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高煦和朱高炽抢皇位,朱高炽当皇帝后怎么对待这个兄弟的?

一川烟草aaaa


明仁宗朱高炽一生中,无论做皇帝还是做人都对得起这个“仁”字。虽然朱高煦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经常给朱高炽下绊子,但是朱高炽对这个兄弟一直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现在根据明史的记载举几个例子:

永乐二年,朱高炽立为皇太子。在朱棣北征蒙古各部的时候,朱高炽监国,处理日常政务,当国内发生灾害的时候,派人抚恤,为他赢得了仁厚的美名。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经常诬陷他,有人告诉朱高炽:“有人在诬陷你,你知道吗?”朱高炽说:“不知道,我只是尽我的本分而已。”

永乐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他找各种理由不去封地,他私自招募了三千人的私人武装,这些朱高煦手底下的人经常胡作非为。有一次兵马指挥徐野驴惩罚了几个朱高熙的人。朱高煦竟然亲手打死了徐野驴。

后来有人向朱棣举报了许多朱高煦胡作非为的事情,朱棣大怒。准备将其废为平民。朱高炽不仅没有因为记恨朱高煦的三番五次诬陷他的仇,反而哭着向朱棣求情。通过朱高炽的求情,朱棣仅仅消减了朱高煦的护卫,将他的封地改到了乐安州。朱高煦到了封地后,不仅没有感激兄长朱高炽,反而加紧谋划。朱高炽多次去信警告他,朱高煦毫无悔改之心。

在成祖去世期间,朱高煦偷偷派人潜入京师,观察动静。朱高煦知道后没有责怪他,反而赏赐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将朱高煦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的儿子都是郡王。

朱高枳在位几个月就去世了,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煦在去北京的路上设伏,结果没有成功。朱瞻基继位后像他父亲那样厚待朱高煦这个叔叔。没想到朱高煦起兵造反。在朱瞻基御驾亲征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朱高煦选择了投降,被禁锢于西华门内,“筑室居之,曰逍遥城”,到宣德四年(1429年)皆被处死。

朱高煦的下场纯粹是自己作死的。


闵不克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只做了一年的皇帝,但其却获得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庙号“仁宗”这项殊荣,所以不难想象,朱高炽会如何对待想跟自己抢皇位的弟弟们。

事实上,朱高炽登基做皇帝之后,对自己的亲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进行了加封。要知道当时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曾加害过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并且朱高煦在朱高炽登基做皇帝之后,还策划过反叛。由此,朱高炽的仁慈略见一斑。

要知道,中国大一统朝代中庙号为“仁宗”的皇帝只有四位,分别是宋仁宗赵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和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这四位哥都称得上是开明且仁慈的君主。

明仁宗朱高炽如何能在短短一年之中,获得此项殊荣?下面就由咕嘟君来带你了解一下其中的前因后果。

一、高龄太子太难了

中国古代,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原因有下:

  • 首先就是要防着兄弟们觊觎东宫之位;

  • 其次还要担心着皇储之位随时被被废;

  • 第三如果再遇上一个长寿的父皇,那么这太子的日子可就不好熬了。

很幸运的是,以上几点朱高炽全都符合。

朱高炽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是明朝少有的长寿帝王。朱棣可谓是英明神武戎马一生,在做燕王的时候就经常北击鞑靼,做皇帝之后每遇战事更是会御驾亲征。

当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身为世子和太子的朱高炽就被任命代理监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同尚武的朱棣在施政方针上多有出入,所以经常受到朱棣的责骂。

又因为朱高炽好静,导致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所以每次外出作战朱棣都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使得朱棣越来越不喜欢朱高炽,反而认为朱高煦最像自己,并多次有了废太子立汉王朱高煦的想法,由此开始,自命不凡的朱高煦在争夺储君的道路上越走越黑。

二、爱护兄弟不计前嫌

由于朱棣曾经对朱高煦许下过诺言,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多次挑战太子东宫之位。先是以称病为由迟迟不去就藩,并且在朱棣面前调拨是非,使得力保朱高炽太子之位的解缙被贬被杀,并且在京城私养武士,击杀兵马指挥官,僭用御车马器物等来挑战皇权。

后来知道真相的朱棣对朱高煦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且剥夺了他的冠服和爵位,准备将他废为庶人。身为长兄和太子的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所以跪在朱棣面前为朱高煦求情,此为第一次爱护兄弟。

