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有些二本三本合并,那以前的三本学校质量会改变吗?

拿得起放得下WB


我本人做了多年的大学招生,对大学情况还是很了解的,现在二本、三本合并了,我们为了方便解释接下来把升成二本的三本叫做老三本。

合并之后二本和老本三的本质区别还是没有变,二本是都是公办学校,老本三都是民办学校,在录取分数上二本还是原来二本的分,老三本还是原来的三本的分,老三本的收费还是和当年一样高,所以无论从办学性质,生源水平,收费,师资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但是在学历上老本三的确是正规的二本和公办的二本没有任何区别。

最后说点个人理解,公办二本虽然很多方面要强于老本三,但是对于就业而言,社会认可度也不是很大,二本这个学历也是个很普通的学历,很少会有企业去纠结毕业生到底是毕业于老三本还是二本,与其去纠结这个还不如大学踏踏实实的学专业课,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层次上的学历证明不了什么。


嘴强砖家


现在有些二本三本合并,那以前的三本学校质量会改变吗?

二本院校绝大部分是国家公办院校,学费较低,学校的整体质量较好。三本院校则多为民办院校,学费较高,学校的整体质量比不上二本院校。

但是现在二本、三本合并已经是大趋势,目前全国很多省份已经将二本三本合并了,甚至有些省份(比如广东)已经将二本、一本都合并了,二本院校都和一本院校都统称本科。二本、三本合并之后,不会再有所谓的三本大学,高考录取时也不会再划两条省控线,三本院校和二本院校都将会是一条省控线。过了省控线的学生就可以填报以前的二本、三本院校。

那二本、三本合并之后,原来的三本院校的质量会不会有所提升,向二本院校靠拢呢?

目前来看应该不会。二本、三本院校合并并不是将二本、三本院校合在一起办学,只是在招生的时候不再区分二本与三本院校,不再像以前那样划两条省控线。即二本、三本合并严格来说,只是合并录取控制线而已,所以二本、三本合并之后,二本、三本院校原来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不会因为这个合并有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二本、三本合并之后,以前的三本院校的质量不会改变,至少不会因为这个合并而改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教育最前锋


随着二本、三本的合并,限制三本院校招生的顶板被打开,三本院校可以招到更多的优质生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

二本三本合并招生之前,就算是三本院校特别是其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各方面很不错,但由于招生政策的限制,三本院校只能在二本招生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录取;很显然,从生源的角度看,就比二本院校要差了许多,如果把二本院校的生源看做是足月的孩子,那么,三本院校招来的就是早产儿,先天不足。

而随着二本三本的合并,原来就很不错的三本院校,在合并之后,就可以招收到更好的生源,有了好的生源,教学、管理各方面自然就都会有更好的提升。

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河北的招生情况为例,从2015年到2019年的数据如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2010年7月,学校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2018年,学校连续8年入选腾讯网教育产业价值榜,位列独立学院榜榜首,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最具领导力独立学院、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品牌实力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等称号。

上图数据来之学院官网,书生只是增加计算了一个二本均差,就是二本线(2015年的时候是三本线)和录取平均分之差,而2016年是河北二三本合并元年,从二本均差看,文史类的除了今年的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是在逐年提高的,而理科的不是太稳定,而且书生用位次对比,也没发现规律性的变化。

而后,书生只好找来河北的一本线和平均录取进行了比较: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该院在河北的录取平均分与河北一批线的差逐年减小,今年更是如此,文史类的平均分只差5.8分,而理工类的也只差了7.1分;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清楚,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河北的生源质量逐年上升,这样的录取分,应该是许多老二本院校也难以做到的。

而实际上,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发布了各省20所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嘉庚学院在福建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大学。

由于有厦门大学的支持,加之自己的努力,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这样的三本院校在合并后的东风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而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更多的独立学院会得到考生和家长的的认可,生源质量也将逐年提升,教学质量也必然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介书生945


所谓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我们根据高校录取批次先后顺序划分的,也就是说一本高校都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院校,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名牌院校,二本高校泛指省属或者市属院校大都在本科二批次投档,后来出现了三本院校主要是指民办高校或者挂着名牌大学招牌的独立学院,随着高考改革,不少省市已经取消本科二批次、本科三批次招生,合并为本科二批次(仅有13省市保留本科三批次招录)。


所谓批次合并是指大家在填报高校志愿时,只要过现在的二本线(相当于原三本线)就可以报考,增加了考生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机会,也就是说原三本考生是没有资格填报二本批次招录的院校的,你只要分数大差不差,处于原二本线边界的考生既可以选择就读原二本高校的普通专业,也可根据自己爱好填报非常不错的民办院校优势专业,此外高考志愿数量增加,进一步降低了退档风险。

那么,录取批次合并对于原三本院校而言,其属性和办学层次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不是意味着原来的民办高校变为二本高校,变为公办高校,除了在本科二批次录取外,没有任何改变。

录取批次合并对于三本院校而言,对于办学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的大学,其可以招到更优质生源,进一步激发其办学动力,获得更好的人才资源,去赶超那些公办高校,而对于以前就是教学水平一般的民办院校而言,则是雪上加霜,招生的生源质量或许更差,有可能在高校激烈竞争中招不满学生,而被淘汰。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明确的告诉你:不会!

