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湘潭故事丨袖珍学校“变形记”

“今天大课间,我们一起来跳曳步舞好不好?”“好!”伴随着动感的音乐,4名老师领着15名学生,欢快地跳动着双脚。或许是因为节奏太快,孩子们的舞步渐渐变形,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欢快的一幕,发生在湘潭县锦石乡剑峰学校——一所几度面临撤并的乡村小学。幸而,因为有两个“傻子”的存在,它保留了下来,并且实现了蜕变。

主动返聘的退休教师

“刘老师,您退休了,这学校还能办下去吗?”2013年上半年,已经57岁、即将退休的剑峰学校老师刘新群,经常会被家长这样问道。刘新群总是笑着回答:“放心,肯定会办下去!”

剑峰学校是锦石乡东剑村唯一的小学,因为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生源较少,一直没有教师愿意过来任教,只有本村人刘新群在独自坚持。她一退休,学校就可能因为没有老师而撤并,现有的学生就要到八九公里外的其他小学读书。

虽然,刘新群总是给着家长们肯定的回答,但她向上级递交的派驻老师的请求,却一直没得到肯定的答复。没有退路的刘新群萌生了一个想法:主动返聘,延迟退休。

“你怕是有点傻,好不容易退休了,还回去累死累活做什么!”回到家,刘新群刚和老伴一商量,就被说道了一顿。“我一走学校就可能撤掉,那些学生要走好远才有书读,换成是你孙,你舍得不?”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刘新群终于说服了老伴和子女。

2013年下半年,本该退休的刘新群又回到了学校。除了正常教学,刘新群每天一大早都要对学校进行清扫。上午11点多,她还要在上课间隙,去给孩子们热中餐。“家长中午来送饭,太麻烦了,所以都是孩子带饭到学校,我再帮他们加热。”

就这样,刘新群既当老师又兼“保姆”又干了三年。

从城返村的85后女教师

2015年,小学毕业于剑峰学校的85后女教师欧阳建华回到母校支教。一进校门,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校舍大半变成村部,操场上长满杂草,全校只剩下刘老师带着几名学生。她的到来,让孩子们十分兴奋与好奇,大家迅速围过来向她问好。这让欧阳建华感到一丝欣慰。

2017年,返聘的刘新群老师已经年满60岁,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学生们,剑峰学校再次面临撤并的危险。这时候,锦石乡中心校负责人找到欧阳建华,希望她能到剑峰学校任职。

去,意味着夫妻俩可能要长时间异地分居。不去,剑峰学校可能真要被撤并!拿不定主意的欧阳建华决定和家人商量,在长沙工作的丈夫坚决反对:“别人都是往城里走,你从城里回乡里,再回村里,是不是有点傻?”而担任着东剑村村主任的父亲欧阳国民则极力支持说:“你回剑峰教书也挺好,爸妈都在村里能给你一些照应。”

有着父母作后盾,再回想起支教时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欧阳建华决定:回剑峰!

笑声满满的袖珍学校

留下来的欧阳建华觉得,剑峰学校光存续下来还不够,还得让它从“面子”到“里子”都有新变化!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欧阳建华争取到上级教育部门和村里的支持,申报了合格校园项目:整改校舍、装修教室、硬化操场、搭建雨棚……合格学校的创建让学校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欧阳建华申请临聘了三位老师,她自己也利用休息时间,对新教师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在她的努力下,剑峰学校的软硬件都有了很大改善。

不过,欧阳建华又发现了新问题: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缺乏安全感、不够自信。

2018年上半年,是欧阳建华的产假。刚坐完“月子”,她就出现在了校园里,因为她想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正在哺乳期的欧阳建华,一边指导学生排练,一边哺育小孩,忙得团团转。

当年的6月1日,剑峰学校举行了近10年来首次“六一”文艺汇演。几名老师领着12名学生,表演了歌曲、舞蹈、朗诵等10个节目,每个学生都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当天许多家长看完演出对我说,自己的孩子从没像今天这么自信快乐过。”欧阳建华说,如今,“六一”儿童节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

“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缩小这里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让他们享受到公平教育。”欧阳建华说,虽然现在全校只有15个学生,但是她希望孩子们每天都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希望剑峰学校能永远、好好地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