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龙岩二三事

龙岩,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也可称之为闽西。说到龙岩,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充满客家特色的住宅,永定土楼,又或许是革命红色遗址,古田会议会址,想到客家特色美食。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连城白鸭,又或是九厅十八井,或者是名俗活动,走古事。

龙岩二三事

连城白鸭,1999年被国家禽业专家誉为“优秀稀有的地方种质资源,鸭类中的国粹”、“全国唯一药用鸭”。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开窍、宁心安神等药理作用。该鸭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十余种微量元素,具有宁神开窍、健脾护胃、养颜补肾之功效,其口味独特,肉汁鲜美,为鸭中极品。

龙岩二三事


连城白鹜鸭的获得的荣誉

清朝被列为“贡品”。

民间用于治疗麻疹、肝炎、无名低烧高热和痢疾,

近1999年连城白骛鸭被国家级禽业专家誉为“优秀稀有的地方种质资源,鸭类中的国粹”、“全国唯一药用鸭”;

2000年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称号“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001年连城县被“白鸭(白鹜鸭)之乡”。

2002年连城白骛鸭被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绿色消费推荐产年来,临床证实是缓解癌症患者病情,延长生命的首选食品。

2011年成为土巴巴生态菜篮子的供货商。

连城也被命名为“中国连城白鸭之乡

连城白鸭的品质好,药用价值高,炖汤成为最好的选择,加上几味药材,炖上一小时,清甜美味的白鸭汤就好了,既美味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龙岩二三事

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与土楼强调平等,淡化等级辈分的居住模式不同,九厅十八井式建筑十分强调"先后有序

龙岩二三事


培田的官厅建于明代,距今三百多年,为五进后楼阁式九厅十八井建筑,是吴氏宗族接官迎宾之所。官厅门前有照墙、月塘;正门左右石狮雄踞、旗杆高耸;正厅天井砌接官甬道,厅内置“三泰阶”分五品上下;左右窗屏雀替雕花,梁间镏金镂空雕刻,整个建筑庄重肃穆富丽堂皇;厅后还有楼阁用以藏书课子。官厅集政、经、教、居为一体,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龙岩二三事


龙岩二三事

走古事

走古事是福建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属于客家人闹元宵的盛大活动,在连城、永定县区、长汀县涂坊镇盛行,尤以连城罗坊蔚为壮观。相传,昔日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罗氏十四祖才徵公为清朝举人,曾任陕西宁州知府,湖南武陵县知县,卸任返梓时,就把流传在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自此相传至今。 当地九大房族,各出一棚古事(实际上只有七棚古事)。每棚古事由房族挑选身体健壮、胆量大的八岁左右男童两名,按戏剧内容装扮,勾画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护将。

每年春节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上山锻炼脚力,到正月十三日始斋戒(罗坊话称“封斋”)三天,十三日晚净浴换机关报草鞋,抬着“古事”,以天官领路,跟随“古事”七棚,后有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乐队,一路鸣铳,来到罗坊的屋背山坪(连城县661县道罗坊上罗段)。在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游客的围观中,一个个精神振奋,呼喊着开始竞赛。

龙岩二三事


正午,“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先泼水透湿,然后响三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竞争激烈。正月十五日正午二时许,“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先泼水透湿再将两岸游客泼湿视为吉利,然后响三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竞争激烈。此时,河两岸、桥上下挤满了人,场面十分壮观。除天官一棚不能超越外,后棚苦能超过前棚,则视为吉利,于是抬夫拼力而为,不顾天赛水深,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绪异常高昂,为走“古事”之高潮,抵终点河边方台而止,至此,走“古事”结束。

龙岩二三事


龙岩二三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