首先二本和三本的本质差距是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虽然取消批次,一起招生,但是分数是不会改变的,之前能上985的分数,继续是985,之前只能上三本的分数,依旧只能上民办大学(除少数投档运气外)。学校没有任何变化,因为民办大学学费大都在上万,而公办大学只有4.5千,只要这个不变。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自然会选择少交钱,而分数较低的学生只能选择多交钱来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

所以没啥变化。举个例子,这个就和上火车一样,之前是买商务座的先上,一等座其次,二等座最后。现在是大家一起上,但是座位是不变的,二等座的乘客先上后上都坐不到商务座的座位上,所以道理是一样的!


青梅煮酒论高校


不知道题主说的,学校质量具体指的是哪一方面,指的是生源呢,还是学校的整体实力?

截止2019年,高考除了个别省份,仍然设置有本科二批次和三批次之外,其他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合并了,本科二批次和三批次。

本科录取批次合并对原来的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来说,当然是非常有利的。

1.首先,录取批次合并之后,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在录取批次合并之前,参与本科二批次招生的院校主要是公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参与本科三批次入学的院校主要是一些收费比较高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

和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办学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收费比较贵,这就造成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太愿意选择三本院校。

除非是高考成绩不太高,并且又不愿意复读,不然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考生是能选择公立院校,会尽量优先选择公立院校。

同时,在录取批次合并之前,本科二批次和三批次是分开划线、分开招生。在大部分省份,本科三批次的分数线,要比本科二批次的分数线低100多分。

比如2016年是河南省文科二批次分数线458分,本科三批次分数线393分;理科二批次分数线447分,三批次分数线370分。

而录取批次合并以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用再过分的纠结是二本院校还是三本院校。

虽然,现在在大部分省份,民办学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和公立学校相比,仍然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部分民办学校的优势专业,高分段的考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2.生源质量的改善,确实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但学校的办学实力能不能得到质的提升,关键还在于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专业设置等软条件。

民办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差钱,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馆、餐厅之类的硬件,一般都比较气派,但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高考招生中,一些实力不太强的院校,可能由于招生政策倾斜,或者是学校砸钱打广告,在短期内,学校的生源质量确实会有所提升。但如果学校的办学质量上不去。应届生在毕业的时候,找不到好的工作,那么以后报考的人数肯定会越来越少,录取分数线肯定还会降下去。


因此,本科二批次、三批次合并之后,在短期内,能够改善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但是这些民办学校的实力能不能提升,这关键还是在于学校自身,如果学校能够抓住这些机会,确实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超越普通的公办院校。

而如果学校抓不住这些机会,可能录取批次合并,反而会“害了”这些学校,因为现在招生越来越容易,学校可能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就不说民办学校,公立学校也是这样的。比如之前的211、985院校中,中西部地区有一部分学校是因为地域因素而被划定为211院校,这些院校当中,有一部分院校现在的实力确实越来越强,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有些学校是不进却退,实力越来越差,甚至时不时的还会爆出一些学校管理上的负面消息。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升学与考试


二本和三本合并也只是暂时的,马上二本和一本也要合并了,本科前面加一二三或将成为历史。

你要问三本的学校质量会改变吗?个人认为,学校质量会不会改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得到提升,更多的是来自于招生方面的压力,而不是由合并带来。

其实,教育部在2013年就出台政策,要求独立学院独立办学、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区,独立财务、独立核算等。尽管有些学校到现在为止可能还没有独立出来,但不远的将来这是趋势。

这样独立出来的原来所谓的三本类院校,其实质上内部的经营就有些像企业。你必须自负营亏。

学校办学质量好,吸收的生源就好,招生也顺利,能够带来良性循环,让投资方挣钱,学校可能也会有更多的投入,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或者即使暂时没有挣钱或者分红,也会看到挣钱和分红的希望。

反之,如果办学质量不好,生源越来越少,学校就将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危险。

从这些年原来三本学院(具体的就是那些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招生的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差距其实是在不断地拉大,这种差距的拉大本身就是一优胜劣汰的过程。好的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好的则最后或许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报考这一类学校的学生,或许有可能自己四年大学还没有上完,母校已经没有了。这在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一种常见现象。

说到底,高考还是凭成绩说话。分数高,就可以挑一所好学校。分数不高,只能进这样可能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学校,谁也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来临。


