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喜欢排律诗吗?你认为排律诗的创作难度大吗?

木煜子


问题:

你喜欢排律诗吗?你认为排律诗的创作难度大吗?


前言

排律是格律诗中最长的一种,四句的近体诗为绝句,八句的称为五律或者七律,八句以上的就是排律。

除了绝句以外的律诗,中间联必须对仗,因此排律的创作难度略微大一些,出佳作非常难。

一、唐朝没有排律?

唐朝的时候,近体诗称为“律”诗:

八病双枯,载发文蠹,遂有古、律之别,
......律家之流,拘而多忌,失于自然,吾常所病也。《文镜秘府论》

在元朝, 杨士宏编《唐音》出现了"排律"一目,到了明朝,这个称呼固定下来,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写到:

按排律原於颜谢诸人,梁 陈以还,俪句尤切, 唐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炼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

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喜欢作五言的长诗,尤其喜欢对仗,这是五言排律的发源。但是他们还不了解四声,因此平仄不对仗、上线不粘连。到了齐永明体以后,渐渐有了变化。

排律这个名称是在元朝才出现的。 但是五言排律在唐朝却是学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甚至“始专此体”,这是为什么呢?

二、唐朝开始,不会排律的读书人几乎没有

虽然排律的这个名字在元朝才出现,但是五言排律在唐朝科举进士科中,却是常考的内容。

科举中的诗赋,就是律诗和律赋,其中的律诗大多是五言排律。例如朱庆馀《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余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这种五言六韵12句的五言排律是最常见的科举诗体。

虽然科举考诗赋曾经中断过,但是对于读书人的影响非常大,每一个读书人都把五言排律作为一种基本功。

在清朝的时候,科举中依然是五言排律为主。吴敬梓《赋得云近蓬莱常五色抚院取博学鸿词试帖》:

龙楼朝日丽,凤阁瑞云翔。肤寸看初合,觚棱答倏已光。 氤氲含綵仗,叆叇映旂常。白鹤春风满,轻鳞淑景长。 纪官宜殿陛,为雨润农桑。五色兼三色,千秋捧圣皇。

因为科举的原因,在唐朝(高宗时,开始考诗赋)不会五言排律的读书人,基本就没有机会考中进士了。

虽然五言排律在唐朝地位这么高,但是,这种诗体并不是在唐朝才出现的。

三、最早的五言排律出现在南北朝

最早的五律、最早的近体绝句以及最早五言排律都不是唐朝才出现的,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这三种标准的格律诗了。

梁武帝梁简文帝这一对父子,虽然贵为皇帝,但也都是诗人。他们已经有了标准的近体五绝和五律作品。

梁简文帝《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可能是最早的五律: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完全标准的五言排律,最早的可能是阴铿的《新城安乐宫》:

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迢递翔鹍仰,连翩贺燕来。
重櫩寒雾宿,丹井夏莲开。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是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之时的著名诗人,与何逊并称阴何。 杜甫曾有诗云:

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老街味道的排律写得不多,从以前的习作中找了几首:

《 忆太白》

夜郎惊未定,惜此谪仙才。挂席桑榆晚,因风月下来。凭舟思范蠡,把盏忆燕台。苍鬓浮生老,东篱五柳催。将辞白帝去,忽见楚江开。买得山公马,朝朝沽酒回。

《林泉》

林泉栖故我,江海寄征人。 谢傅宁因懒,刘伶不笑贫。 绕云穿涧户,携月访僧邻。 酒肉无须有,梅兰实可亲。今为浪游子,何日遂吾身。

《步韵太白山僧不遇》

芳林少人迹,石径画苍苔。鸟借溪风远,山从云涧开。雾峰藏野寺,白练洗尘埃。欲去心犹怯,将归意复徊。攀岩寻鹤唳,俯首看槎来。悟得云中趣,抛空俗世哀。蝇营一梦杳,长啸且悠哉。

结束语

排律以五言诗居多,七言排律相对少得多。

在初唐的时候,诗人们依然喜欢作五言诗,到盛唐时,七言诗渐渐兴盛起来,但是七绝何七律多,七言排律一直就比较少。提醒下,长恨歌、琵琶行都不是七言排律啊。

而五言排律,因为长期作为考试的诗体,所以作品的数量非常多,可惜佳作相对较少。大部分的优秀格律诗,以绝句和五律七律居多。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你喜欢排律诗吗?你认为排律诗的创作难度大吗?

