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好多人都覺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了,而年味越來越淡了,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泓揚書畫


年味越來越淡了,這是大家都有的感覺,至於原因是不是因為物質豐富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原因吧。



過年要換新衣,要吃豐盛的年夜飯,在小時候是我們最大的盼望啊。那時候沒有錢,一年基本上就不能隨便添置衣物,要等到過年時才有可能換新。一家之主為了給老人孩子都添上新鞋新衣,會早早的做好準備,想辦法留足錢置辦。

那時候人比較多的家庭,會把裁縫請到家裡給家裡人做一身新衣。準備好布料和棉花,裁縫把縫紉機抬過來。家裡也準備好大大的案板,熱熱鬧鬧的量身做新衣。這可是一家人都很高興的時候,孩子們驚奇的看著布料變成新衣服,非常喜悅。爸爸媽媽因為家裡都換上了新衣而十分高興。

可現在隨時都可以買新衣,根本不覺得換上新衣是多麼喜悅的事情。不可能把裁縫請到家裡做幾天的新衣服,這個熱鬧勁,喜悅勁兒也沒有,年味也少了。甚至有的孩子覺得買新衣服麻煩,都不願意出去買衣服。

那時候金魚臘月就開始備年貨了。那時候家家都在閒月時想盡辦法做吃的,也為證明了日子的富足豐盛。記得小時媽媽會準備很多零食,比如用糯米飯曬製成的炒米,用紅薯做成的薯片,用麵粉做成的饊子等油炸面試,各具特色,實在是很香。爸爸也會用大米制作麥芽糖,得用專門的大鍋熬煮一天,把米變成白白的麥芽糖是個神奇的過程,全村人都忙著做,都互相幫忙,真的是好熱鬧。



把這些加工好的零食放在大大的罈子裡,可以給孩子們吃好久呢?那時沒有零食賣,自家制的東西好吃的味道到現在也很懷念。

接著還要打餈粑,做豆腐,殺年豬,宰雞鴨,醃臘肉等等。似乎一年沒有吃到的東西,在過年時都讓你吃夠,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是誘惑太大了。所以剛剛進入冬天,孩子們都會認真的盼望過年,能好好的吃一頓,穿上一身新衣就是很很難忘的事情。

過年每一天該做什麼都有隆重的儀式,這讓大家感到過年的神聖。拜年的習俗和禮節都不能馬虎,鄉鄰間,親戚間的走動親熱喜悅,大家在一起說笑吃喝,每過一次年似乎大家的感情就會加深一層。

想來祖宗們安排過年的意思就是犒賞一年辛苦勞作的人們,也借拜年的時候讓親戚們互相走動更加親熱。這樣的日子有苦有甜,親情濃厚,才覺得人生更加有意義吧。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更懷念以前的年味。

現在人的吃喝不愁,把親情也看得淡然,過年的那些習俗和儀式也在拋棄,使得過年跟普通的日子並沒有多少區別。這樣哪裡會有年味兒呢?

雖然我們不必降低物質需求來增加年味,但要明過年是為了提示我們不能忘卻故鄉情,親情,中華情。那些習俗和儀式我們也要遵從一些,不能完全拋棄。生活中多了儀式感,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啊。

如果我們只在乎物質的追求,忘記了心的歸屬感,無論多豐富的物質生活,也會讓我們覺得麻木而無趣。怎麼樣過好年怎麼樣更有意義?這不是某個人能夠左右的。需要大家的反思和支持啊。


追花精靈


因為我們小時候的物質生活相對落後,各種資源匱乏,各種體驗和新鮮經歷過之後會印象深刻。而現在物質生活前所未有的提高,市場經濟下各種刺激消費的手段層出不窮,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看到什麼也沒有小時候的印象深刻了,每天都像是在過年。


大道至簡文化傳媒小卓



鳴鳴說


過去過年住平房左鄰右舍的來往很熱鬧,而且過去都是大家族,現在住樓了鄰里之間也淡漠了,隨著老一輩的離開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的氛圍也不夠熱鬧。還有一點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幾乎天天跟過去過年一樣,想吃什麼吃什麼,想買新衣服就買,自然就把年味沖淡很多。


義欽


傳承下來的越來越少,從我小時候到現在能明顯感覺到年味的變化,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有很大變化,比如手機,電腦很明顯地改變了人們過年的方式,我覺得如果過年沒有手機電腦,只有電視的話,就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樣子,一起看春晚,聚在一起玩。


