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龍泉窯?


【文藏來答】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製年代最長、窯址頒佈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的青瓷名窯。

龍泉青瓷發源於三國兩晉,創燒於南朝。龍泉窯又分哥、弟窯兩大類,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史稱中國五大名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黑胎青瓷。哥窯以黑胎開片、紫口鐵足、釉色瑩潤為特徵;弟窯以白胎(或灰白胎)不開片、釉質如玉為特徵。

(陳愛明《金豐》)

龍泉窯在初創階段直到南宋中期,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青釉瓷器燒造技術的提高,龍泉青瓷燒造出現了質的飛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由原來的厚胎薄釉改為薄胎厚釉。南宋龍泉青瓷精品多次上釉,多次素燒,最終燒製出粉青、梅子青兩種代表性的精品,它們以不同凡響的青色釉而獨樹一幟。從南宋發展到現在,很多人所追求的就是青瓷的釉厚、古樸和質感之美。

(陳愛明《疊翠》)

龍泉窯瓷器“小而薄,薄而精”,像杯子碟子能薄到1毫米,釉層大概在1毫米外,就如夾心餅乾,兩層餅乾部分是釉層,中間夾心是坯體部分。因為釉的流動性不可控,燒製難度很大,溫度把控嚴格,燒製瓷器要高達1300度,哪怕5度的差別都會讓瓷器千差萬別。

(龍泉青瓷拉坯成型)

龍泉青瓷燒製不僅難度大,青瓷原料配方的也是非常嚴謹的,坯體和釉的膨脹係數要掌握得很好,也因此龍泉青瓷小件器皿比大件器皿多。現在不僅是哥窯會做這一類器皿,隨著工業和科技的不斷髮展弟窯也做了很多薄胎厚釉、厚胎厚釉的青瓷。

(龍泉青瓷上釉)

薄胎厚釉是龍泉青瓷最核心的工藝精髓之一。高超的燒製技術使龍泉青瓷的釉色超凡脫俗,不僅具有特殊的審美特徵,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濃郁的文化色彩。正因為其燒造工藝的複雜高超才會使得龍泉青瓷成為世界上唯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瓷器。


文藏


龍泉窯進入南宋時期,發展鼎盛。在薄胎厚釉技術、造型和裝飾手法上頻現突出成就。梅子青,則是當時龍泉窯創造的傑出青釉品種,它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故得名。

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

北宋以及北宋之前的青瓷,施釉以薄掛為主,釉層多在1毫米以下,故釉色較淡,青、黃不一。

南宋龍泉窯推廣了薄胎厚釉技術,具有胎薄質堅、玲瓏端巧、美觀適用等特點的青瓷作品紛紛湧現,而梅子青則更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類。

燒製梅子青釉時對瓷胎的要求較高,釉料採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鹼釉,以便於數次施釉以增加釉層的厚度。在1250至1280攝氏度高溫和較強的還原氣氛下燒造,釉層厚而透明,釉質瑩潤,蒼翠欲滴,色調可與翡翠媲美。

因梅子青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較少,器形豐富多樣,亦有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價值,可以說梅子青的出現,為南宋官窯的制瓷技術與青瓷創造藝術,畫上了不可磨滅的驚豔一筆。

△素胚

△窯火

△南宋梅子青

內容來自東家青瓷手工匠人南田窯主吳維清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不知道你有去過景德鎮嗎?上次去親戚結婚,我特意去景德鎮定了套瓷器,做家裝,我當時問了景德鎮當地人,打聽了市場,折騰了好幾天,他們給我推荐臻瓷坊,說是景德鎮最有名氣的做瓷器的,景德鎮所有大師的作品,都可以拿到,建議你可以搜下臻瓷坊這個品牌,不用謝!!!!


地心深處的依偎


各位大師,請點評我收藏的龍泉窯,是否真品,歡迎講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