你的问答提的好,愿意回答了。我是喜欢排律诗的。说句实话,排律诗是有难度的,而且有一定的要求,耗时耗精力的,只有静下心来方可。

那么我们说一下排律诗:

排律,指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一般是五言。它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律诗,是和绝句一起在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它们的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人们一般将律诗与绝句一起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我们再说一下排律诗的几个注意的难点:

一、排律诗韵脚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就用韵来说,律诗一般八句,用四韵或五韵,且“韵有定位”,即二、四、六、八四个偶句的未字押韵,首句的未字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诗以第一句入韵为正规,五言律诗以第一句不入韵为正规)。

二、排律诗的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如“山石细”对“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同。“细”是“山石”的定语,“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是这两句对仗的,这是对仗里的宽对。

三、排律诗的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道排律诗这几个难点,我们不能单一地去运用去分析,而应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准确的创作排律诗。

以上解答有些粗浅,但愿能帮助到您!谢谢!





502丹青小楠


挥毫排律非易事,聊做打油反掌间。

写成诗肯定是难的!至少小可写的排律是没有资格称之为诗的。但是

写成打油排律难度不同,只要注意一下结构切换就可以了,现场演示一下,我现在坐在自己的家的沙发上,边上有可乐,有香烟,有手机,还放着音乐,便以此为资料,拼一个排律打油,也不配是打油,只是押韵的句子罢了,不过句句好像对仗就得了!

正是黄昏初九时,无复庭柳两三枝。

可乐桌前犹薄味,青衣榻上已油脂。

扰扰烟香空是雾,哒哒键盘乱如棋。

答得悟空排律问,写将小可打油诗。

起承无非平水字,去入何堪正韵词。

凑却拼之金与铁,偷来凑也屑同皮。

遥思宋玉秋成赋,近痛江淹痛化碑。

王谢风流旷南北,嵇阮潇洒异贤师。

渊明采菊桃源记,子建留妃洛神辞。

曾教飞扬独冠盖,谁谓草堂久奉祠。

卖炭翁中黄衫苦,遣悲怀里白衣痴。

莺啼南朝千百寺,雨隔白门半无题。

茅店鸡声双征铎,红楼别夜独河堤。

大江东去念奴尽,仓皇北顾望中疑。

小楼昨夜东风浅,薄雾浓云瑞脑迟。

已是酉未晚餐际,何堪秃笔后生亏。

无羞无耻应蝼蚁,半旧半真岂狐狸。

苦笑今生无此命,长歌久病更何医?

焉无未许些斯语,亦有再加个所思。

真费事呀,四点多写的,中间做菜做饭吃一顿,丫七点了。懒得检查平仄粘对重字了,反正写成了屎,谁踩到谁倒霉!


亦有所思


【潮落残霞静//月生古渡迷】

排律诗可以试着写一写就当作锻炼,我虽然也写过一些排律,但水平有限。附几首:

古树罩亭台,盘枝鹭鸟来。

青江腾雾气,白塔隐岚埃。

小徑堆黄叶,峭岩蔓碧苔。

秋花怜淡态,晨柳表微哀。

彼岸舟船泊,临堤草木偎。

衰苇穿蛱蝶,苍岭势崔嵬。

浩浩烟云意,迎风带雨回。

一一晨游阆中五吉关至南津古渡口

夢逐煙臺浪,思飄若耶溪。

江南梅雨夜,鲁北海雲期。

潮落殘霞靜,月生古渡迷。

虔懷登禹廟,悲意瞻台基。

甲午硝烟散,春秋霸业凄。

中華皆故土,南北各爭奇。

一一配憶煙臺、绍興二地舊游

禹庙:绍兴城外有大禹陵。越国故都,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之处。

台基:烟台滨海路临大海处有北洋水师炮台。

秋風吹送木蘭舟,夜雨蕭蕭古渡頭。

心斷離情言有恨,寒添醉意語無憂。

冷辉將落千峯靜,晨日初昇萬壑幽。

起望方知山水異,霜侵更念歲華酬。

白雲生處佳人遠,地闊江寛何所求?

