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山海經》被稱為“地書”,還有更離奇的“天書”和“人書”


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籍浩如煙海,凝聚了華夏上古先民的智慧,能流傳至今的極少。比如以下3本古籍,幾千年間的文人學者人人皆讀,但大多數卻讀不懂。它們是《易經》、《山海經》和《道德經》,也被稱為“天書”、“地書”和“人書”。

《山海經》被稱為“地書”,還有更離奇的“天書”和“人書”

歷史古籍

“天書”是描述自然真理和宇宙理論的書籍,也是漢字產生以後的第一本書籍。上古時代,華夏先民祭祀天帝、崇尚鬼神,對天地萬物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易經》就是這種上古理論的精華。

許多古代學者認為,《易經》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著作,或者是周文王創作的《周易》,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按照《易經》的文字表述和理論複雜程度,這應該是夏朝以後的書籍。民間傳說也認為,《易經》作者並非某個人,而是夏朝、商朝和西周等上古三代哲人智慧的結晶。

《山海經》被稱為“地書”,還有更離奇的“天書”和“人書”

易經

不管怎麼說,《易經》的確是一本難懂的“天書”。它巧妙地解釋了宇宙萬物的本質,以“陰陽變化”和“八卦運轉”來解釋自然規律,使4千年前的古人脫離了原始矇昧,也奠定了中國“無神論”的基礎。

“地書”是描述山川地理和奇鳥異獸的書籍,是上古先民對自然環境的探求興趣。這本“地書”就是上古奇書《山海經》,一本古老的神話、地理、歷史、民俗和醫藥類百科全書。有一種說法認為,《山海經》原本是《山海圖》,它來源於夏朝大禹治水時繪製的《河圖》。也就是說,《山海經》可能與《易經》的《河圖洛書》同根同源,只是側重描述的內容不同而已。

《山海經》被稱為“地書”,還有更離奇的“天書”和“人書”

山海經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完整還原了上古時代的生活環境。《山海經》記載了上古神話、中醫中藥、原始民俗、山川地理、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歷史人物等,無論哪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能從《山海經》的研究中獲得成果。甚至連國外的科幻小說作家,都能從《山海經》裡獲得創作靈感。不少美國大片刻畫的異獸形象,都是借鑑了中國奇書《山海經》。

“人書”是完善人倫道德的哲學理論,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2600多年前,西周圖書檔案管理員老子,一夜之間寫成了5162字的《道德經》。《道德經》堪稱中國的《聖經》,它敘述了修身、治國和養生之道,是中華文化的哲學理論基礎。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產生,以及中醫理論的完善,也與《道德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山海經》被稱為“地書”,還有更離奇的“天書”和“人書”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裡所謂的“道”,是建立在“人道”基礎上的“自然之道”和“宇宙之道”,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又強調了對自然萬物的“敬畏之心”。《道德經》裡所謂的“德”,是無私、謙讓、尊禮和淡泊的美德,也是華夏民族安身立命,幾千年繁衍生息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