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直接把皇位传给朱棣,这样岂不是可以避免靖难之役?

毒刺剑客


在朱元璋手中,朱棣是永远得不到皇位的,靖难之役的产生也不能全让朱元璋一人背锅。为什么说朱棣永远得不到皇位呢?因为比他优秀的皇子有很多。

朱棣正常继位的可能是非常渺茫的!

朱标的命运是悲惨的,如果他从西安回来后不生病,那么皇位必定是朱标的,别人动不了,也没有能力动。朱元璋很早之前就把朱标选为了接班人,并且一直悉心教导,手把手培养后继之人,只可惜朱标死了。朱标死后,太子之位空缺,其中最有可能做太子的就是秦王朱樉,再怎么排,马皇后生的三个儿子也会比庶子朱棣更有可能。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哪一个不是手握重兵,哪一个不是战功卓著,朱元璋曾在左顺门召见大臣,说道:“我都已经老了,太子又去了,现在该怎么办?”有一个学士叫做刘三吾的说道:“周制,嫡子死,立嫡孙!”朱元璋又问:“那燕王朱棣怎么办?”刘三吾说道:“若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秦王、晋王都懂父亲的意思,朱标是他亲任的接班人,就算死了,也应该有他的儿子继任。为了更加能符合宗法大宗,朱元璋将吕氏改为继室,其长子朱允炆便符合嫡长子的大宗,顺理成章的继任皇位。

为什么嘛朱元璋这么器重朱允炆?朱元璋曾经评价过朱允炆:宅心仁厚、颇有父风!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眼中,朱允炆身上是有朱标的影子的,一个曾经被亲任的太子有了风格、形象的继承人,那他必然是很让朱元璋开心。二来,朱允炆聪明好学,颇有政治才干,作为太子之后,朝中大臣纷纷倒向太子,这也是其巨大的政治优势!

靖难之役

朱元璋曾经问过朱允炆说:“我把你的叔叔们都封为藩王,如果有人叛乱,他们便会带兵勤王,保护你的安全!”朱允炆问道:“那如果藩王叛乱该怎么办呢?”朱元璋沉默了,他还没有想好后路,于是他反问朱允炆应该怎么做,朱允炆回答道:“招抚削藩不成就威逼,威逼不成讨伐!”朱元璋点头称是。

只要册立朱允炆为太子,就必须面度来自藩王的威胁,这一点朱元璋肯定明白。朱元璋册立的藩王有很多,将应天府如众星拱月般的供出。其目的也是明确的,就是分散藩王实力。另外,太子长期的参政使得其在朝臣当中的威望很高,外加自己有亲军在手,完全可以对抗部分藩王,况且秦王、晋王都已经离世。

朱元璋死后,藩王遵诏不得入京,朱允炆顺利继位,但是他削藩决定做的太草率了,以至于引火上身!靖难之役有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朱允炆继位之后,部分藩王虽然心有不平,但是早已经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毕竟朱允炆做太子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藩王相对来讲还算老实,这一切的变故都是从朱允炆贸然削藩开始的。

朱允炆想削藩的念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当他在做太子之时,就曾经与自己的谋士讨论过削藩事宜,他继位之后便开始着手削藩。他爷爷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一手好牌,却被他给打臭了!

朱棣的谋反,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朱允炆削藩太厉害了。从即位后不久,朱允炆就实行霹雳手段,几月之内让几个藩王成为庶民,剑锋直抵藩王之中势力最大的四叔朱棣。在任何缓和条件都不能奏效的背景下,燕王决定“清君侧”。

靖难之役朱允炆的失败是出乎意料的,朱允炆在前期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朱棣却一路势如破竹。四年之后的一把火,烧掉了所有与朱允炆相关的讯息!

总结: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棣根本排不上的,哪怕朱棣是真的有能力。但是朱棣谋反也是有原因的,朱元璋派怕是没有想到,自己给朱允炆留下了那么好的基业,朱允炆都能输。历史就是这样,我们只能满怀过去而珍惜现在,对未来的种种,又岂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