一一秋夜心寒冷/晨起霜白地








白溪釣客


非常喜欢律诗。律诗的难度一在言之有物;二在韵律合格;三在平仄对仗,要写出好的律诗自然是难的,非常难,需得对仗押韵平仄入律,还要言简意赅融清于景,古人有“一字师”的说法,可见其难。

有云:杏月初试五七律,消磨沈腰复潘鬓,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

拙作若干,博方家一笑。

《五律.夜思》

日暮江天晚,鸟归群岭惊。

雾迷云影暗,雨润远山清。

风隐浪难起,舟轻波亦平。

彷徨非我意,今夕月尤明。

《五律.月》

山高风自劲,水阔浪难平。

曾遇雪霜傲,又逢松竹清。

虫鸣何喁喁,鸟语复嘤嘤。

忽见一轮月,独行千古明。

《七律.出征》

啾啾啼鸟惊春晓,

沥沥西风拂杏黄。

忽报荆州起烽火,

将军飞马渡残阳。

凉凉白露俱含泪,

莽莽苍山尽染霜。

前度琴箫尤在耳,

如今何处觅周郎?

以下三图为景,抛砖引玉,还请诸师不吝赐教。





江州唐宋


【潤】

芦芽渐露雁飞临,

陌野荷塘着色深,

絮风吹过抹新绿,

虫熙蛙攘复一春;

套盏水冷酒尚温,

人心遍看对难分,

且把闲情抵逸趣,

笑对愁思醉余痕;

花尽叶茂未急看,

散瓣堕地舞残身,

喜雨应时悄悄落,

不觉豌蔓绕柴门。

青鹏.2019.春日.雨









青鹏1978


我还是比较喜欢排律诗的,难度肯定有的。

排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难度看起来还是蛮大的吧 😏



小汪医生


喜欢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有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下面附一首我写的诗:

山居有感\r\r

雾锁连山山锁雾,\r

此景何必待日出;\r

怎能骑得飞天马,\r

数数仙山有几处。


诸葛暗亮


写得好的排律我自然是喜迎的。但由于排律相比律诗要求更多,所以历史上优秀排律不多。排律,可以说是一种扩大了的律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句法韵律要求与律诗一样严格。押韵也要求用平声韵,每联都押,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所以它比一般的律诗创作难度要大一点。当然,任何一种诗体写好了,都不是易事。


忻州茂哥


挥毫排律非易事,聊做打油反掌间。

写成诗肯定是难的!至少小可写的排律是没有资格称之为诗的。但是

写成打油排律难度不同,只要注意一下结构切换就可以了,现场演示一下,我现在坐在自己的家的沙发上,边上有可乐,有香烟,有手机,还放着音乐,便以此为资料,拼一个排律打油,也不配是打油,只是押韵的句子罢了,不过句句好像对仗就得了!

正是黄昏初九时,无复庭柳两三枝。

可乐桌前犹薄味,青衣榻上已油脂。

扰扰烟香空是雾,哒哒键盘乱如棋。

答得悟空排律问,写将小可打油诗。

起承无非平水字,去入何堪正韵词。

凑却拼之金与铁,偷来凑也屑同皮。

遥思宋玉秋成赋,近痛江淹痛化碑。

王谢风流旷南北,嵇阮潇洒异贤师。

渊明采菊桃源记,子建留妃洛神辞。

曾教飞扬独冠盖,谁谓草堂久奉祠。

卖炭翁中黄衫苦,遣悲怀里白衣痴。

莺啼南朝千百寺,雨隔白门半无题。

茅店鸡声双征铎,红楼别夜独河堤。

大江东去念奴尽,仓皇北顾望中疑。

小楼昨夜东风浅,薄雾浓云瑞脑迟。

已是酉未晚餐际,何堪秃笔后生亏。

无羞无耻应蝼蚁,半旧半真岂狐狸。

苦笑今生无此命,长歌久病更何医?

焉无未许些斯语,亦有再加个所思。

真费事呀,四点多写的,中间做菜做饭吃一顿,丫七点了。懒得检查平仄粘对重字了,反正写成了屎,谁踩到谁倒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