苏小妮


二三本批次合并以后,处于大城市,依托着名校的资源,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较好的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将会冲击一批地理位置不佳、名气不大、教学与硬件质量一般的公办院校。这一点在部分省市已经非常明显了。如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录取分数线超过广东省内三成的普通公办院校,浙大城院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也是如此。


溪声


取消第二三批本科录取批次这个政策,其实早在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已经重点提及到,要稳步并且逐步取消高等院校的招生批次。那么重点肯定是二三本批次。因为第三批本科的社会歧视问题最严重,地位也是最尴尬。

所以合并第二三批本科已经是大势所趋,自2011年起就以山西、山东和福建作为改革试点省份,之后2015年,四川、浙江、广西和天津紧随其后。截止到2016年已经有15个省份合并二三批本科。目前仍保留第三批本科的省份只有黑龙江、青海和湖南这三个省份。


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将二三批本科批次合并的政策,对于原先三批本科院校会不会有质量上的提升。我认为是有的,但是作用力就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微薄。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NO.1 三批本科院校其性质不变是其最大的硬伤(作用小的原因)

三批本科院校主要是由独立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组成,这两者的区别在是否挂靠公办大学的牌号,例如**大学**学院,这种就是独立学院。但是这两者都是由社会民间出资设立的一种社会独立法人性质的高等院校。并不隶属于政府和国家。各项办学周转都是自负盈亏。这种性质和公办院校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最终一定是为了创收盈利,当然也有少部分民办院校不是非盈利公益性的,但是非常少。而公办院校是为了提高公民素质,本身不具备盈利性,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办学机构。而为了创收更多的盈利空间,好的三批本科院校,会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引进优秀师资和设备,提高自身品牌效应和实力,以此来创收更多盈利,这种三本不比一些二本要差的(例如三亚学院)。但是差的三批本科院校,更多会提高学费,压缩教学成本,以次创收更多的盈利空间。我觉得还是后者居多

所以我觉得只要这样一种盈利的性质不变,合并二三本的政策影响更多只是体现在表面名头上,很难深入改变。

NO.2 提高三批本科招收的生源质量(是提高三本质量的一大根本)

合并二三批录取批次之后,最显著的体现就是统一分数线,原先可能在二本院校线附近的学生很可能会选择三本的高端品牌,很可能会滑档下三本院校。如果是一批二批三批本科都合并为本科线,这种可能会增加更多,例如广东省今年就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对于三本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更优质的生源,毕竟会给学校带来更多发展和前进的可能,因为生源来时关系到学校的根本所在.

NO.3 让三本院校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品牌吸引力

因为合并批次之后,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至少在录取上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这很可能会让那些公办本科末流的院校的竞争力上比不上前排民办本科院校。虽然公办院校的学费要低得多,但是其中不免会有经济条件的较好的家庭会放弃公办二本而选择更好的民办三本。

所以这次合并可以说是对二三本院校的重新洗牌,没有特色和实力的公办院校将会更难生存,而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和机会。让高校之间的竞争回归到办学实力上,而不是办学性质上.

NO.4 能够消除三本的尴尬地位和歧视

我们知道在前些年,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都是列明二本院校以上,三本院校学生经常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导致三本院校学生四年花了十多万学费,但是却不能保证一份比较好的工作。长期以往必定会降低三本院校的招生吸引力,其最终会对整个国家科教兴国,提升全民素质的战略形成阻力.

但是这次将第二三批本科录取批次进行合并,统一的第二批本科批次进行填报志愿,想2019年广东高考直接设定一个本科批次,连一批本科录取批次都合并了。就目前来说,社会上还是存在三批本科的说法,但是我相信经过时间的推移,关于三本院校的说法得到有力消除。这对于三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优势。以后更多会和公办二本靠拢在一条起跑线,会有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两者之间也不会有以往这么清楚的界限。


还是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只是将二三本录取批次进行改变,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三本院校的性质是丝毫没变的,最终目的依旧是营利创收,而非公益性教育。只要这一根本性质不变,那么原三本院校就很难将所有收入用到科教上面。所以总体上要想全面赶上公办二本的地位还是有难度的。但是合并二三本批次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


骨子里的谦卑


我觉得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其实吧,也就是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三本变成了二本,本质上是没有变的。就感觉是消除了一些关于二本与三本之间的言论,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三本的学费比较昂贵,在一万到两万之间。

在培养上面,三本学校也是按照学术型,来培养学生,一些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有时候也不比二本的资源差,但如果说只是合并,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就像去年,本科的分数线降低了,但你刚达到本科分数线,是去不了二本学校的。

不过,二者的一种隔离在慢慢消失,其实在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的时候,不会管你是二本还是三本的,只要你是本科的就行了。

另外,也不排除有些三本学校在合并之后,做出一些改变,把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进行提升。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件好事。但总体来讲,还是需要自身的能力强,才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