也許是我錯了2


因為以前小時候基本都很窮 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好吃的 穿新衣服 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 平時想吃什麼就直接去吃了 到了過年反而一些活動都組織不了 很多活動場所關門 想玩都不一定有位置玩 所以才會感覺年味淡了


人生如戲全憑演技啊


問得好。生活越來做好了,年味越來越淡了。從前,大家過年一起過,說說笑笑一起鬧。給娃娃買衣服時一起買,互相看看合不合身;吃好飯的時候,給鄰居送一碗吃,拉線織布的時候大家你一頭我一頭,麻利爽快,從不計較誰幹的多,誰幹的少。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人人勤儉節約又不失風度,說句話頂個聖旨。過年的時候,男人們齊聚一堂敲鑼打鼓,其樂融融;女人們點蠟焚香祭拜神靈,莊嚴濃重。那時候,人都知道什麼事情在過年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事情在過年的時候堅決不能做。現在,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日子也越來越富裕了,想吃什麼想穿什麼也不必等到過年的時候再吃吃穿穿,隨時隨地都可以,每天都像過年似的。這時候,過年只是一個日子,毫無意義可言,因為人們這一年來每一天都像是在過年,這一天也就是去年與今年的分界線而已,早已忘記了年裡的忌諱。


鐵樹之幻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想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不再向過去那樣缺食少穿,以前過年的時候能多吃點好吃的,現在天天大魚大肉,對過年自然期盼少了。

第二,春節三大習俗,祭祀,放鞭炮,親朋好友團聚。現在到處平墳,禁放,過年的習俗糟踐的差不多了,年味自然越來越淡了。

第三,社交媒體以及越來越多的出行方式讓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三天一小聚七天一大聚,走親訪友已經變得再平常不過了,過年只是平時聚會的一種了。

第四,現代人人情本來就越來越淡了,一切向錢看,攀比之風大勝,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味都淡了還談什麼年味呢?


老於侃球


物質越來越豐富,年味卻越來越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小時候很多人都盼望著過年,因為不僅可以吃好吃的還可以穿新衣服,但現在隨著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對於過年只是一種形式了,每年都要走的程序。當什麼事變成程序化的時候,就失去了最原本的感覺。

現在基本的城市都嚴禁煙火限制放鞭炮,沒有了鞭炮,也就沒了樂趣。在樓房裡面,回到家就把門關上了,城市生活連對聯也懶得貼了。曾經過年必不可少的東西,貼對聯,放鞭炮也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消失,年味也就越來越淡。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電腦,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後就開始各忙各的,打牌的打牌。曾經聚在一起放鞭炮,談天說地集中的樂趣越來越少,成了“低頭族”,沒有了交流,這樣怎麼還會有“年味”。

現在很多人對過年已經沒有了感覺,隨著物質條件,科技發達,年味越變越淡。但在很多小孩子的心目中,過年依舊是最快樂的節日,很多事不外乎是心境的改變而改變。


執筆寫意


隨著我國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確實越來越高,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是,相應的消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很多人的預算。


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大都市的盛世繁華,紙迷金醉的生活對於年輕人充滿了誘惑。人們都在嚮往著更好的生活,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太多的人走上了離家的路,走進了大都市。


掙錢成了唯一的執念,其他的好像變得都不重要了。現在的年輕人好多連過年也不回家了。出去了,不回來了。為了那所謂的更多的錢。


生活變得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人的慾望是無底洞啊!一山還望一山高,人們都忘記了初心。或許當初有的人是為了改變農民工的生活,想讓自己的家庭更上一個臺階,而不是一代代的以土地為生。過著面朝黃土,北朝天的生活。


可是,他走進了,繁華的城市,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忘記了自己在心中許下的諾言!迷失了自己!


物質不代表一切,現在的生活是好了,但是也失去了很多,很多以前的年味,很多的小玩意,在人們為了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做了犧牲品!


為什麼現在的人感覺沒有了年味?又為什麼現在的人厭煩了過年?這或許就是代價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過年,孩子們還是要回家的,不要忘記了你的父母,你的親朋好友。生活不僅僅是為了掙更多的錢,也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物質!更重要的親情,愛情,友情也是需要去經營的。


不要到頭來,回首過往,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年,是我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節日,我們自己要過好這個最重要的節日。並且要將之發揚光大,沒有了年味,我們可以去引導,去宣傳,去開發,總會找到新時代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