……人情,感情,精神,……

同事之间, 师生之间,学子之间,父子之间……

教师不是为祖国培养人才而努力工作,为钱而上课,为钱而捕导。

学生不是为“中华掘起而读书”,而是拼爹,坐个位子送礼,编个班级吃饭,到个名校出线买。

2,当前教育现状造成的因素

社会 学校 老师 家长

社会原因这个太复杂,不述。

学校――学校开设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所以所有学校都想争取为重点学校,重点学校的资金,师资,生源等都优先。

老师――优秀的不优秀的老师都努力地往重点中学调,重点中学条件好阿,待遇高呀。所以找理由,托关系,请人,送礼。

学生――也拼命地去读重点中学,考上了的欢天喜地,高高兴兴。没考上的吵着父母。

家长――找领导,找关系。领导呐,扭不过情面,批条子,签字。

后来越演越烈,越批越多,有智慧的领导,想了个好办法,没上线的多交钱,于是5000,8000,10000……

这就好了那些大户,富商,平民百姓干登着眼,只好告诉子女,爸妈无能,你只好去一般学校读,好好努力吧……

教育就这样演变着。。。。。

重点学校,条件设备好,师资好,生源优,这样升学率自然会高,最后结论,重点学校好!


肖荣华1


老师的说教要先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学生。

今天我又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说教,看得出,他们并非不为所动,只是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些同学落下的太多,已经失去了追赶的信心和勇气,或者听着老师的鼓励,内心也激起了奋进的浪花,只是落实到行动上,一时难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并产生持继的动力。但我依然鼓励他们做起来,学起来,因为开卷有益。并准备像一个虔诚的修行者一样,将我的体悟、我的理念不断传递给他们,渡一渡那些有缘人。

说教一:多年前给北京工程师的差评

2004年,我们家以近六千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一台联想锋行游戏电脑。这个配置在当时还是很NICE的。电脑买回来,工作人员已为我们装好了系统及应用软件,爱人又装上大型游戏“孤岛惊魂”,高兴地玩起来。打开游戏,画面清晰,景致优美,手指在键盘、鼠标上起落,人仿佛就置身于场景中,真的是太震撼了!

后来,基于某种原因,使用“一键恢复”,重装系统,再打开游戏时,原来美丽的画面变成了雾蒙蒙的样子。电脑有毛病?那时关于电脑,我们基本一无所知。打售后电话,咨询服务人员,对方说没碰到过这情况,并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北京的工程师。北京的电脑工程师打电话给我们,说“下载一个新的显卡驱动试试”。我们一听就蒙了,那时学校和家里都还没有上网,还不知上网是怎样的,就更别说“下载”“显卡驱动”为何事何物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的电脑,出了问题你们不来解决,让我们自己如何如何,要是我们会解决,还用得着你们啊!生气之余,给了北京的工程师一个“差评”。

再后来,爱人订《电脑报》,买来与电脑有关的书籍学习,对电脑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猛然有一次,在解决一个类似问题时,想起北京工程师的话,方悟到,人家说得很对。并感慨,认为人家敷衍客户,给了一个“差评”,其实是自己无知啊!

结论:不学习,不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可能误解、冤枉别人。

说教二:越是富裕、进步的家庭越重视教育,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意识不到知识的力量。

我们学的《咏雪》,那是东晋时的故事,那时的大户人家,就重视孩子教育。“寒雪日内集”,不是玩游戏,不是扯闲篇儿,而是“讲论文义”。封建社会里一直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大户人家,从来都没忽视过对女孩的培养。所以谢道韫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佳句来。

今天我们学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作者林徽因,诗人,建筑学家,留学英国,曾与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月诗人徐志摩相恋,丈夫是梁启超的儿子,其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别说民国时期,就是现在,我们周围留学的又有多少呢?

