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把“不安全”的安全帽清除出場】

​​近日,一段關於安全帽的視頻熱傳。視頻中,兩個安全帽相碰,一線工人的黃色安全帽像蛋殼一般,被直接撞碎,另一頂紅色帽子安然無恙。視頻拍攝者更是直言“沒有人管這個事兒”。據報道,視頻發佈者是工地上的砌磚工。4月17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轉發視頻並表示: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麼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決不能流於形式,浮於表面(4月17日《新京報》)。


應急管理部的官方表態擲地有聲,讓人看到國家堅決維護安全生產的決心,也會給視頻裡的工人們帶去點希望。為使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對其造成的傷害,安全生產法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安全帽屬於法定勞動防護用品。對於從事有物體墜落、碎屑飛濺、轉動機械和鋒利器具等作業的勞動者而言,一頂堅韌的安全帽就是他們生命的保護神器。

多堅韌才夠安全?最新出臺的安全帽國家標準和《頭部防護安全帽選用規範》在衝擊吸收、耐穿透、耐低溫、耐燃燒、電擊絕緣等性能方面都給出了具體的數值標準。這個標準應是衡量安全帽派上用場那個時刻應達到的標準。

為什麼視頻中工人手中的安全帽那麼脆弱不堪一擊?可能存在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源頭上就不合格,一些生產商生產的安全帽本身就不符合國家標準,這些產品流入市場被生產經營單位採購,生產經營單位對此並不知情;第二種可能,生產經營單位為節約成本,低價採購質次安全帽給工人們使用;第三種可能,已經老化。一線工人的安全帽在戶外風吹日曬變得脆化,過了使用壽命,需要定期更換,或者是因保存方法不當,讓安全帽提早老化,導致安全帽質量無法達標,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養護。

究竟是哪種原因、哪個環節的問題,有關部門應逐一核實,及時將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帽清除出場、清理出一線工人的手中。根據《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範》要求,對於安全帽這種易損耗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照有效防護功能最低指標和有效使用期,到期強制報廢。這既是法定義務,也是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還是所有一線工人的權利。

安全生產重在預防,事故一旦發生,防護工具相當於保護工人生命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這道屏障靠不住,工人的生命便失去了最後的保障。沒有一個工人,也沒有一個工人家屬願意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聽道歉、拿賠償,相信也沒有一個安監幹部和建築工程負責人願意在安全事故之後被判刑。

勞動防護沒有等級,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一頂安全帽,保護著人的生命,也實實在在地展現著安監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用人單位對工人生命的尊重和負責。清理“不安全”的安全帽必須儘快行動起來,其他勞動防護用品,也該一塊加入自查自清、通查通清的清單。(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