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送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提到,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在我看来,写作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比阅读更甚。人世间的悲哀莫过于或大或小的身心不畅或精神不悦。培养写作的习惯,你不仅可以铸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并且可以帮助其他人逃脱悲哀。

送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渡己,渡人

2007年,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学生田维,在与不治之症斗争6年之后,于北京逝世。她虽凋零于21岁的花季,却留下了50余万字博客文集《花田半亩》,细腻温暖的文字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在身体时好时坏的日子里,在不幸降临的岁月里,田维通过写作不断去发现、感受并记录下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这让她忘记了身体的疼痛,让她忽略了命运的捉弄,只关注着生命的美丽。她那细腻入微的文字,虽像是喃喃自语,却又像在你耳畔娓娓道来,总能悄无声息地俘虏每一个读者的心,让你不自觉地感同身受,如沐春风。

有些感动有有效期,有些感动没有有效期,《花田半亩》就属于后者。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花田半亩》都是我的床头书,因为不管读多少遍,你都会每读每新。田维记录下的生活像是给你开了另外一扇窗,不管你自己的窗外是雨雪冰霜还是秋叶凋零,你都能打开《花田半亩》这扇窗,看到繁花似锦的春光。

送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其实像田维这般,被疾病折磨却以写作为良方自治的人又何止千万?

目前各类写作平台上,就有不少被命运折磨的写作者以文疗伤。他们有的是抑郁症患者,有的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给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有的长期与重症抗争。曾经他们也备受煎熬,觉得生活被悲哀笼罩,但是自从他们开始写作,开始将自己的故事与感受真真切切地记录下来,悲痛就被淡化,他们甚至可以拨云见日地看清命运的另一面,因而比常人更接近人生的真谛。

《发现心智模式》一书的作者张善风老师,通过写作将其基于自身心灵治愈与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历练成一部心智操作指南,教授给万千读者。让大家在获得高能量的同时洞悉决定人类行为的各种心智模式,迎刃而解各类大家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错误心智模式导致的问题。

写作于我们的生活,就像妙句于小说,有它的时候你可能觉得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但是一旦缺失了它,整篇小说就走了样。可以食不下咽,可以寝不能寐,但绝不可以没有写作。因为有了写作,所以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因为与世界有了新的链接,所以自己不再孤单,人生有了热闹。

【2】救国,救民

于病者来说,写作是药。于战士来说,写作是枪。

弃医从文的鲁迅,就是一名枪法快准狠的狙击手。大家都看过的《呐喊》、《狂人日记》就是他用写作这杆枪射出的一颗颗弹药,它们精准无误地砸在旧社会的黑暗里,响亮的爆裂声唤醒了数以万计麻木不仁的中华儿女,最终在大家的奋起下解救了民族。唤醒了人们的觉悟。

送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写作,不仅可以唤醒沉睡的良知,可以喊醒麻木的人性,更可以解放禁锢的思想,可以让腥风血雨的改革变得温和但铿锵有力。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倡导者便是通过刊登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文章,推动思想变革的浪潮。

思想,意识,人性,这些最脆弱却也最坚硬的东西,有着最磅礴的力量,那些需要救国救民救社会的伟大行动无不需要突破它们最严实的外壳,而这,唯有通过写作,注入饱含情感的文字才能渗入、瓦解。

如果你会写作,一笔好文抵得过千军万马,最大的战场不是沙丘,是思想。

【3】拒绝贫穷,远离空虚

有人可能会说,我没病没痛,也生活在科技发达,思想进步的和平年代,我还需要借写作带我逃离什么悲哀么?

需要,太需要了!经济上的贫穷算不算人世的悲哀?精神上的空虚算不算悲哀?

而写作,是非常有可能助你经济上摆脱贫穷的。

在人人都做自媒体的时代,依靠写作变现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越来越多,只要你写作能力突出,不管是擅长什么风格什么模块,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副业收入丰厚,有的甚至会超过主业,并且依据此赢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转折。

送你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于精神上的匮乏而言,写作也可以丰富你的精神生活。

当你真的坚持写作一定时间并且感受到写作带给你的快乐的时候,你会发现写作其是精神鸦片,是会上瘾的毒。

写作,尤其是不断追求高质量的产出,会给人极大的成就感与满满的幸福感。即便作品只能孤芳自赏,只是自说自话的输出,也能让人精神得到很大的满足。

另一面,写作是精神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在信息传播并不发达的千百年前,没有影像,没有网络,若不是有写作,我们无法隔着时空都触摸到苏格拉底的智慧,周庄子的深邃,四大名著的经典与震撼。在互联网便利的当下,写作方式的内容产出也是传播渠道最广、传播成本最低、传播速度最快、最易保留的信息载体。通过写作,大量的知识得以被高效广泛传播,经典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浪潮淘汰,就像现在卖了几十年还在卖的长销书也一抓一大把。

不管是自我输出还是输入别人的精髓,都是一次知识的升级,精神的洗礼,性情的陶冶,与写作为伍的人你会感受到他的自带光环。

大可渡己渡人、救国救民,小可提高生活品质、个人修养。在我看来,写作就是这么一件既神圣似祷告又日常如烟火的事情,却有着不可替代与无与伦比的美丽意义。

田维在《花田半亩》里说,“生活终究是热闹的,世俗,喧闹,甚至肮脏。但这就是我所眷恋的生活,我不该拒绝它真实的面目。”如果你同周国平一样,爱的是生命与生活本来的样子,那请你也将你的热爱通过写作传播给更多人;如果你为欺骗你的生活而觉得悲哀,请别忘记,写作永远都是伴你同行的避难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