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粵韻濠情|馬有禮:粵澳互補將為高水平開放探新路

粵韻濠情|馬有禮:粵澳互補將為高水平開放探新路

澳門半島中心地區,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綜合體首期工程將於今年底竣工。未來,中葡論壇將在這裡舉辦。早在2006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向中央主要負責人寫信提出,發揮澳門優勢推進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和非洲的經貿合作,為內地民營企業走向世界做好服務。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速,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已成為澳門的重要定位和使命之一。

風雲際會、歷史變遷,1941年到澳門發展的馬氏家族不僅是澳門歷史的重要見證者,更是迴歸以來的重要建設者。參與澳門立法、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帶領澳門中華總商會開展粵港澳大灣區交流活動、建設中葡商貿中心……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的身影頻頻出現。

“澳門20年的快速發展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行得通、辦得到的,更是成功的、效果顯著的。”近日,馬有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澳門發展成果得來不易,既得益於“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改革開放帶動,也有賴於各界同心協力、迎難而上。

馬有禮期待,未來澳門能進一步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作用,服務內地政府、企業與更多葡語系國家深化經貿合作。其中,粵澳兩地更應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發揮好互補性優勢,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聯互通,為新時代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探索新路。

20年快速發展證明“一國兩制”是成功的

南方日報:作為澳門迴歸儀式的親歷者,您在迴歸當天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馬有禮:我記憶力很好,還記得迴歸那天很冷,零點剛過,我看著父親隨中方代表團站在主席臺上,參與交接儀式。臺下見證的2500人面上仍然平靜但內心激動。交接在莊嚴的氣氛中完成。隨後,我作為候任澳門行政委員會委員,馬上乘車去參加特區政府成立大典,途中看到街上的澳門警察已換了新警徽,上面有特區政府標誌。就職宣誓時,我們又緊張又激動,感到責任重大,澳門將在我們這代人手裡翻開新的一頁。

第二天,澳門各界代表和市民在關閘歡迎解放軍進駐,可謂萬人空巷、群情振奮,人群從關閘延綿到駐軍的龍城大廈。當天,我父親還送了一塊牌匾給解放軍。父親一生愛國愛澳,黨和國家及澳門社會對他的高度評價,讓我深受鼓舞。這些記憶對我觸動很深,20年來,我始終牢記這份責任和使命,兢兢業業為祖國、為特區政府、為澳門市民服務。

粤韵濠情|马有礼:粤澳互补将为高水平开放探新路

南方日報:澳門迴歸20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馬有禮:澳門20年的快速發展證明了一件事,“一國兩制”不僅是行得通、辦得到的,更是成功的、效果顯著的。在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了澳門發展奇蹟,實現經濟騰飛和民生安定,韌性更強。

我梳理了幾個數據,從1999年迴歸前到2018年,一是澳門GDP從519億元(澳門元,下同)增長至4447億元;二是人均GDP從12萬元增長至67萬元,排名世界前列;三是年入境旅客從700萬人次增長至3500萬人次;四是總體失業率從6.3%下降至1.8%;五是財政儲備幾乎從零開始,現已增長至5056億元。而且現在我們已實施15年免費教育,高等教育水平、醫療衛生設施、人均預期壽命、養老質量等都有大幅提升。這些成果得來不易,既得益於“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改革開放帶動,也有賴於澳門各界同心協力、迎難而上。

從“彼此做生意”到“攜手引進來走出去”

南方日報:迴歸20年來您為加強澳門與內地經貿合作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馬有禮:我一直關注中葡、中非關係。2006年,我父親寫了一封信給中央主要負責人,提出利用澳門推進中國與非洲、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當時我也提出,澳門不能光靠旅遊博彩業一枝獨秀,還要加快開拓多元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國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澳門應當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發揮自身平臺優勢,為內地民營企業走向葡語系國家和非洲國家做好服務。

到了今天,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已是澳門的重要使命。今年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體將在澳門落成,為“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的與會國提供經貿、金融、旅遊教育及文化等領域的服務交流平臺。我們非常希望內地政府和企業可以多用好這個平臺,與更多葡語系國家建立、深化經貿聯繫。

粤韵濠情|马有礼:粤澳互补将为高水平开放探新路

南方日報:當前澳門與內地經貿合作有何新特點、新趨勢?

馬有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三個定位,澳門元素和澳門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目前澳門與內地經貿合作正在產生新的變化和新的趨勢,我個人認為是從“彼此做生意”變成了“攜手引進來走出去”。澳門是自由港,資金流通自由、人才流通自由、旅遊業會展業發達、高等教育水平較高、與葡語系國家聯繫頻繁等,都是能與內地互補聯動、共謀發展的優勢。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現在已不僅是內部合作交流,更多是“攜手引進來走出去”,提升區域開放水平。

另外,澳門高等教育優勢比較突出,青年人才受教育水平高,多是專才;近年內地各類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多,與澳門有更多人才優勢互補的空間,應充分加強人才合作,發揮澳門高等教育優勢與內地創新人才優勢疊加的效應。

未來可共同推動“一程多站”旅遊路線

南方日報:當前澳門與廣東深化合作的前景與方向如何?

馬有禮:澳門各界一直都擁有愛國愛澳的傳統,尤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與廣東緊密聯繫,從供水、供電、供澳食品等民生保障,到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科教人才等都合作密切。目前,廣東在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科技創新等領域發展迅速,尤其廣州、深圳兩個核心城市優勢更加明顯。澳門的定位則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粵澳兩地有很大的互補空間,若能發揮好互補性優勢,促進彼此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聯互通,有望為新時代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探索出一條新路。

粤韵濠情|马有礼:粤澳互补将为高水平开放探新路

南方日報:粵澳深化合作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哪些作用?您對此有何建議?

馬有禮:未來,澳門可更多利用與葡語國家聯繫緊密的平臺優勢,深入拓展與廣東的合作,共同推動“一程多站”旅遊路線,帶動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同時,可建立聯機旅遊國際品牌,吸引更多葡語國家旅客通過澳門進入橫琴、進入廣東,共同打造世界級旅遊休閒娛樂中心。

我們更多在研究怎樣配合國家的腳步,解決制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問題。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澳門資源和橫琴平臺,打造大灣區獨特品牌,探索粵澳合作創新模式,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促進更多的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

此外,還應加快消除現存的壁壘和障礙,強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的充分有效組合,從而對國家經濟全局產生帶動和輻射作用。比如創新大灣區內的資金流通模式,減輕企業跨境融資負擔;讓在大灣區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更多地享受內地待遇等。

■人物寄語

迴歸20年來,澳門與祖國共成長,發展韌性更強了。我們要傳承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團結一致、不畏艱險,克服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我們要繼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充分發揮各自的制度優勢,提升區域開放和合作水平,建設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讓更多人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性在全世界來看都是罕見的,顯示了我國發展更加多元化、更加包容。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將極大惠及澳門,期待澳門政府、社會各界積極把握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努力開創下一個20年的澳門發展奇蹟。

【製片人】王溪勇

【監製】袁佩如 李赫 王良珏

【記者/視頻拍攝】陳曉 實習生 楊劉騮

【圖片】受訪者供圖

【剪輯】李赫 劉洋(實習生)

【作者】 陳曉;李赫

【來源】 粵港澳大灣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