前往藩国的朱高煦依然不思悔改,他继续豢养精兵,朱高炽虽有察觉并多次书信劝解,但是朱高煦依然不为所动。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的路上去世,朱高炽以太子之位继位登基,认为机会成熟的朱高煦派遣心腹前往京城打探,朱高炽知道后将朱高煦叫到宫里,不但给与其高额的封赏,同时还给朱高煦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封为郡王等。

但是由于朱高炽身体状况不佳,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撒手人寰,所以在朱高炽做皇帝的这一年里,朱高煦并没有和朱高炽兵戎相见。而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做了皇帝之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被杀,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争夺才正式结束。

三、在位虽短却广施仁政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也为大明朝做了很多奠定根基的大事,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首先,为靖难遗孤平反,并且赦免了建文朝的一些旧臣和被连坐的家属,并准许他们回家,将剥夺的田产和房屋等都尽数归还,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此举动有效地化解了永乐朝所带来的统治集团的矛盾,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了表率。

其次,由于朱棣连年征伐和迁都北京镇守边境,从而给南方居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压迫,所以即位后的朱高炽改朱棣征调的做法,改成市场价格购入,并且减免了受灾农民的田赋免费给予救济粮等,此举有效地减轻了人民经济负担,使国家得以修养生息。

身为君王,能够广施仁政与民休息,在中国古代四百多位帝王中,可谓是难能可贵的,在经历过靖难之役后依然能赦免前朝旧臣并委以重用,可以说朱高炽的心胸和他的体态一样宽广。


《明史》评价朱高炽,在寿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汉文帝、汉景帝相媲美了,如此高的殊荣在历史中也实属难得,朱高炽可谓是无愧于“仁宗”这个庙号。


咕嘟趣话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朱高炽是由胖胖的老戏骨梁冠华饰演的。

刚开始,梁冠华大腹便便地出场时,还以为狄仁杰走错片场了呢!


朱高炽确实是个大胖子,比梁冠华还要胖,肚大腰圆,有三百多斤重,走路十分不便,需要两个人搀扶,从皇宫骑马到城门口,需要换乘两匹马,因为马受不了。

因为胖,朱棣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更“类己”。

朱高煦身材挺拔,长相威严,性格果敢,做事雷厉风行,不论容貌,还是性格,与朱棣颇为相似。

靖难之役,朱棣攻打南京城,城池坚固,久攻不下。朱棣着了急,一发狠,这就要带头往前冲。

但城墙上,矢石如雨,刀枪丛立,朱棣有一丝胆怯,刀枪可不长眼睛,要是被戳上一下,非死即伤啊!


恰在这时,朱棣看到了身旁的朱高煦,于是贴近朱高煦的耳朵,说了句:“老二啊,你哥身体不好,加油!”

朱高煦听了这话,明白了话外之音,瞬间像打了鸡血一般,拿着家伙,带着弟兄们嗷嗷地冲了上去,凭着一股二愣子的劲头,终于攻破了城门。

朱棣如愿以偿地夺得了皇位。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确实考虑过废长立幼,废了朱高炽,立朱高煦,但此举违背祖宗礼法,乃取祸之道,所以朱棣犹豫不决。

后来,朱棣问大臣解缙的意见,解缙说了句“皇上你有一个好圣孙啊!”这个好圣孙就是朱瞻基,他是朱高炽的大儿子。

朱瞻基年轻有为,成熟稳重,确实是当皇帝的不二人选,所以朱棣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当了皇帝,朱高炽如何对待朱高煦的呢?

朱高炽为人仁厚,并没有加害朱高煦,反倒是朱高煦图谋不轨,派心腹前往北京,偷偷观察皇宫的动静。

朱高炽心知肚明,但装作不知,派人给朱高煦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并给他的儿子们加官进爵。

朱高炽这招很厉害,这么一封赏,儿子们感恩戴德,觉得大伯很不错,对侄子们很好,干嘛还冒着杀头危险去造反呢,朱高炽儿子们的心散了。


朱高炽做了八个月皇帝就死了,朱瞻基继位,后来,朱高煦趁人心未稳,公然起兵造反,最后被朱瞻基平叛了。

朱瞻基没杀叔叔,而是把他监禁起来了。有一次,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准备离开的时候,被朱高煦一下子用脚绊倒了,吃了个狗啃泥。

朱瞻基忍无可忍,就让人把朱高煦放进了一个大缸,活活地烤死了!


