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白狼先生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在文学、书法、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让他享誉艺林的还是他那法度娴熟、笔法苍劲老辣、结体潇洒飘逸,章法变化无穷的草书。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一、狂来纸尽势不尽

“势”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在书法上指“血脉”、“筋脉”。草书可谓一种“动态”类的字体,其基调是变化。因此是最能适应气势美的字体,同时也是最能表现气势美的字体。要使静止的点画、线条动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变化、流动不息的。白狼先生注重草书的气势之美,在创作之前充分蓄气、蓄势;在创作之中则注意造势、运势、趁势。他一方面通过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的运笔和离合断续的变化造成笔势的牵丝映带、上下连绵,产生出一种节奏,具有音乐的旋律。另一方面又通过上下左右字的穿插避让、顾盼呼应,使其字的体势大小正侧、左右摇曳,组成和谐的空间关系,产生绘画的视觉效果。在其草书中,他巧妙地营造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流动感,使其草书给人的感觉是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他草书的气势之美体现了运动与力量的和谐,所以他的草书因得势而得力,因得力而得气,因得气而得神,其草书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此诚如蔡邕所言:“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色的起伏变化是一种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墨分五色”,墨的干枯浓淡变化及灵活运用,观之可以“使人如临画境;会轻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闻清音。”而墨色的变化应与用笔的变化相和谐,笔通过墨来体现,笔中必须有墨,无墨则无神采;墨以笔为寄托,墨中必须有笔,无笔则无筋骨。二者相辅相成、须臾难离。在各种字体中,草书的墨色变化是最为丰富的。一幅书法作品是否有神采,与运墨是否灵活关系十分密切。白狼先生在进行草书创作时非常注意水墨的运用,或先蘸水后蘸墨、或先蘸墨后蘸水、抑或先调和好水墨等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他每蘸一次,都必书至墨干笔枯为止,墨痕缕缕可辨。其作品整行、整篇墨色的浓淡、干枯、明暗、厚薄等变化十分丰富。他用墨之璀璨生辉、变幻莫测,令人赞叹不已。此诚如林散之说言:“笔画之间,墨色沉着,淋漓氤氲之气如春雨扑面;白处虚灵,又似燥裂秋风,韵味无穷”。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三、神龙见首不见尾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云:“概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此言道出了草书变化无极的特点。白狼先生的草书章法变化之丰富多彩、错综复杂难以名状,字的大小错落、用笔的轻重缓急、结体的欹正错综等,皆极尽之能事,如落叶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满纸盘旋飞舞,使人目不暇给。白狼先生的草书真可谓随类生变、触遇成形,神化自若、变态不穷,灵动天驰、不可方物。论者曾以“雨夹雪”来喻其草书之灵活多变,草书所具有的“无定质”变化性特征在他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此诚如杨泉《草书赋》所曰:“众巧百态、无尽不奇。”又如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所言:“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四、投笔抗声连叫呼

苏珊•朗格曾经说:“艺术就是情感的形式”。书法是东方艺术的核心。“书者,抒也”,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抒情写意,草书是诸种书体中最易于表达书家情感的书体。白狼先生是一位富于浪漫情怀的书法家,观看他的草书作品您会感觉到他的桀骜不驯、狂放不羁。他在创作时十分投入,落墨大胆、纵情恣肆,丝毫不加修饰,一气呵成。不会在意别人是否挑剔,任凭情感的宣泄,只管我写我意、我抒我情,全然超越了世俗的羁绊。其情感意绪的变化通过它运笔节奏的跌宕起伏表达出来,这是心性的流淌,是生命的律动。

天分、勤奋和修养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白狼先生有着很高的天分,加之数十年临池不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人格和文化修养。此三者白狼先生都具备了,所以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但艺无止境,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白狼先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孟云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白狼草书管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