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提起生命力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路遥《平凡的世界》和余华的《活着》,前者是通过人在痛苦的煎熬来彰显生命力的强大,后者是通过生命的韧性来展示生命力的强大,哪一个更能体现生命力呢?

路遥的一生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的,最终熬成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名的作品,无论是马延雄还是高加林亦或孙少平都在苦难的煎熬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路遥在痛苦的煎熬中,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说明生命的脆弱,但是他在短暂的生命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揭露人性,从《许三观卖血记》到《第七天》再到《活着》都在对人生命力进行探索。和许三观一起卖血的其他人相继得病离开,但是许三观却用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的难关,卖血成为了他有用最好的证明;杨飞父子在另一个世界的苦苦寻觅,通过阴阳两界中人和事的描写,揭示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面对爱护自己的父母、懂事的儿子、乖巧的女儿、体贴入微的妻子、孝顺的女婿、乖巧的外孙的相继离开,福贵展示出了生命的韧性,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余华的《活着》

01活着比死亡更能彰显生命力

虽然总是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当面对无法承受的深重苦难的时候,我们希望用死亡来结束苦难的折磨。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面对心爱的润叶表白,内心何等的欢喜,但是贫困的家境、悬殊的社会地位立马给了浇了一盆冷水,他不得不忍痛割爱,拒绝的润叶的爱,内心痛苦可想而知。正所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被田福堂举报因私分荒地,被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检讨,使自尊心特别强的孙少安无地自容。在玉米地里放声痛苦,回忆起自己13岁辍学回家和父亲扛起家庭重担的磨难,明明相互爱着却无法和润叶在一起的心酸,为村民办好事被处罚的委屈,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擦干眼泪继续负重前行,在痛苦的煎熬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孙少安因私分荒地被处分

在余华的《活着》中当家珍走了后,福贵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家珍活得太苦了,死亡成为她结束这种苦难的唯一解脱。原本是大家闺秀却嫁给了福贵这个登徒浪子,好不容易福贵浪子回头了,儿子有庆却意外的死亡,对一个母亲来说打击何其的大,女儿嫁了理想的夫婿,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好起来的迹象,女儿在生孩的时候,又大出血死了,更可怕的是一生心强的家珍,患上了一种“肌无力”的疾病,让她时刻感受自己没用的煎熬。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活着》中的家珍

活着比死亡更能彰显生命力。活着任凭风水雨打,都依然挺立,不被苦难打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勇士,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

02承受痛苦比结束苦难更能体现生命力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希望,人就是靠希望才能走完一生,哀大莫过于心死,如果没有希望,如何走过多艰的人生?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总是被人所敬仰,佩服他经历苦难的韧劲,就如我们膜拜一课百年大树一样,我们崇敬的不是它的枝繁叶茂,更不是它的树大根深,而是它经过的岁月和时间。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百年老树

在承受痛苦中人总是能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甘于在农村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去黄原揽工,干最苦的活,石头压烂了脊背,第二天还要继续承受石头的重压,每次都是钻心的疼痛;为了看书,在四处漏风的没有修成的楼房内借助豆点大的灯光看书;为了寄宿,受尽了白眼,尝尽了人生的心酸,但是在苦难中对不平的事情,依然显出了高贵的品质,这就是在承受苦难中形成的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孙少平在承受苦难中的生命力

当出现难以置信的事情的时候,人总是会掐自己,看自己是否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证明事情是真的,不是在做梦,可见承受痛苦是人生具有的本色。在《活着》中当看到福贵和老牛在夕阳下走来,当得知这位老人相继失去自己的亲人,仍然承受痛苦,独自前行,我们被他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他没有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苦难,而是迎接苦难,拥抱苦难,心平气和的回忆过去幸福的点点滴滴,将强大的生命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福贵和他的牛

03已失去比未得到更能展示生命力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未得到和已失去,但是已失去比未得到要痛苦得多。未得到只是心有不甘,从来没有尝过得到的甜蜜,但是已失去却是对曾经甜蜜的追忆,对失去应有甜蜜的悔恨,就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兰花一样,她从头到尾都是穷,从来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所以面对结婚后的苦难,依然逆来顺受、无动于衷。如果让她拥有幸福,结婚后再承受苦难,也许她无法忍受。正因为她从未得到过,就不会面临失去的痛苦,但同时也是悲哀的,她的一生只能和苦难为伴。同样孙少安失去了心爱的田润叶,孙少平失去了挚爱的田晓霞,在失去中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在承受失去的苦难要逼承受未得到的痛苦,更能展现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未得到过幸福的孙兰花

福贵的一生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最终在对已失去的态度上,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很多人都说余华的《活着》太悲惨了,那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体悟福贵的幸福。他有温柔贤惠、勤俭持家、始终爱他的妻子家珍,而且儿女双全,儿子有庆从小懂事,懂事的福贵都觉得心酸,儿女凤霞乖巧,乖巧的福贵都觉得对她心中有愧。即使女儿因病成了哑巴,但是找了一个理想的夫婿,女婿对他们也是关怀备至,孝顺有加,随着外孙苦根的出生,福贵走上了人生巅峰。随着他们相继离去,福贵一个人和一头牛,细数着曾经幸福的点点滴滴,在已失去中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幸福的福贵

得失寸心间,我们总是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在我们的思维中多就是好,总是想着有备无患,所以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备下的东西填满,使我们的生活拥挤不堪。就像人际关系,总是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将自己的时间和经历用在维持人际关系上,但是真遇到困难的时候,环顾四周一个有用的都没有,所有事情都得自己来处理。我们要对人生做减法,不要再做加法,只有减法的人生才能清爽而有意义。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不管多么美好、多么有意义、多么不舍,最终都会失去,只有不断适应失去,生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强化。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减法的人生更具生命力

路遥《平凡的世界》和余华的《活着》哪一个更能彰显生命的意义呢?《平凡的世界》全景式描写了在改革过程中黄土高原历经苦难的孙玉厚、孙少安、孙少平等人,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了生命力,而《活着》却一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把死亡看成了一种解脱,从坚强的活着承受苦难的角度来说《平凡的世界》比《活着》更能彰显人的生命力;《活着》主人公福贵面对至亲至爱的人的离开,显示出了比《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更好的人性,从得失的角度看,《活着》更好的诠释了生命力强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