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十二月將終,還驚歲律窮。藏冰方北陸,解凍未東風。草昧徒尋綠,花梢強覓紅。探春春不見,元只有胸中。”邵雍《窮冬吟》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邵雍《梅花詩》節錄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初衣解詩:這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理學家易學家邵雍的作品之一。他在極冷的12月,寫下這首《窮冬吟》,這個窮冬,是指冬天的最後一個月,但是很顯然他另外有點含義,就是冬天快過完了,而不是說這是一個貧窮苦難的冬天。

那麼他是如何描寫12月的呢?

12月將要過完了,驚訝又一連到了歲末。北方的大陸田園,正值風雪冰霜,東風未到,霜雪尚未解凍。

那麼在草的上面徒勞地尋找綠色,在樹梢上強行地要想看到春花。在這樣的季節尋訪春天,春天是看不見的。但春天藏在了心中。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這是向冬至致敬,也是向春天致意。因為在農曆的十二月,其實早已經蘊含春天的生機。此時太陽從冬至日開始起迴歸,雖然草木樹梢都沒有轉綠,但實際在氣象學家,天文學家,聰慧的文學家的心裡,春天其實已經來了。它不在眼前,卻在冰寒裡醞釀,在萬事萬物的骨子裡,在人們的心中。

熟知邵雍其詩其人的人,一定會馬上的知道這裡面的春花,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梅花。

可以說邵雍的10首梅花詩,已經被後世神話成了對歷史和未來的預測。有人把它和唐朝的推推背圖並列起來,認為這是一首寓言未來歷史的神算之作。它真的有那麼神奇的作用嗎?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實際上用一個非常客觀的眼睛來看,這10首梅花詩代表了邵雍的歷史情懷和個人胸襟。

邵雍並不是一個長壽的人,按照道家的理論,得道者往往長壽,而道士邵雍在繁華的北宋只活了67歲。無論如何也算不上神仙一流的人物。

那麼後世為什麼這麼的敬仰他呢?那是因為他研究了歷史上的偏門,《河圖》《洛書》伏羲的八卦六十四卦圖。寫出了《皇極經世書》,這樣運用易理,研究宇宙起源以及社會變遷規律的著作。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著名的理論家,易經研究者。

而他的《梅花詩》,是站在一個非常宏觀的高度來看待歷史。其中梅花是他自己的座標。他在大歷史的邊緣,像梅花一樣的站立,但是有不完全是那種道家或者儒家的冷眼虛無,這讓他的梅花詩別具一格,有著很深的歷史感和洞察力。而梅花同時又是一種樂觀強烈的比喻,比喻文化和人民。雖然戰亂不止,風雲跌宕,梅花卻永遠的開放。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邵雍生活在北宋年間,但是從小所讀的歷史書,不但讓他對中華的歷史非常的瞭解,而且道家的一些典籍,啟迪讓他在大歷史中尋找規律,而不是簡單的興亡之嘆。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河山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我覺得最簡單的解讀,就是第一眼裡看到什麼就是什麼,這很明顯,看到了經濟爭奪是戰爭的起源。

“三百年來終一日,蒼天碧水嘆瀰瀰。”這是很明顯的寫到了封建王朝的興衰規律,每兩三百年來都要經歷一次輪迴。

”畢竟英雄起布衣。”王朝末世,很多都是平民英雄揭竿而起,開始對天下格局的重新洗牌。

“胡兒騎馬走長安”是對第1首詩的照應,因為中原富庶,黃金寶地,必會引起資源的爭奪。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誰主賓?”這是對歷史的一種樂觀。梅花代表著人民,代表著智慧,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戰亂災荒,總會達到一種平衡和平的境地,世界開始穩定。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我覺得這首詩寫得非常的樂觀,也寫出了歷史的大規律。這是邵雍內心對中國或著人類的樂觀。這是讀書和研究世界規律到達一定境界,而生出的大智慧。

那麼和他的《窮冬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說,變化是表面的,春天和梅花一直都存在,而心中有無畏的人,雖然冰雪嚴寒,戰亂饑荒,自然會永葆對未來和春天的信仰。

那麼他為什麼會這麼樂觀?我上面也說了。

第一個就是他對,中國的歷史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個這個理解,是來自於對書籍和對理論的深刻研究的基礎上。

那麼後世為什麼將他的《梅花詩》,捧作了一種傳奇。甚至認為這首梅花詩是一首預言詩?

第一:這首梅花詩寫的是大歷史。

第二:這首詩寫的大歷史中的種種規律。

第三:這首詩極度的樂觀。

那麼我們要知道做這首詩的時候是北宋時期,是對北宋以前的中國歷史做沉澱。但是歷史自有其自然的規律,在北宋之後的近千年,中國仍舊維持著王朝興衰,經濟產生的外敵入侵,王朝更替的現象,許多後來的歷史,仍舊可以在詩中找到彷彿。

於是這10首梅花詩,就成了一種預言,人們渴望在不安定裡,獲得和平或者幸福的啟示。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而這首詩的尾巴給了很圓滿的大同的快樂,於是人們會不由自主的聯想,這首詩可能不止寫了北宋之前,可能還預示著世界未來的變化。

但這都是執象而求,咫尺千里。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不是作者寫這首詩的現實。

但是這首詩有一種很切合中國人的樂觀,就是梅花精神。

可以說邵雍也一生實踐著梅花精神。因為在書本和理論上獲得了空前的滿足,對歷史和現實有著自己的一套特殊的理解。邵雍一生甘於貧苦。

所以他既不是神人,也不是仙人,他是一個樂觀的聰慧的自律的有著自己精神追求的學者。那些大儒,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都是插在他身上的各種各樣的標籤。

但是他研究的深度,和對世界的樂觀,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他是一個心中永遠有春天期待春天的人。而這正是普通人難以達到並保持的境地!


被人千百次解讀,邵雍的《梅花詩》,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十二月將終,還驚歲律窮。

藏冰方北陸,解凍未東風。

草昧徒尋綠,花梢強覓紅。

探春春不見,元只有胸中。”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