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好多人都觉得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而年味越来越淡了,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泓扬书画


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大家都有的感觉,至于原因是不是因为物质丰富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原因吧。



过年要换新衣,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在小时候是我们最大的盼望啊。那时候没有钱,一年基本上就不能随便添置衣物,要等到过年时才有可能换新。一家之主为了给老人孩子都添上新鞋新衣,会早早的做好准备,想办法留足钱置办。

那时候人比较多的家庭,会把裁缝请到家里给家里人做一身新衣。准备好布料和棉花,裁缝把缝纫机抬过来。家里也准备好大大的案板,热热闹闹的量身做新衣。这可是一家人都很高兴的时候,孩子们惊奇的看着布料变成新衣服,非常喜悦。爸爸妈妈因为家里都换上了新衣而十分高兴。

可现在随时都可以买新衣,根本不觉得换上新衣是多么喜悦的事情。不可能把裁缝请到家里做几天的新衣服,这个热闹劲,喜悦劲儿也没有,年味也少了。甚至有的孩子觉得买新衣服麻烦,都不愿意出去买衣服。

那时候金鱼腊月就开始备年货了。那时候家家都在闲月时想尽办法做吃的,也为证明了日子的富足丰盛。记得小时妈妈会准备很多零食,比如用糯米饭晒制成的炒米,用红薯做成的薯片,用面粉做成的馓子等油炸面试,各具特色,实在是很香。爸爸也会用大米制作麦芽糖,得用专门的大锅熬煮一天,把米变成白白的麦芽糖是个神奇的过程,全村人都忙着做,都互相帮忙,真的是好热闹。



把这些加工好的零食放在大大的坛子里,可以给孩子们吃好久呢?那时没有零食卖,自家制的东西好吃的味道到现在也很怀念。

接着还要打糍粑,做豆腐,杀年猪,宰鸡鸭,腌腊肉等等。似乎一年没有吃到的东西,在过年时都让你吃够,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实在是诱惑太大了。所以刚刚进入冬天,孩子们都会认真的盼望过年,能好好的吃一顿,穿上一身新衣就是很很难忘的事情。

过年每一天该做什么都有隆重的仪式,这让大家感到过年的神圣。拜年的习俗和礼节都不能马虎,乡邻间,亲戚间的走动亲热喜悦,大家在一起说笑吃喝,每过一次年似乎大家的感情就会加深一层。

想来祖宗们安排过年的意思就是犒赏一年辛苦劳作的人们,也借拜年的时候让亲戚们互相走动更加亲热。这样的日子有苦有甜,亲情浓厚,才觉得人生更加有意义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更怀念以前的年味。

现在人的吃喝不愁,把亲情也看得淡然,过年的那些习俗和仪式也在抛弃,使得过年跟普通的日子并没有多少区别。这样哪里会有年味儿呢?

虽然我们不必降低物质需求来增加年味,但要明过年是为了提示我们不能忘却故乡情,亲情,中华情。那些习俗和仪式我们也要遵从一些,不能完全抛弃。生活中多了仪式感,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啊。

如果我们只在乎物质的追求,忘记了心的归属感,无论多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会让我们觉得麻木而无趣。怎么样过好年怎么样更有意义?这不是某个人能够左右的。需要大家的反思和支持啊。


追花精灵


因为我们小时候的物质生活相对落后,各种资源匮乏,各种体验和新鲜经历过之后会印象深刻。而现在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提高,市场经济下各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层出不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看到什么也没有小时候的印象深刻了,每天都像是在过年。


大道至简文化传媒小卓



鸣鸣说


过去过年住平房左邻右舍的来往很热闹,而且过去都是大家族,现在住楼了邻里之间也淡漠了,随着老一辈的离开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氛围也不够热闹。还有一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几乎天天跟过去过年一样,想吃什么吃什么,想买新衣服就买,自然就把年味冲淡很多。


义钦


传承下来的越来越少,从我小时候到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年味的变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变化,比如手机,电脑很明显地改变了人们过年的方式,我觉得如果过年没有手机电脑,只有电视的话,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一起看春晚,聚在一起玩。


