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有人說百分之八十小學生補課,百分之六十初中生補課,百分之十高中生補課?越小越瘋狂嗎?

大腦單挑


其實你這個數據是不準確的,但越小越瘋狂這個說法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首先小學生課外時間非常多,每天下課後都會去輔導班做家庭作業,這個輔導班一般都是班主任推薦的或者直接就是去班主任家裡。這是一條很完整的利益鏈,明白吧?為什麼高中生補課率那麼低?因為課餘時間特別少,高中老師撈錢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給那10%的學生做一對一補習輕鬆又來錢!


李白路過康橋


其實也有不少的中小學生並未補課。我孫子今年小學畢業,他從一年級起一直都沒補過課,可成績一直都挺好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松鼠快樂翁


關於補課的問題以前也回答了不少,這次題主所說的是關於補課比例的問題。小學生80%的補課,初中生60%,高中生10%。姑且不論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就說我們身邊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補課的經歷。

小學生之所以補課比例大於初中生和高中生,原因在於小學階段時間相對初高中生要多,那麼客觀上有了補課的條件。

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家長普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在教育方面也比較捨得投入。

還有就是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家長也希望孩子多學點東西,看看孩子到底在哪方面有潛力,這樣可以為以後的學習道路打個基礎。

初高中階段孩子的課業比較繁重,客觀上來講補課的時間受到了限制,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會去主動學習。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去補課,這只是有針對性的對自己弱的學科進行強化和提高,但這個比例相對小學而言就要小了。

不是說孩子越小越瘋狂,只是現實的情況讓家長們對孩子今後的道路有了更多的考慮,很多家長說現在不去努力,等孩子到了初高中想追都追不上。從這點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家長普遍焦慮。社會變化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否認有孩子不補課也學習很好,但這畢竟是鳳毛麟角,屬於個別現象,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普通的,想要今後有出息那麼必然要在學習上吃苦,不要說家裡有礦的這種話,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就要比別人多下辛苦,這個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加油吧!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不帥就報警3


數據雖然不一定靠實,但基本七不離八。越小的學生補課佔比越重,這是有現實基礎的。

1.孩子越小,家長越不放心放假留在家裡。

先做個假設:一個九歲的孩子,如果放假了,家裡沒有大人陪伴,家長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安全。對,就是安全,一個九歲的孩子,還不太懂事,家裡各種電器,煤氣,哪兒哪兒都潛伏著危險,那麼,最不危險的地方,就是補習班了,而且在補習班裡多多少少能學一點知識。另一個孩子17歲,已經上高中,放假後,可以在家自己做作業,說不定還可以幫助家長做一點簡單的家務事,比如淘個米燒個飯。更多的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是高中生,他們基本沒有假期補課一說,而是可能利用假期打暑期工,到肯德基麥當勞等店裡,兒童遊樂場裡,既賺點零花錢,又能長見識,家長是放心他們去的。

2.家長對小學生往往寄予更高的期望。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小學生都沒有定型,家長都做著將來送他們的孩子去北大清華的夢,不願意錯過起跑線上這一搏。而年齡越大的學生,越出現了兩極分化,比如職業高中的學生,家長對他們考大學已經死心,但求好好長大就行,沒必要送去補課花那個冤枉錢了。

3.小學生與高中生比起來自控能力低,自學能力也低。只有送去補課,天天被老師趕著做作業,他們才會安穩,否則一放假,手機啦遊戲啦電視啦,哪一個都能把一個小學生的時間填得滿滿的。高中生基本定型,很多知道了讀書的意義,能控制自己。





揚州微笑的草


越小越瘋狂,也可以理解越大越理智。

補課作為提高成績的一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參與其中,是好事。如何選擇具備高水平的補習機構就尤為重要,不能過多地聽信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理想化地認為既然培訓機構敢作出承諾肯定有它的優勢,結果投入了資金和精力,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一點都沒有長進和改善,得不償失。選擇補習機構也要貨比三家,要從是否具備培訓資質、培訓老師的專業水平能力還有培訓地點安全問題都要認真考量,多聽取接受培訓後家長和學生的建議,理智地選擇具備高水平的培訓機構,讓孩子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對學習成績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也不能把孩子學習成績提高全部放在補課上,培訓機構也不是萬能的,家長要更好地參與其中,不是孩子補課完成就萬事大吉,家長要做好監督管理,時時提醒孩子課後還要繼續對老師所講的知識消化和吸收,勤奮永遠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補習也有經驗之分,越小的孩子家長可能更多的是隨大流,孩子慢慢長大,家長的培訓意識和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和有經驗。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情況有重點去培訓,不能看到別人都在補而沒有針對性,只是為了補習而補習,這樣的補習一定是勞而無功的。


陽光陪讀


其實也不是為了補課而補課。

很多家長是都在上班,或者有在家的管不了孩子,輔導不了孩子,所以把孩子送去託管班或者補課班,總比在家玩要強多了,小地方學費總體來說也不貴。

當然,少數家長願意讓孩子玩,旅遊或者到藝術班學特長。



漫話基礎美術


關於中小學生有償補課的問題不是一時的問題,猶存已久。各省市現在都在出臺“關於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通知”,進行專項整治,但作為教育人,對於這一社會教育現狀,我們還是要冷靜思考,理性認識。