一半秋色


一、朱高炽性格沉稳,在以太子身份监国时,朝无废事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颇得爷爷朱元璋的喜欢。

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一生戎马生涯,他是爱动不爱静的主,他喜欢的是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这两个儿子一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更是多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还曾经救了父亲朱棣的命。

朱棣也多次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受到父亲朱棣的鼓舞,朱高煦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是一刻也停不下来,他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皇上。所以,朱高煦的一生都在想如何造反,并积极付诸于行动。当然,都失败了。

朱高炽体态肥胖,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朱棣见了就添堵。朱高煦嘲笑他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朗声接道:“更有后人知警也。”确实如朱高煦和朱瞻基所言,他们的较劲还在后边,最后还是朱瞻基果断除了朱高煦这个大患。


(朱高炽剧照)


但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解缙说“好圣孙”,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皇位的传承是大事。

朱棣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太子朱高炽监国期间,朝无废事,不但自己得到了历练,而且还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

而且,朱棣也明白,在起兵靖难之时,朱高炽留守北京。以万人之力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谓是立下了大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朱高煦制造流言蜚语,胡濙密疏保太子之位

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弄得朱棣是半信半疑。于是,朱棣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

胡濙到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始对此事彻查。一查才知道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于是,胡濙秘密上疏送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过失,都是他人恶意中伤。朱棣听了,很高兴。胡濙是谁呢?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 ),字源洁,号洁庵 。武进(今江苏武进)人 。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

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历经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的六朝元老,前后约60年。

胡濙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前后一十四年,即使老母去世,朱棣都不许他回家奔丧,继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突然深夜回到北京城,已经休息的朱棣急忙召见,二人一直谈到了很晚。后人揣测,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


(朱高煦剧照)


胡濙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堪与北宋名臣文彦博相比。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明史》:“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是明宣宗朱瞻基对胡濙的高度评价。

那么,太子之位隶属于朱高炽,历史漫谈君觉得原因如下:

  • 1、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自古都有嫡长子继位的说法,这个身份别人争不了去,抢不走,是最有说服力的。

  • 2、朱高炽仁厚,身边聚拢了一些助力自己的大臣,关键时候,朱高炽身边有一帮能帮自己的能臣与贤臣。

  • 3、朱高炽兼国时,得到了历练。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处理事情非常到位,彰显了自己的能力。

  • 4、朱高煦、朱高燧有勇无谋,扶不上台面。朱高炽的这两个兄弟是空有雄心壮志,却志大才疏,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实在是扶不上墙。

三、朱高炽坚守仁义,对朱高煦一直是包容有加,同时把不堪的局面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的为人处世的样子从下面的一件小事可见一斑: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起去拜见。徐辉祖看看朱高煦一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样子,偷偷提醒他,让他收敛一下。朱高煦一听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徐辉祖是对自己有偏见。临走,还做了荒唐事,盗走了徐辉祖心爱的宝马。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朱棣继位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可是,朱高煦有自己的主意,觉得太远,就是不去。他开始谋取太子位,中伤太子,并纵使私兵劫掠。他中伤解缙遭,使之被贬黜,被杀害。他还养了很多武氏。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

最后,徐皇后都看不过去了,让朱棣减少了朱高煦的一部分人马,并于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

朱高煦总算了不大折腾了,可是他的好弟弟皇三子朱高燧又想闹事,在朱棣病重期间,密谋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因泄密为成行。朱高炽又求情,朱棣才饶恕了他。


(朱瞻基剧照)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认为此时是夺取皇位的最佳时机,就让自己在北京的儿子朱瞻圻,还有心腹们去北京勘察,想趁机起兵。明仁宗自然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防着他呢!朱高炽反而给他赏赐大量的金银珠宝,加封他的儿子们。朱高炽是想以德报怨,用真心去感化一块坚冰。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朱高煦又觉得是好时机来了,于是想半路截击朱瞻基,又没有成功,根本没有看到朱瞻基的人影。朱高煦是纳了闷了,怎么回事呢?

朱瞻基在位期间,也是重重地赏赐朱高煦,他提出的事情,朱瞻基基本都答应,可这更助长了朱高煦的飞扬跋扈。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公然起兵造反,宣宗御驾亲征,朱高煦吓得立即投降。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瞻基这次下了狠心,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来,朱高煦在朱瞻基的一次看望他的过程中,伸腿又绊倒了朱瞻基,朱瞻基于是斩草除根,把朱高煦与其诸子杀害。

那么,朱高炽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朱高煦忍让与包容呢?