也许是我错了2


因为以前小时候基本都很穷 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好吃的 穿新衣服 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 平时想吃什么就直接去吃了 到了过年反而一些活动都组织不了 很多活动场所关门 想玩都不一定有位置玩 所以才会感觉年味淡了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啊


问得好。生活越来做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从前,大家过年一起过,说说笑笑一起闹。给娃娃买衣服时一起买,互相看看合不合身;吃好饭的时候,给邻居送一碗吃,拉线织布的时候大家你一头我一头,麻利爽快,从不计较谁干的多,谁干的少。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人勤俭节约又不失风度,说句话顶个圣旨。过年的时候,男人们齐聚一堂敲锣打鼓,其乐融融;女人们点蜡焚香祭拜神灵,庄严浓重。那时候,人都知道什么事情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在过年的时候坚决不能做。现在,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富裕了,想吃什么想穿什么也不必等到过年的时候再吃吃穿穿,随时随地都可以,每天都像过年似的。这时候,过年只是一个日子,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人们这一年来每一天都像是在过年,这一天也就是去年与今年的分界线而已,早已忘记了年里的忌讳。


铁树之幻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想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向过去那样缺食少穿,以前过年的时候能多吃点好吃的,现在天天大鱼大肉,对过年自然期盼少了。

第二,春节三大习俗,祭祀,放鞭炮,亲朋好友团聚。现在到处平坟,禁放,过年的习俗糟践的差不多了,年味自然越来越淡了。

第三,社交媒体以及越来越多的出行方式让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三天一小聚七天一大聚,走亲访友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了,过年只是平时聚会的一种了。

第四,现代人人情本来就越来越淡了,一切向钱看,攀比之风大胜,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味都淡了还谈什么年味呢?


老于侃球


物质越来越丰富,年味却越来越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小时候很多人都盼望着过年,因为不仅可以吃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但现在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于过年只是一种形式了,每年都要走的程序。当什么事变成程序化的时候,就失去了最原本的感觉。

现在基本的城市都严禁烟火限制放鞭炮,没有了鞭炮,也就没了乐趣。在楼房里面,回到家就把门关上了,城市生活连对联也懒得贴了。曾经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贴对联,放鞭炮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消失,年味也就越来越淡。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后就开始各忙各的,打牌的打牌。曾经聚在一起放鞭炮,谈天说地集中的乐趣越来越少,成了“低头族”,没有了交流,这样怎么还会有“年味”。

现在很多人对过年已经没有了感觉,随着物质条件,科技发达,年味越变越淡。但在很多小孩子的心目中,过年依旧是最快乐的节日,很多事不外乎是心境的改变而改变。


执笔写意


随着我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越来越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相应的消费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很多人的预算。


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大都市的盛世繁华,纸迷金醉的生活对于年轻人充满了诱惑。人们都在向往着更好的生活,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太多的人走上了离家的路,走进了大都市。


挣钱成了唯一的执念,其他的好像变得都不重要了。现在的年轻人好多连过年也不回家了。出去了,不回来了。为了那所谓的更多的钱。


生活变得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人的欲望是无底洞啊!一山还望一山高,人们都忘记了初心。或许当初有的人是为了改变农民工的生活,想让自己的家庭更上一个台阶,而不是一代代的以土地为生。过着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生活。


可是,他走进了,繁华的城市,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自己在心中许下的诺言!迷失了自己!


物质不代表一切,现在的生活是好了,但是也失去了很多,很多以前的年味,很多的小玩意,在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做了牺牲品!


为什么现在的人感觉没有了年味?又为什么现在的人厌烦了过年?这或许就是代价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过年,孩子们还是要回家的,不要忘记了你的父母,你的亲朋好友。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也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物质!更重要的亲情,爱情,友情也是需要去经营的。


不要到头来,回首过往,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年,是我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节日,我们自己要过好这个最重要的节日。并且要将之发扬光大,没有了年味,我们可以去引导,去宣传,去开发,总会找到新时代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