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太白山的历史

为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城南约20公里处。南界洋县,东接佛坪,西南与留坝、凤县相连,海拨近4000米,“太白积雪六月天”向为关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的历史

其山名世由来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如美玉,时有紫气复之。”对太白山的崇高峻伟,古人描绘精彩。唐代诗人岑参在《宿太白》诗中说:“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李白登太白山的诗句有:“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韩愈在《南山》诗中也说:“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闲簉。”

太白山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有多种稀有动物,而且有数量庞大的植物种属。其中药用植物更具特色。“太白山上无闲草”就是对其中草药资源的真实评价。如今它是我国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太白山自然景观,神奇瑰丽,宏伟秀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数量众多。从眉县境内的远门口、营头、汤峪口三地,均可登山游览。

从远门口上山,道路险峻,人多视为畏途。但沿途景观很多。近山口1.5公里处,是三官池,池水清澈见底。经10余公里曲折溪径,直至大雪岩,沿途可见多处栈道遗迹。南行经接官亭后可至万笏山,其中一峰挺秀,耸人云表,名“独秀峰”。东南有黑风岭,也叫神会天。西南为奇险著称的松花坪,其地苍松夹道,又称“万木号风图”。再前有大壑落、水帘洞诸景。再向上有下板寺、二仙山、救苦岭、瘦鱼岭、上板寺、寒风岭、神洼、冲天岭、雷神峡、分天岭、孤魂洼。此外,还有金锁关、三山九牙、十二重楼等景观。

从营头口上山,路较好走。沿途景观依次有菩萨山大殿、高庙村凌云观、记载苏东坡祷雨奏请加封事略的宋代碑石、斗母宫、平安寺、明心寺、向阳寺、文公庙等,至神洼与前路会合。

汤峪口即近年所辟之太白山森林公园入口处。此处有凤凰泉温泉,俗称汤峪泉,温泉水温很高,接近沸点。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可医治皮肤病、风湿等多种疾病。据文献记载,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年间在此建造凤凰泉,作为避暑沐浴的地方,并设置凤泉县,以彰胜迹。唐时改名为“凤泉汤”,高宗、玄宗均数次来此沐浴避暑,盛况至极。该地现已建成疗养、游览胜地。从汤峪口入山,筑有公路可达松花坪。沿途景观依次有仙女出浴、铁壁天井、别有洞天、李白泼墨等处,其幽、险、神、奇、峻、秀,特色独具。

神洼以上山峰,因海拔高而森林绝迹,灌木亦渐消失,仅见稀有苔藓类植物。临近山顶,有“太白三池”,俗称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这些天然高山湖泊,系上古冰川活动的遗迹。

大爷海位于峰北,面积1.5公顷;二爷海、三爷海在峰南,面积分别为7公顷、2公顷。三池上下鼎列,池水清澈鉴发,深不见底。唐韩愈诗云:“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啣弯环飞,投叶急哺”。宋人朱弁《风月堂诗话》描述为“此湫林木阴森,水色湛然,鱼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间叶落,鸟辄啣去,远弃之,终年无一叶能堕波上者”。从大爷海上山约200米即至最高峰巅——拔仙台。台上有庙,有泉,俯瞰白云层叠,群峰环绕脚下,使人飘飘然有凌云驾雾之感,似乎真要拔足成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