  • 1、朱高炽本性使然,他是仁厚之人,对亲人更甚。朱高炽不想手足相残,他见过父辈的血雨腥风,他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在自己和兄弟之间上演。

  • 2、朱高炽不想留下弑杀兄弟的恶名,皇上的一行一动都是会被史官给记录下来的,特别重名声的他,是不想留下恶名的。即使是弟弟朱高煦作乱,他也能包容,就是因为他把名声看得太重。

  • 3、朱高炽觉得朱高煦的威力没有那么大,他觉得弟弟朱高煦的能力有限,是成不了气候的,小河沟里翻不了大船,所以就没必要下狠手。就像是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摔跤,大人对小孩是不屑一顾的。

总之,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他们对待朱高煦都是一忍再忍。这样,家人对朱高煦的容忍更纵容了他,让他在挑战皇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朱瞻基忍无可忍时,就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历史漫谈君


朱棣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长子朱高炽生性端庄沉静,仁爱儒雅,而另外俩兄弟却不是省油的灯,嚣张跋扈,野心勃勃,无时无刻都在惦记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尤其是朱高煦,皇太子在位二十年他就琢磨了二十年。

然而朱高炽却处处维护他这位弟弟,每次他犯了错,谋害太子的事情暴露后,朱高炽都痛哭流涕的到朱棣面前给他求情。等到朱棣病逝,朱高炽登基,朱高煦还不忘夺权,但是朱高炽却不怪他,反而给他奖赏,把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他儿子封为郡王。

可以这么说,朱高煦没当上太子,是他命中注定,但是有这么个仁义的兄长,却是不幸中的万幸。要不然早死八百回了。

朱高炽从小就喜欢读书,端庄沉稳,连祖父朱元璋都非常喜欢他,特意把奏折拿给朱高炽看,朱高炽有条不紊的把文武类奏折分开,并详细进行了汇报,深得朱元璋喜爱,亲自册封朱高炽为世子。

朱高炽不喜欢练武,不是很受朱棣喜爱,但是他的老师们却非常欣赏他,这也为日后笼络一大批文官打下基础。

朱高炽不好动,这也导致了他特别肥胖,年纪轻轻就需要内侍搀扶才能行动,光这一年就让一生嗜武的朱棣非常不喜欢,反而汉王朱高煦经常随自己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和自己的性格非常像,多次动了像废长立幼的念头,甚至对汉王许愿说:“世子屡病,尔自当勤勉!”

《明史》也同样记载:“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

朱高煦本来就看不起朱高炽,有了皇帝老子的这句话,他更是肆意妄为,朱棣给他封为汉王,将云南给他做封地,朱高煦多次推脱就是不去,又换到青州还是不去,而是在京城私养兵士,随时谋划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不仅如此,每次朱棣出征回朝,他都要向皇帝诬告朱高炽监国期间的不当之处,还诬陷解靖,最终导致解靖惨死。而此人是朱高炽重要的谋士之一,当年正是因为他的一句“好圣孙”,才打消了朱棣废除朱高炽太子之位的念头。

朱高煦交横跋扈,打死朝廷命官,终于惹得朱棣大怒。将朱高煦剥削王位,下狱囚禁。朱高炽知道后,痛哭流涕的找朱棣求情,这才保住了汉王小命,保留了封地。

但朱高煦简直就是记吃不记打,朱高炽登基时,还在幻想着谋反,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结果消息走漏被朱高炽知道,但朱高炽再一次放过了他,还给她赏赐财宝,给与其长子世子赏赐。

等到朱瞻基登基,汉王最终还是起兵谋反,朱瞻基最了解他这位二叔,长叹一声:二叔终究还是反了。最终兵败被抓,被朱瞻基处理铜锅烤死的酷刑。

总结朱高煦一生,皇帝宠爱,兄长的爱护,在古今往来的皇家中都是少之又少,但是朱高煦一次又一次挑衅皇权,父亲和兄长可以容忍他, 但朱瞻基可不和他客气,最终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作死,放的好好的王爷不做,被人活活烤死。

而这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


大侃聊历史


厚待,厚待,十分厚待。

朱高炽是真的很疼爱自己这位弟弟,虽然他几次三番想谋取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为此多次在朱棣的耳边挑拨朱棣与朱高炽的父子关系,并致使朱高炽的亲信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但是,无论朱高煦到底有没有把朱高炽当成自己的亲哥哥,朱高炽始终都把朱高煦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为此,即使他曾几次三番陷害于自己,朱高炽对他始终都是宽容的,都只把朱高煦的作恶行径当成是兄弟间的恶搞。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当朱棣北伐归来时,得知朱高煦在京违法之事居然达数十起,其中更是有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等欲图谋反的重罪,由此朱棣这位靠造反登基的皇帝是大怒,也是心惊胆战,为此他先是下令夺朱高煦的藩王冠服,将其囚禁在西华门内,而后更是欲下诏将他废为庶人。



