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愛情可以將很多大事化了,而婚姻可以將很多小事放大。

婚姻在這些多如牛毛的瑣事之中,慢慢的消耗掉了愛情,有時候還在無形中消耗彼此的親情。

如果婚姻中的牛毛小事處理不好,不僅弄得一家人家庭關係緊張,就連婚姻也變的岌岌可危。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01-

裴敏從小是爸媽和哥哥的心頭肉,兄妹倆從小親密無間。

但是裴敏最近卻和哥哥還有嫂子鬧得不愉快,她覺得結婚後哥哥和自己越來越遠了,再也不疼自己了。

裴敏比哥哥結婚還早一年,哥哥結婚那年她就生了寶寶,當時哥哥嫂子知道她經濟緊張,為此還包了一個大紅包。

嫂子也經常給裴敏的孩子買各種禮物,逢年過節嫂子也沒少給孩子包紅包。

當時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模樣,週末嫂子也會邀請裴敏和孩子去家裡做客。

剛開始裴敏帶禮物去,嫂子都會讓她拿回去給孩子吃,還會給她和孩子帶些東西回去。

後來裴敏也不帶東西了,週末就帶著孩子去孃家蹭吃蹭喝。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到了孃家母親都會做一桌子好吃的,讓她吃完剩下的再拿著,到了孃家孩子也是父母輪流幫她帶。

這讓裴敏覺得最幸福的時間就是週末了,有人幫自己帶孩子,還有父母做的好吃的,非常放鬆。

家庭關係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抱著一個積極、和樂的態度去對待,都希望彼此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家庭關係的初心都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很多東西就發生了改變。初心不復,情感的糾扯都從此開始。

-02-

去年嫂子懷孕了,裴敏依然和往常一樣週末去孃家。裴敏帶著孩子去了,嫂子開始關上房門不出來了。

裴敏媽媽就敲嫂子房門讓她出來,給裴敏學習一些孕期知識。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嫂子沒辦法只能出來,結果嫂子剛出來,裴敏兒子就往舅媽身上撲,讓舅媽抱抱。

嫂子下意識的護住肚子,推開了兒子。兒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哭了出來,嫂子一直說抱歉。裴敏也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安撫了兒子就過去了。

裴敏沒想到從此以後嫂子開始故意避著她了,每次週末去都看不到嫂子。要麼去孃家了,要麼和哥哥出去玩了。

裴敏也沒往心裡去,覺得嫂子可能怕兒子碰她肚子。裴敏還是該去就去,該怎麼著就怎麼著。

每一種疏遠都是有徵兆的,不是突如其來的。如果對這種徵兆視而不見,時間久了就會在別人的心裡種下不舒服的種子。

這就是家庭關係惡化的伏筆,也會被人看做沒有眼力勁。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03-

後來嫂子生了寶寶,裴敏週末回孃家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嫂子坐月子期間,裴敏依然照常帶著孩子回去。

哥哥的丈母孃就酸酸的說:“吆,敏敏這都當姑姑了,還和孩子似的,分不清別人家和自己家。三歲的小孩正是皮的時候,也沒個輕重,還挺鬧騰的。”

裴敏也沒當回事,覺得哥哥的丈母孃事真多。自己的孃家,自己爹媽、哥哥都沒說話,她怎麼那麼多事。

後來的一件事徹底惹怒了嫂子,裴敏週末回孃家後,母親又幫自己做了一桌子好吃的。

但是嫂子餵奶不吃辣,裴敏無辣不歡。嫂子掃了一眼飯說自己不吃了,然後回房了。

母親趕緊給嫂子下了麵條送進房間,裴敏吃完飯就在沙發上看電視。兒子交給父親,母親洗刷碗筷。

父母對女兒的不加約束,是女兒對親人之間分寸感不清晰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家庭矛盾的來源之一。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04-

嫂子去洗手間的時候,侄子哭了起來,母親擦手想去哄的時候。嫂子已經搶先一步出來了,嫂子這下直接發飆了。

嫂子和母親吵了起來,說他們一家就沒把自己和孩子放眼裡。裴敏母親就掉眼淚,勸嫂子別生氣,都是自己不好。

裴敏看不下去了和嫂子吵了起來,嫂子說:“你趕緊走吧!別在我家了,你不來我們傢什麼事都沒有,你來了就是個攪家星!”

裴敏毫不示弱的質問:“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嫂子說:“什麼叫你爸媽買的!我告訴你這是我家,你心裡怎麼沒點數了!”

後來一家人鬧得不可開交,哥哥趕來直接把裴敏趕了出來,並且告訴她沒想清楚之前不要回自己家了。

裴敏心裡就不服氣了,那是自己爸媽買的房子,是自己的孃家。按照法律來說自己也有一半,自己怎麼就不能回去了?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素素的情感分析:

我們不難看出姑嫂、婆媳最初都是奔著好的方向出發的,但是後來為什麼變質了呢?

首先從嫂子來說,她在最初對小姑子表現出極大的善意和友好。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家裡人都把她的這種好當成理所應當。

門檻設得太高,一旦降低別人就會難以接受,這就為以後的姑嫂矛盾、婆媳矛盾埋下伏筆。

別人習慣了她的好和妥協,並把這種好當成理所應當,忽略了她的情感需求和底線。

如果嫂子最初就能適度的表明自己的立場,讓家人認識到界限,也能有效避免矛盾。

從裴敏父母來說,無底線的溺愛,讓女兒不懂得人情世故,人際交往的分寸。既想照顧女兒,又想斡旋與兒媳中間,最後並不能實際的解決矛盾。

“嫂子,房子是我爸媽買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從裴敏自身來說,這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被慣壞的孩子。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處境,不懂得體諒嫂子的心情,只會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這是典型的家庭交往中,沒有分寸感的表現,是家庭矛盾的主要來源。

所以想解決這個問題,裴敏要清晰親人間的分寸感;父母搬出去或者不總讓女兒;嫂子也要適當的讓步,畢竟父母不是你們一個人的,要相互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