越是经济富裕、思想进步的家庭,就越重视教育,他们的孩子也会更加优秀。相反,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人们越慵懒,意识不到知识的力量。一代一代的穷人,也越难超越自己的阶层。

结论:老师说教时,同学们瞪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发出会心的笑声,一会儿又若有所思。我觉得,说教不是不能打动他们,而是说教之后,要辅以严格的管理,和不断地督促、鼓励,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

教育须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老师,我左右不了那么多家庭;一己之力,也改变不了社会。但我愿作一个传道者,将良善、进步、正义、坚持等等,不断地说与我的孩子们听。


楼台明月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位女班主任的遭遇。


这位女老师做上班主任后每天以校为家,一日三餐带着老公吃食堂,一个孩子还安排在学校寄宿。午休就睡在办公桌上。

她的一心扑在学校,不仅令我们同行感动,也令她自己感动,有一次开班会时和同学谈起,想感动学生,好好学习。当她讲完,问同学“老师这是什么精神,什么行为时”?

一个学生在下面接口说:“这是神经!这是贱!”

声音虽小,但是老师听得一清二楚,当时眼泪没忍住,当时就哭了,走出教室,向年级主任辞去班主任一职,并且从此再也没有再接受年级认命。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感动自己不能感动学生的案例。教师的地位、收入、知识、才华能让学生敬佩的很少,很多学生从内心是瞧不起老师的,“人微言轻”,老师这话肯定不可能感动学生了。


这从另个侧面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渊博的知识教化人,以高尚的品德陶冶人,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征服人,以自己的成功激励人。

这才是老师让学生感动的秘诀。


青衫李探花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个人专业和理解进行一下泛专业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大学本科毕业于教育学专业,本来是打算从事教育行业,但是因缘际会,让我至今仍然还在其他行业奋斗。但是我每每回忆起大学的峥嵘时光,历史学科教授的话就回荡在我的耳旁:教书不是像打针注射一样,强制性地注入,而应该像吃药一样,外面的糖衣不会让你本能的拒绝。

第一点,教育是要注意方法的,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循循善诱,而不是按照你所谓的方法强制灌入,说教只会是枯燥乏味的,味同嚼蜡又如何能让你的学生读懂你想要传授的知识呢?反而易适得其反,最后你也累他也累罢了。

所以,我认为教育要有方法,甚至对于每个学生都可能用到不同的引导方法,如钓鱼一样,不同的鱼需用到不同的饵和不同的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抖起十二分的精神和主动性,拨云去雾,云开月明。

第二点,教师要做到与时代接轨。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透过各种媒体报道,学生们都能掌握到来自各位大家解读的知识以及无数野史、热词等等。如果老师们仍然保留生硬的课本知识,因循守旧,不懂创新和丰富,那么你传授的知识难以吸引注意,就算是学到了,掌握了,将来也容易忘记,难以实用。

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教材,为什么有的老师总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学习,而有的老师的课堂死气沉沉,鼾声四起呢?老师们或许也需要深思一下。

各位,你觉得呢?

个人意见,共赏共鉴。



小毅谈PMP


我一直非常尊重老师,从小时候上学前班到技校毕业,后来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也超乎寻常,只要是老师说的都对,总之上学听老师的,工作听领导的,看病必须听医生的…,老师的地位挺尴尬的,现在回头看小学的老师,看中学的老师…,人生不同阶段的老师总是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作用,这个看似接力棒,其实又不同于接力赛,小学老师自然不比中学,中学老师自然比不上大学老师,学生在一天天长大,学生就是接力棒,而老师只具备了各阶段的水平…。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不是学生不听话,也不是老师的水平低,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只要打开手机你就可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会上网就知道世界趣闻,我们的学生是接触信最快的阶层,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广,思想非常活跃,特别到了中学阶段老师的话已经不能感动学生了。孔子的话把人们感动了几千年,诸葛亮的神算折服了多少豪杰,孙子兵法让世界兵者跪拜…,但这些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就是个智慧的符号,甚至还不及明星的感召…。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太多太广了,老师真的难当了,现在恐怕只有幼师和小学老师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


思想的眼睛1


现在的老师自己言行都不一致,谁会信服?

1988年,我以前的几任老师从不说教,为人正直,真心对待学生,从小因家庭原因我是班上最跳皮的二人组,都感化了,最后二人都成债优秀,百分制升学题我语文97,数学98,数学杨老师常年贫血,她住在医院职工宿舍,只有一间房,非常俭清贫,爱人是医生,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29分,她把我们二个叫到家里,一边吊水一边讲解,还招待我们2个毛孩子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考进前三,好好学习,彻底改变!

我一辈子都记得她 ~ 杨老师!

知识改变了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