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易经为群经之首,她是中华文化的根,既是哲学人文发展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的生发源头。

易经也是古代科举必考科目之一,只要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下至童生、秀才,上至举人、翰林无不精通易学。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朝廷大臣微服私访,都扮演的是算命先生,这说明这些科举考试佼佼者都精通易学术数。

我们广大易学爱好者要牢记,想在易学上有所建树,或者自我提高,就要历史天文地理数学甚至解析几何等等都要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领会。

墨子是科研专家,几千年前就发现了透镜倒影;道家炼丹都是化学高手;徐霞客是地质地理大家;朱熹自建观象台;邵雍方圆图天地通神。河图洛书更是神机无限!

可惜,我们大多数易学爱好者只浮在水面,少有求知探索的精神。有的甚至把背记以前盲人混饭吃的口诀为荣。

这篇文章我们只浅显的谈谈易学中的数理。

我们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荡产生64卦。这是一个几何梯数递增。几何梯数的递增效应很可怕。有一个故事,国王为了奖励大臣,让大臣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礼物,有的要珠宝,有的要美女,却有一位大臣做了一个有50个方格的盒子,对国王说:请陛下赏赐我一些粮食吧,在第一个格中放一粒米,下一个格是上一个格的两倍。国王一听,第一感觉这太便宜了吧!谁知按照这个要求把粮库里的米全放进去也不够!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这个一生二、二生四的数理结构是线性的,指向一个无限递增的方向。

只是无限的递增是不能反映宇宙发展运动的,宇宙再无穷无尽,也架不住几何梯数的递增,总有满的那一天。人生、事件、自然等等万物都不是无限增长发展的,都是生老病死、生长旺衰、周而复始的。这是一个圆周运动的数理。

这就必须引入圆周的概念,圆周为什么是360度,而不是500度、600度呢?因为把圆周6等分很容易,6等分后弦长等于半径。而且360可以整除2、4、6、8、9、12、24。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邵雍发现了这个可以把线性递增的数理与圆周结合体现周而复始的自然真谛的方法。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方圆图等等龙图诞生,非常巧妙的把老祖宗的易经发扬光大,做到了易与天地准。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由此,把中华传统中的十二经脉、十二地支、十二月相、十二生肖、十二宫、十二星次、28星宿、24山、48局、24节气等等各种神奇的12,统一到了一起,就像牛顿的三大定律统一了力学!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易学文化中蕴含的数理结构


西方的占星学同样把周天划分为12宫位,定位12星座。也是同样的道理。更令人惊讶的是,西方占星学中12宫位命局三角组合与我国传统的地支三合局也有相同之处。而且据考证,中国的12星纪名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摄提格、赤奋若......这些词历朝古书也有解读,比如摄提格解读为: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难免牵强附会!其实这十二星纪名称是从中东地区的语言音译过来的,没有实际的汉语意思。就像佛学中的音译:般若波罗蜜多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