就在此时,朱高炽站了出来,他虽明知将一直想要夺位的弟弟废为庶人,对他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他却是不想自己这位弟弟沦落为那般境地,因此他是极力的在朱棣的面前替朱高煦求情,希望朱棣能饶恕他的罪行。如此,在朱高炽的求情下,再加上朱棣对朱高煦本也是宠爱有加,由此朱高煦逃过了被废为庶民的责罚,只是被削去了两护卫。

但是朱高煦并未领朱高炽的情,对于他来说皇位远比亲情要来的重要,因此他明知朱高炽救他,但却并未消除他想夺位的想法,反而是让他觉得朱高炽这是在做戏,只是想稳固他的太子之位。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高煦被朱棣强行就藩乐安州,就藩后,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的朱高煦认为他被朱棣强行就藩,是朱高炽从中撺掇的,对朱高炽是越来越仇视,因此是加紧了造反的准备。



而此时,朱高炽虽明知朱高煦在准备造反,可是他却并未对他有过什么举动,只是一直致书劝诫,希望他不要做出这种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不过,无论朱高炽如何劝诫,朱高煦始终都是执迷不悟。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北伐回军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此时早已跃跃欲试的朱高煦认为朱高炽刚继位,帝位不稳,此时起兵必然有机会,由此他暗地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当然,对于朱高煦的举动,朱高炽早已获悉,但是他还是不忍惩罚于他,只是将他召入京城,然后下旨册封他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并增加其俸禄,同时赏赐数以万计的宝物。



朱高炽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仁义来唤醒朱高煦那虚无缥缈的野心,希望家庭和睦,兄弟相亲,毕竟朱棣这一生就生了四个儿子,活下来的就三个,子嗣可谓是少之又少,因此朱高炽实在是不想杀他,朱高煦毕竟是自己仅有的两位弟弟其中的一个。

当然,最后我们也知道,朱高炽虽然很厚待朱高煦,但朱高煦并未幡然悔悟,在朱瞻基登基后,他就起兵造反,而后因绊掉朱瞻基惹怒了他,由此被朱瞻基赐死,其子嗣也被牵连,被一一诛杀。


澳古说历史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二人同是徐皇后所生,是亲哥俩。

朱高炽长得很肥胖,脚脚有毛病,但性格很仁厚。

朱高煦生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但性格桀骜不驯。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

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在乐昌,张玉战死,朱高煦救朱棣脱险。

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战败,朱高煦率军队力战,将南军击退。

永乐二年,成祖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不肯去云南,带儿子去了南京。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仍不願去。成祖始怀疑他有夺嫡之心。

永乐十四年,朱高煦犯事达数十起,成祖想把他贬为平民。朱高炽为之求情。

永乐十五年,成祖将朱高煦徒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死。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增加朱高煦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将其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封为郡王。

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对朱高煦也是优礼有加,言听计从。

明宣宗宣德八年(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

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被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的大铜缸将朱高煦罩在里面。朱高煦将缸顶起来。宣宗令人在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炙死在缸内。朱高煦的儿子也全部被杀。

这是一个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发生的骨肉杀戮事件。这样的事情在封建社会实在是太多了。朱高煦被封为汉王,钱财女人有的是,可他还不满足,非要争皇位不可。有什么办法?明宣宗朱高炽对这位任性的兄弟一让再让,应该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我是逐梦。我们一起在史书中找答案。

一、赦免汉王

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史》
召汉王高煦赴京。---《明史》

朱高煦在朱棣时期犯错,被朱棣迁徙到乐安。朱高炽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朱高煦。

二、封赏无数

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藩。封其长子为世子,余皆郡王。---《明史》

增加朱高煦的待遇,让他去他的封地,他的儿子也都被封为郡王。


带志逐梦


朱高煦和朱高炽争夺皇位说到底是朱棣有意无意鼓动的,《明史》中记载,因为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显著,马上皇帝朱棣对他是大加赞赏,认为他最像自己:“成祖以为类己”,这个比喻不管朱棣是皇帝还是王爷都是不妥当的,毕竟朱高炽才是朱棣的接班人,这不是明摆着鼓励朱高煦争家产?

