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1集05

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把智慧深藏在內心深處,不向別人顯示自己的技能。為什麼?因為現在人嫉妒心很強,看到你有智慧、有技能,生怕你能力超過了他、名聲超過了他、影響超過了他,所以怎麼樣?想方設法地障礙你,不讓你出頭。所以即使有智慧、有技能也要收斂,要韜光養晦。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我雖尊高,人弗我害,唯能於此。”即使處於尊貴的地位,別人也不會傷害我。為什麼?就是因為我能夠明瞭這個道理,能夠堅守此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上天不論親疏,卻只扶助那些行善之人,一定要警戒!要以此為戒!

孔子既讀斯文,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孔子讀完這篇銘文,回頭對弟子們說:“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定要記住這些教誨!這些話說得很具體又很中肯,說得合乎情理而又有說服力。”信實,這一段話,我們節取的這一句主要是告訴我們言語要謹慎,言多必失。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在《常禮舉要》中也說:“口為禍福之門”,說話一定要謹慎,要經過一番考慮再說。這句話看起來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了。一個人的吉凶禍福大半都決定在口上。

譬如說,很多人喜歡誇誇其談,就是自己誇耀自己。所謂的自誇,就是希望別人知道他自己實際上並沒有的更好的東西,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讓別人更恭敬自己。但是,本質是什麼?本質上是出於怯懦,在別人面前感覺到有壓力,所以才要在別人面前展示實際上自己所沒有的,或者比自己實際具有的要好得多的東西,結果往往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我們觀察今天的社會,無論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高聲叫賣的人他所叫賣的東西往往是比較差的。如果有人向我們炫耀他的優越性,我們就要懂得,這往往是證明他並不具備這種優越性。無論這種優越性是他的學識、勇氣,還是財富,或者社會地位方面的成功,我們都可以從他的誇耀中推斷出他在這些方面是一無所有的失敗者。一個真正具有能力並且實現了人生成功的人,是不會想到要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的。為什麼?因為他滿足於自己實實在在擁有的一切。

所以我們發現,如果我們在別人面前炫耀我們自己已經擁有的,結果會怎麼樣?我們很快就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或者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許許多多的挫折。你在生活中去發現,有這樣一個規律,如果我們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擁有什麼,或者什麼東西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剛誇完,結果我們可能很快就失去了自己所誇耀的東西,或者我們擁有的這個東西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煩惱,還有不必要的挫折。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虛言折盡平生福”。如果我們喜歡自我誇耀,或者提前說謊,就會使得那些本來應該在我們命運中實現的實實在在的美好,由於我們在言語之中,在虛言之中已經實現了,這些實際的美好就不會再在生活中出現。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喜歡誇耀,就會發現你獲得一樣東西就會倍感艱辛。有很多人喜歡說謊,把自己想像中將會擁有的東西提前挪到今天拿來吹牛,沒有得到什麼就說得到了什麼。譬如說自己租的房子,說自己是買的,自己租的房子說是自己買的房子,這都會折損自己的福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講虛言。而且自誇也會很快被人識破,一旦被識破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不安。

所有在《易經》上講:“括曩”,什麼叫“括曩”?這個“曩”就是古人的布袋,把布袋的口紮起來,代表什麼?我們人的口不要亂講話,就像布袋的口用繩子給它紮起來,裡面的東西就出不來了。所以說話一定要謹慎,不能夠胡言亂語,言多必失。

自誇的本質是怯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