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青海印象(短章)


青海印象(短章)

驕陽

一出西寧火車站,明晃晃的日頭就撲面而來,熱情得就像站外接客的那些旅行社導遊一樣。熾烈的陽光恰如勁弩齊發,無數光的利箭唰唰唰投射到我的臉上、背上、手臂上……任何一處裸露在外的肌膚都不能倖免……幾乎就在短短十秒鐘之內,皮膚迅即經歷了由溫暖到熾熱再到灼痛的一系列感覺過程。再不敢於空曠無遮蔽處行走、站立,我閃身躲進路邊的樹蔭下,唉,人一下子清涼起來……眯眼抬頭,望著那一碧無垠的睛空,長舒口氣。天空,一絲雲翳全無,只袒露著瓦藍瓦藍的底色,如同一方無窮大的青色的緞子,覆蓋著青藏高原之上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池。

青海印象(短章)

西寧火車站

湟水

傍晚,駐立五一路的湟水河大橋上,俯視橋下,寬廣的河道內只半邊有水,水流湍急、泥沙俱下、渾濁不堪,由余暉滿天的西方崇山峻嶺間奔騰而來,衝過橋下,又往東呼嘯而去,勢不可擋……猶如高原上的牧馬漢子,縱馬馳騁,粗獷的外表下透出骨子裡的陽剛,非江南溫婉綿長的小河小溪所能比擬。這水,來自百公里外青藏高原的包呼圖山,春夏之交,冰雪消融,匯聚成河,乃為湟水,是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支流,370公里的流程大部流經青海。湟水流經之地,是高原人自古以來繁衍生息的搖籃,湟水因而被稱為青海的“母親河”。西寧地處湟水谷地,自城北穿城而過的湟水,為這座粗砥的高原之城平添了幾分靈動的氣質。

青海印象(短章)

湟水

東關清真大寺

離寺老遠,就可見清真大寺兩個標誌性的宣禮塔巍然聳立。寺始建於明初,為西北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因坐落於西寧東關大街,故得名。因為不是禮拜時間,寺內的信眾並不算多,三三兩兩進出的多是揹包客。進大門後的廣場兩側,有分別以阿拉伯文和漢文鐫刻的明太祖碑亭,上刻銘文:“乾坤初始,天籍註名。傳教大聖,降生西域……降道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聖人。”與那些純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不同,東關清真大寺的建築風格兼具伊斯蘭和我國古典建築特點,寺內主體建築禮拜大殿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而殿內遍鋪地毯,清靜素雅,寬敞明亮,又透著濃濃的伊斯蘭風。單就建築而言,東關清真大寺可謂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是伊斯蘭教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青海印象(短章)

東關清真大寺


塔爾寺

白塔、金頂、黑窗、飄揚的經幡…….不遠處,一大群建築高低錯落地散佈于山坳間和山坡上——塔爾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青海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相傳宗喀巴大師誕生後,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宗喀巴16歲去西藏學經,六年後其母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髮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為學佛決意不返,只覆信道:“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次年,其母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初時只有一座聖塔,後幾經擴建,形成了如今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規模的塔爾寺。六百多年過去了,塔爾寺,你還能記得當年慈母思兒的淚珠嗎?古來能成大事者,莫不堅心忍性至斯。一嘆。

青海印象(短章)

塔爾寺

拉雞山

拉雞山又名拉脊山,最高峰海拔4524米,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界山。山名是藏語的音譯,翻譯成漢語是“鷹飛不過去的地方”。山之北坡奇峭險峻,山岩多有裸露,雖然時近盛夏,高處仍有白雪覆蓋。南坡平緩,是當地著名的高山牧場,隨處可見一群群黑色或白色的犛牛徜佯其間,悠然自得。我們從山的北坡驅車盤延而上,開始車窗外還是陽光燦爛,漸次有小雨淅瀝,不久又聽到小顆的冰雹啪啪打在車窗上的聲音……等到達3800餘米的拉雞山山口時,窗外已是霧霰瀰漫、山風凜冽。鑽出車外拍照,裹上衝鋒衣兀自覺得寒意逼人。回望來時上山的公路,但見鉛雲低垂,千峰萬壑之間一條蜿蜒曲折的灰色“哈達”伸向無窮遠處。此情此景,古人詩境所無。

青海印象(短章)

拉雞山

青海湖

青海湖不是突然出現在視界裡的,剛開始,它只是地平線極遠處若有若無的一抹藍痕,在同樣湛藍的天際線襯托下,幾乎可以被忽略。等車子開上環湖公路後,你才發現,哦,那抹藍痕原來就是一湖碧水哇,青海湖到了!但這時,你離真正的湖邊其實還有近千米的距離,你聽不到濤聲,也見不到湖水拍打岸邊礁石激起的白色的浪花。這時的青海湖於你彷彿只是靜止的景物寫生畫,只是由於視線的錯覺,那抹藍痕似乎已經擴大而為一面藍色的水牆了,在不遠的地方與你默然對視,一路相隨。只有當你終於停車,慢慢走近它,青海湖才真正在你的面前生動起來:輕柔的浪濤一次次地親吻你的腳背,泛起白色的水沫。近旁的湖水,無色透明,水下的鵝孵細石看得一清二楚;遠處的湖面青碧無垠,片帆全無,宛若大海。湖面上,時有鷗鳥飛掠,偶爾發一兩聲長長的鳴叫聲。湖水略有點涼,用手指沾了點湖水入嘴一嘗,只覺微鹹,沒有海水的那種苦澀感,看來雖然號為“青海”,畢竟後面還跟著一個“湖”字啊。

青海印象(短章)

青海湖


祁連山草原

從剛察縣前往祁連縣,再由祁連縣去往門源縣,途經都經過一大片一望無際水草豐茂牛羊遍野的草原,司機曾師傅介紹說,這裡就是青海最好的草原——祁連山大草原,在祁連山南麓東西綿延有幾百公里之廣。記得以前中學地理教科書上講到祁連山,多半隻提及它北麓的河西走廊,大漠戈壁飛沙走石……讓我一直以為祁連山周邊地區都是貧瘠乾旱的不毛之地,不曾想竟如此別有洞天!史載,祁連山一帶原是匈奴故地,當年漢武帝派霍去病率精騎數萬出北地郡,越過居延海,在祁連山麓與匈奴激戰,殲敵3萬餘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匈奴人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是啊,失去如此豐饒的草原,匈奴人又豈能不大放悲聲?讀萬卷書必須還得行萬里路,信然。

青海印象(短章)

祁連山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