朱棣夺得皇位后,为了压制太子朱高炽,允许朱高煦:“请得天策卫为护卫”以至于他:“辄以唐太宗自比”。唐太宗的皇位怎么来的?地球人都知道,朱棣的行为毫无疑问给了朱高煦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朱高炽这位兄长当然知道朱高煦这个兄弟不安分,早在“靖难之役”还在进行中时,朱高煦就勾结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诬陷朱高炽要投降建文帝,要不是朱高炽谨慎,在靖难之初没准就被朱棣一怒之下杀掉了:

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朱高炽成为皇太子之后,朱高煦更是变本加厉,当时的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就是因为在朱棣外出时和朱高炽会面,被朱高煦诬告后下狱,继而被杀,朱高炽也心知肚明。

兄弟两人争位争了十几年,但朱高炽一直保持着兄长的肚量,永乐十四年,朱高煦擅自使用皇帝才能使用的乘舆器物被朱棣知道了,朱棣本来想把他废为庶人,但朱高炽却为弟弟求情,还多次规劝有反心的朱高煦别乱来:

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匿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趣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

朱棣驾崩时,朱高煦就准备夺位,朱高炽也知道这事,但继位后不但放下心结,还增加朱高煦的俸禄,优先给他的儿子们封王,朱高煦的其中一个儿子朱瞻圻因为母亲被朱高煦所杀,曾告发朱高煦的一切不法行为,朱高炽却放过朱高煦,将朱瞻圻发配凤阳。

基本上可以说,朱高炽对朱高煦是仁至义尽了,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朱高炽确实放不下兄弟之情,毕竟是以后谥号为“仁”的皇帝,不愿意背负杀弟之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习古人“郑伯克段于鄢”,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再造反,天下人不答应。当然,后一种可能无法证实,因为朱高炽只做了不到九个月皇帝就驾崩了,朱高煦那会也还没来得及造反。

朱高炽死后,朱高煦终于还是反了,失败后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囚禁,也仅仅是囚禁,朱棣这一脉在当时子嗣不多,朱高炽对他的态度全天下人都知道,所以朱瞻基也没想杀叔,好吃好喝的养着,只不过朱高煦天生的坏脾气,在朱瞻基去探望他的时候还不愿意服输,攻击朱瞻基,结果激怒了他,被活活烤死,侄子到底不如亲兄长,估计要是朱高炽遇到这种事,朱高煦还有可能逃过一劫。


九头鸟漫谈文史


自古以来天家无情,为了争夺那九五之尊的位置,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夺得了天下,赵光义“烛光斧影”干掉了哥哥赵匡胤,就连题主说的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父亲朱棣,不也是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儿朱允炆的天下吗?

但事情总有例外,李世民最后选择李治作为继承人,不就是看中了李治的“仁”吗?他不愿再看到自己当初的事情再发生到儿子们的身上,只有李治继位,他的其他兄弟才能保住性命。

朱高炽当了10年燕王世子,20年太子,但继位仅仅不到一年就驾崩了,却得到了一个“仁宗”的庙号,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4位“仁宗”之一。或许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大概能猜到朱高炽对待兄弟朱高煦的态度了。

朱高炽因为身体肥胖,不能像父亲和兄弟一样征战四方,一般都是留在京城监国。和文官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耳濡目染之下更像是一个读书人。

而朱高煦就不一样了,众多兄弟当中他是最像朱棣的,真的算得上是能征善战,是以朱棣一度想要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当太子,幸而朱高炽在大臣们的拥护下才没有得逞。

朱棣的江山有朱高煦他三分之一的功劳,他的处境和“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还真的有那么几分相似。

朱高煦不愧“仁”的评价,他继位之前就曾经为叛变想要弑父的老三朱高燧求情。继位以后,不仅没有对与他争位子的兄弟赶尽杀绝,反而不计前嫌,对他们大加封赏,朱高煦的十多个儿子都被封了郡王。

但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朱高煦哪里在乎这点小恩小惠,他的眼中只有紫荆城中那把椅子。虽然由于朱高炽在位时间太短,他还来不及造反,但是在朱高炽的儿子宣宗朱瞻基继位以后,就马上举起了反旗。

但朱高煦不得民心,在宣宗的亲征下,很快就被打败,成了俘虏。宣宗将他们父子贬为庶人,囚禁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被宣宗装在铜缸里,用火活活烤死,十多个儿子也被全部杀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