1、教育管理部門在整治文件中一般都提到了有償補課加重了學生負擔,破壞了教育規律,學校和老師出於金錢利益組織和參與有悖師德。筆者認為這一斷論說出了現在補課的主要的和普遍的問題。我覺得還可以加上一句,有損教育的形象,破壞了教育生態。特別是有些老師出於金錢利益的考慮,對學生和家長以關心的理由,用教育的說辭進行誘導、用老師的職責威逼讓其參加自己能得利的有償補課;有些老師在對學生補課時也敷衍,只希望能多收學生多得利,補課糊弄,混完時間,不管真正補課的效果,跌破了作為一名老師、作為一名公民的基本道德底線。這些老師的惡劣做法對社會民眾形成良好的教育認識是一種極大的破壞。以上這些確實需要好好整治,正風肅紀,還教育一片藍天。…

2、筆者認為,補課現象之所以存在,除了以上分析的劣弊之原因和現狀,還是有真正的存在需求和能堅守師德的補課老師清流。需求存在於:有些學生由於基礎和資質問題確實需要補課,同時家庭缺乏補課教育能力和時間。特別是放學時間早、暑期學生在家時間長等,家長由於工作原因缺乏監管時間,與其放任在家看電視玩手機玩遊戲等,不如送去補課或參加各種課外興趣班,既能監管孩子,同時讓孩子參與群體活動,在學習知識和技能上能多少有些收穫,這種考慮以學生年齡越小越甚。補課老師的清流:家長慕名而來,請求老師補課的有之,老師確實關心後進生主動補課有之,學校關心學生升學給學生查漏補缺加班補課有之,做這些不是出於金錢利益而是真正為學生學習考慮。

出於以上這些,筆者認為,該禁止的一定要禁止,教育有缺口的,教育管理部門還是想辦法從制度上堵漏、正確引導,力爭讓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和發展。


上善若水的俠客


如何看待80%小學生補課、60%初中生補課、10%高中生補課這種現象?這是說明越小越瘋狂嗎?肯定不是!

我們先不論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先看看補課的動因是什麼。真正的想補課的學生,是很少的。真正決定補課的,絕大部分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只要看到了這一點,這個現象也就很好理解了。

補課比例高低,跟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力相關

在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這三類學生中,哪一類學生家長對其控制能力最強,顯然是小學生,初中生次之,高中生家長很難控制。

小學生既然是家長最容易控制的,家長喜歡補課,小學生不得不補。而家長都是把補課看成法寶的,於是大量的小學生被送去補課。這是小學生補課的比例高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小學生在家是需要家長看護的,很多家長沒有時間或者不願意看護孩子,就會把小學生送到培訓班,既是補課,也是找人看孩子。

而到了初中階段,家長對於孩子的控制,已經不像小學生那樣了。初中生的叛逆,對於家長決定的反抗,都要比小學生強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提出補課,孩子同意還可以,不同意的話,家長就沒辦法上去補課。所以比例就會小了許多。

到了高中階段,家長跟孩子大多平等對話了,遇事都會商量著做。對於補課這件事,家長只能跟孩子商量,孩子不同意,家長不會強迫的,所以比例會更小。

高中階段學生補課具有另外的因素

這是理論上的,而事實並非如此,小學生比初中生補課的比例高是存在的,但是高中生補課比例10%這種說法是不現實的。因為很多高中生,他們已經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很多都會同意補課,有的還會主動提出去補課,所以高中生補課的比例並不會比初中生低。

高中生補課比例比較大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學校會集體組織補課。雖然這是政策不允許的,但是為了提高升學率,學校往往會這樣做。而大部分家長也是同意這樣做,很多學生也願意參與學校集體的補課。

綜上所述,在補課的學生中,小學生和高中生補課的比例比較高,初中生的補課比例比較低,這才是真實的狀況。


當代師說


這種現象就是過度教育。

過度教育和過度醫療是一樣的,補得多了反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之所以小學生補課率較高,很可能家長對“教育從娃娃抓起”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所誤解,認為孩子小時候可以抓緊,長大後就跟不上了。加之各種校外教育機構的炒作,導致家長“成績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急切且焦慮的追求不必要的成績和排名。

事實上,最不應該追求成績的是小學階段。孩子的發育和心智的發展是有階段性、有些孩子心智發展快些、有些發展慢些,但最終都會趨於一致。一般小學女生心智發展較男生早些,表現在成績優秀的大多是女孩,可是到了初中,後來者居上,男生成績普遍好於女生。可見,小學階段的成績和排名並不能說明孩子聰明或有潛質,所以現在很多小學已經不再公佈孩子的排名。

真正重視成績應該是高中階段,真正提高成績的是孩子的努力和堅持。作為家長根據家庭的條件給孩子提供相應的條件,要及時的督促和監督孩子的平時學習,切不可在正常上學過程中給孩子請家教,最好在寒暑假請一對一家教提高和彌補孩子的短腿科目。平時要和孩子多多交流和溝通,爭取能幫助孩子在思想上意識學習的重要性。


小鄧教師


這都是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點給嚇的結果。國家強調說給孩子自己減負,尤其是小學生,希望少佈置作業,課堂內容也比較簡單,可家長們真的做不到淡定,一是考試的B卷內容很多來自課外或超綱,二是到了初中孩子面臨的壓力更大,學習難度也是陡增,很多小學放鬆的家長後悔不已,警告親朋好友,弄得更是人心惶惶。

而面臨中考,家長更是瘋了。只有四成孩子上普通高中,職高體系並不完善,高中目前也不屬於義務教育,初中畢業生能幹啥?只有補課補課,這樣家長才能心安。對大多家長而言這是很無奈的選擇。為了孩子,拼了。

所以補課已經不是潮流,而是常態。不補課的才是另類。只是不知道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