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詞以深秋的長安為背景,觸目傷懷,抒發了詞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離愁別恨。全詞不事雕琢,採用白描手法,營造出一種低沉蕭瑟而又沖淡清麗的意境。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此詞詠木芙蓉。秋風蕭瑟,落葉紛紛,而芙蓉花卻獨自開得分外豔麗。這不畏嚴霜的木芙蓉象徵著愛情的堅貞、高潔,因此詞人要特地把它留贈給自己的意中人。

西風悽緊,庭葉飄零,渲染出清秋蕭索的氣氛。秋日的清晨,芙蓉在枝梢簇集一處,淡雅美麗。在清霜中,在明月下,那微斜的紅花、淡黃的小蕊,是多麼鮮明美麗,真的要叫春天迴轉了。

把這凌霜耐冷、獨傲秋庭的花兒送給意中人,實際上寄託著作者對堅貞高潔之品德的肯定與讚賞。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此詞抒離別怨情,上片分寫雲、水,以水雖離多而終能相逢、雲雖無定猶能到夢中,為下片反襯作好鋪墊。過片總雲、水言之而又能翻進一層,說人意薄於雲水。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在長安東灞橋這一傳統離別場所與友人別時的離愁別恨和懷古傷今之情。全詞通過描寫富有寓意和韻味的景物來表達悲愁與離愁、羈旅與感昔的雙重惆悵,使人觸景生情,見微知著。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蔣捷的這首詞是和其《虞美人·聽雨》一樣,是其對己身世和生平的自敘性文字。這首詞在表達了更為婉約些。它用一種閒適、淡漠的表面,以瀟灑而輕逸的筆調寫出內心的隱痛。

全詞以寫景起調。接著抒發愁思。蔣捷世屬宜興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從骨子養成一種名士風流的氣概。但朝代的更換,使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詞只好在吟花賞月表示出對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這首吟草詞卻不沾不滯,以意貫穿全詞。通過寫草色來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

這首詞的上半闋繪出了一幅純淨明麗的陽春煙景:春風吹綠了芊芊的芳草,在飄動的白雲映襯下顯得那樣蔥翠可愛。蒙茸的草地伴隨著流水伸向天際,花瓣輕輕地灑落在草上。這是多麼迷人的芳景!

即使追尋到夢裡也並不圓滿,也只是一個悽迷的短夢而已。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李師師是宋朝時極為著名的歌女,周邦彥是大學士,常到李師師處遊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來到李師師家中,周邦彥急忙躲到床底下。

道君帶來一個產自江南的新橙,與師師共同品嚐,周邦彥聽得清清楚楚,事後就作了這一首詞。

這首詞乃感舊之作。上片描繪室內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這是實寫。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前者用實物烘托室內溫馨氣氛,後者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曲折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詞借詠春草而賦別,抒寫離別相思之情。詞的上片寫主人公憑欄遠眺的感受 ,引出離別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離別相思的典故,使離愁別緒進一步深化。全詞以寫意為主,全憑涵泳的意境取勝。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詞作於元祐八年,作者流寓荊州。詞中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別,情牽舊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發重聚的歡娛。

全詞於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極為濃烈深摯。所寫乍看好象是記眼前之事,實則完全是追憶過去 ,情溢於詞,韻傳字外。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 。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詠梅之作。全詞以寫景始,以抒情終,通過風雪交加之際不畏風刀霜劍的梅花這一物象,抒寫了作者別有懷抱的人生感慨 。詞中借景言情 ,即景發感,營造出一個深婉蘊藉、若即若離、空朦柔美的意境。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一首託為思婦懷念遠人的詞。作者於熙寧六年冬,自杭州至鎮江,到次年春尚遲留未歸,有感而寫此詞。上片說去年離家是在飛雪似楊花的冬天,現在已是楊花似雪的暮春,尚無返回的消息。

巧妙地把眼前的楊花與去年的雪花聯繫起來。下片寫對酒邀月,明月卻偏照著畫梁雙燕,襯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淒涼。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長安古道蟬亂嘶,高柳不似少年時。《少年遊》十六首

《少年遊》,詞牌名,又名《小闌干》《太常引》《玉臘梅枝》等。

調見北宋晏殊《珠玉集》。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為創調之作,因以為調名。調名本意即詠懷少年的恣意遊樂。

一說北宋柳永詞為創調之作。因詞中有"貪迷戀、少年遊,似恁疏狂"句,取"少年遊"三字為詞調名。《樂章集》亦有此調。

格式:

1.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晏殊《少年遊·芙蓉花發去年枝》為代表。

2.變體一: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兩平韻。以李甲《少年遊·江國陸郎封寄後》為代表。

3.變體二:雙調五十一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柳永《少年遊·日高花榭懶梳頭》為代表。

4.變體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柳永《少年遊·一生贏得是淒涼》為代表。

5.變體四: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周密《少年遊·簾銷寶篆卷宮羅》為代表。

6.變體五:雙調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以杜安世《少年遊·小軒深院是秋時》為代表。

7.變體六:雙調五十字,前段五句兩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以向子諲《少年遊·去年同醉酴醾下》為代表。

8.變體七:雙調五十一字,前段六句兩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姜夔《少年遊·戲平甫》為代表。

9.變體八:雙調五十二字,前段六句兩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韓淲《少年遊·玉臘梅枝》為代表。

10.變體九: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六句、兩平韻。以晏幾道《少年遊·綠勾欄畔》為代表。

11.變體十:雙調五十一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以杜安世《少年遊·小樓歸燕又黃》為代表。

12.變體十一:雙調五十一字,前段六句兩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以蘇軾《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為代表。

13.變體十二:雙調五十一字,前段六句兩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以晏幾道《少年遊·西樓別後》為代表。

14.變體十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六句兩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以楊億《少年遊·江南節物》為代表。

15.變體十四:雙調四十九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以晁補之《少年遊·當年攜手》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