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冲淡清丽的意境。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此词咏木芙蓉。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

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秋日的清晨,芙蓉在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在清霜中,在明月下,那微斜的红花、淡黄的小蕊,是多么鲜明美丽,真的要叫春天回转了。

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

全词以写景起调。接着抒发愁思。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穿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

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

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 ,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词作于元祐八年,作者流寓荆州。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 ,情溢于词,韵传字外。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 。词中借景言情 ,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一首托为思妇怀念远人的词。作者于熙宁六年冬,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迟留未归,有感而写此词。上片说去年离家是在飞雪似杨花的冬天,现在已是杨花似雪的暮春,尚无返回的消息。

巧妙地把眼前的杨花与去年的雪花联系起来。下片写对酒邀月,明月却偏照着画梁双燕,衬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凄凉。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长安古道蝉乱嘶,高柳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十六首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太常引》《玉腊梅枝》等。

调见北宋晏殊《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为创调之作,因以为调名。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的恣意游乐。

一说北宋柳永词为创调之作。因词中有"贪迷恋、少年游,似恁疏狂"句,取"少年游"三字为词调名。《乐章集》亦有此调。

格式:

1.正体: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晏殊《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为代表。

2.变体一: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以李甲《少年游·江国陆郎封寄后》为代表。

3.变体二:双调五十一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柳永《少年游·日高花榭懒梳头》为代表。

4.变体三:双调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柳永《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为代表。

5.变体四: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周密《少年游·帘销宝篆卷宫罗》为代表。

6.变体五: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杜安世《少年游·小轩深院是秋时》为代表。

7.变体六: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以向子諲《少年游·去年同醉酴醾下》为代表。

8.变体七: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姜夔《少年游·戏平甫》为代表。

9.变体八: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以韩淲《少年游·玉腊梅枝》为代表。

10.变体九: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两平韵。以晏几道《少年游·绿勾栏畔》为代表。

11.变体十: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以杜安世《少年游·小楼归燕又黄》为代表。

12.变体十一: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以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为代表。

13.变体十二: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晏几道《少年游·西楼别后》为代表。

14.变体十三: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杨亿《少年游·江南节物》为代表。

15.变体十四: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以晁补之《少年游·当年携手》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