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交通堵塞、居住高密度、空气不佳、水资源紧张……在一个个的超级大城市中,这样的“城市病”比比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帮助解决哪些问题?未来智慧城市如何发展?

4月3日,由成都高新区政务中心主办的“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城市”峰会,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发布的《智慧社区白皮书》,对于产业落地具有参考意义。

未来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人工智能将赋能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四川,诸如雅安、遂宁都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中的诸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则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成都高新大数据智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社区白皮书》表明,智慧社区从1999年以来已经步入到2.0时代。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模式,而当下国内大部分项目处在1.0-2.0阶段,少数先进项目处于2.5阶段。

未来的智慧社区应该是“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和重构,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全面提升协同效率打造绿色、和谐、宜居的新型社区。”这就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在演讲中,联合国人居署驻华国家官员应盛例举了利用科技手段赋能智慧城市的场景,比如爱沙尼亚建立了X-Road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99%的政府服务可以在网上完成,包括选举投票、土地权属登记、人口登记等等。目前已为5.2万家机构使用,每年处理5亿次查询;美国纽约警察局,在使用智能的Compstat系统甄别犯罪嫌疑人;美国拉斯维加斯用智能水资源网络来进行城市的浇灌系统自动化管理,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决定是否启动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并监控水网渗漏情况。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相关大数据产业,将更加重视隐私数据

智慧城市的发展这几年推动了国内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联网与应用工作组主席何宝宏在演讲时认为,大数据产业仍将持续高速增长,但增速方面在回落。

他认为更多大数据厂商更应关注数据隐私问题的保护:“比如欧盟开展《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要求隐私数据使用完要‘被灭绝’,而区块链却要提倡价值数据要‘得永生’。但不管怎样国内外对于隐私数据的问题,将会看得越来越重。”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同时他认为大数据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1.大数据从重点是“发展”,开始向重点是“合规”进行转换。

2.大数据开始从高估短期影响,到低估长期影响进行转换。

3.大数据发展到目前已经难有颠覆式技术创新,未来更多是演进式。

4.大数据由SME/互联网营销开始转向传统行业应用的增多。

无人驾驶帮助解决大城市病,但L5级别实现还需至少20年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邓志东,介绍了无人驾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他认为无人驾驶上下游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数据。

“对于无人驾驶行业来说采集与喂食的大数据越多,越能获得更好的驾驶直觉。这种情况下AI时代数据相当于石油。而当下业界比较靠前的谷歌Waymo已经积累了2000万公里的数据,已经实现平均0.6次/万公里的脱离(即行驶一万公里有0.6次需要人工接管方向盘)。”邓志东介绍。

AI+大数据能为“城市病”解决哪些问题?

他认为当下更多企业应该聚焦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L5级别的自动驾驶太过遥远:“奥迪新款A8已经实现了量产的L3级别,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已经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明年国内也会出现大量的L3级别量产车。而L4级别更多聚焦在应用场景相对简单的场景中,比如无人物流、无人摆渡等,至于L5,至少需要20年或许才能实现。”

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之中不仅仅是解决出行问题,更重要的意义是“解决超大城市病”的良方之一。

会议中,联通高新大数据表示,目前正在研发国内首创的大数据双创赋能平台——“联通高新大数据赋能平台”,平台将在模式创新上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双创模式,核心目的是扶持企业创新创业、加强产业链协作、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该平台在模式创新上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双创模式,线上为创客提供丰富样本数据和资源进行模型训练,线下提供众创空间,为线上创客提供联动资源。

联通高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大数据智能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参与该活动的共同承办。

天虎科技 尚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