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徽省金寨县为什么会成将军县?

儒家品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5年首次授予军衔,至1965年共授予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其中红安,金寨,兴国,吉安,平江,永新,新县,大悟,浏阳,六安十县的将军人数众多,被民间称为将军县。

红安县出了将军60人,是第一将军县,从金寨县走出了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钧,林维先,陈先瑞,徐立清等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是名符其实的第二将军县,比红安县仅少了一名。


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影响,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早期的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大别山区是红军发展的起点,自1927年11月黄麻起义,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先后组建了革命武装,金寨县隶属六安市,位于皖西边陲,处在大别山腹地三省七县结合部,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这里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33师等12支成师建制的主力红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伟大的金寨人民为革命奉献了几十万的热血青年,他们坚贞忠诚,牺牲忘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先后贡献了10万英雄烈士。


由于金寨县红色基因积淀深厚,红色文化灿烂辉煌,红色历史源远流长,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县,也是全国第二将军县,“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共和国无私奉献的先烈们。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安徽省金寨县是我国第二大将军县,出了1名开国上将洪学智,皮定均、李耀等8名中将,丁世芳、于侠等50位少将。1、洪学智,安徽金寨县人,上将军衔。在中国军界有这么一段佳话,55年毛主席授予他上将军衔,88年小平同志再次授予他上将军衔,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从未听说过,这位将军不是别人,就是洪学智。

2、皮定均,安徽金寨县人,中将军衔。在55年授军衔时,毛主席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主席念及皮将军的功劳主要是中原突围,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首先对我中原军区部队进行大规模进攻,我军主力分两路突围,东进第一纵队第一旅长皮定均,率领7000多名官兵,横跨鄂豫皖三省,经过20多天的千里长途行进,排除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斗30多次,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当年新华日报专门发表文章: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文章指出,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充分显示了反动派的包围阻击困扰等一些列阴谋,都显得十分无能。


阳仔讲历史


金寨县成立很晚,是析出本省六安相临一些地方,再从与河南方城与湖北相临的一些地方各划出一大块,才成立起来的。

据历史资料称,洪学智、皮定均等数十位将军,当初走出家门闹革命时,还是河南商城县人。如果把这几十人算作河南人,河南商城就从第十一名,昂首润步跨入全国前十名的行列。金寨就不会是全国十大将军县的第二名。而河南就会与新县一并成为十大将军县。这样,河南既是十大将军省之一,并有两个十大将军县。


齐声唤贤


因为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仅比第一名少一人,每一位将军都战功卓著。

自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现在,国家实力不断增强,面对美国的贸易战我们也敢于亮剑。饮水思源,现在的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既有革命年代的流血,也有新中国建设的流汗。在革命时代,有一些老区经常全员上阵支持革命,牺牲了很多将士,也涌现出了很多将军县。这其中,安徽省金寨县是将军县中璀璨的一颗明星,一共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仅比第一名的红安县少一位。

第一、上将洪学智,金寨县双河镇人。看过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的观众对于洪将军一定不会陌生,有谋略、有才能,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战斗中多次身负重伤也毫不畏惧。朝鲜战场上,美军针对志愿军后勤能力弱、无空军护航等弱点实施了恶毒的“绞杀计划”,集中空军力量轰炸志愿军的运输线,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一度面临危险的局面。作为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的洪学智,率领志愿军战士克服种种困难,比如设置放空哨、汽车伪装、小单位承包维修毁坏道路、高炮游击设伏等各种方法,保证了运输线路的正常使用,为前线战士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物资。

第二、中将皮定均。皮定均是金寨县代家岭人,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苦,跟着奶奶要过饭,也给地主家里干过活。后来参加红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抗日战争时期转战太行地区、河南地区并建立豫西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1946年的中原突围中,皮定均曾创造了一个奇迹。当时敌军三十万军队向我中原军区集结,试图将中原军区六万大军包围全歼。危急时刻,皮定均带领第一纵队担任阻击任务,掩护大部队撤离。经过顽强的抵抗,主力部队成功向西突围,皮定均却率领一纵队向重兵集结的东部突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皮定均带领部队时而全线出击,猛烈攻击敌人;时而全军隐藏,利用黑夜和松林等天然的隐蔽带藏于无形。最后成功将几千将士带出包围圈,而且建制完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三、中将陈先瑞。陈先瑞在红军时期就是师长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等地坚持游击战争,担任三支队司令员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陈先瑞在革命中曾经有过四进陕南的传奇经历,1934年12月陈先瑞第一次进入陕南,在商洛等地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参加了青铜关战斗、攻占宁陕县城、攻占佛坪县城等战斗。1944年10月,陈先瑞第二次进入陕南,参加敌后抗日战争。1947年7月,陈先瑞第三次进入陕南,参加了窑底寨战斗等战役战斗,消灭了不少敌军。1948年5月,陈先瑞率部第四次进入陕南,支持配合解放战争。

此外,生于安徽金寨的中将还有张贤约、林维先、李耀、曾绍山、滕海清、徐立清等人,少将肖选进、吴诚忠、佘积德、丁世芳、卜万科、于侠等人,金寨一共出了59位开国将军!每一位将军身上都有传奇的故事,每一位将军都在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做出过贡献,因此安徽金寨被称为将军县名副其实。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旧中国时期内忧外患,救国爱国人士辈出。金寨南溪镇葛藤山人袁汉铭、詹谷堂、王举舟三人在葛藤山秘密成立党小组,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召集进步人士参加革命。三人为亲属关系,占谷堂私塾老师,袁汉铭武汉归乡学子,王举舟笔架山农校老师。党小组成立不久即在金寨县汤汇镇笔架山农校成立第一个党支部,掀开崭新的革命篇章。在金寨境内先后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 、六霍起义。金寨也是红四方面军主要起源地,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兵力最广,实力最强,为中央各路红军长征胜利成功、以及新中国成立起到关键性作用。从金寨走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明,以及洪学智、皮定均等数百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中国红色神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由金寨佛堂坳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卿利用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八月桂花遍地开》见证了金寨籍千千万万位好儿女救国兴国,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


华夏艺术时刊


草莽出英雄。金寨是贫穷的大别山区,早期农家孩子们多,为了生存,他们弃乡从戎,为了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敬!


用户5140564272280


出的将军多,称将军县


ABc123123456


大别山这一带是个好地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大将军县,其中有有五个就在大别山区!

其中湖北红安县有开国将军60人,是中国第一将军县;安徽金寨县有开国将军59人,是中国第二将军县;湖北大悟县有开国将军37人,是第七将军县;河南新县有开国将军36名,是第八开国县;安徽六安县(现已经不复存在)有开国将军34名,是第九开国县。

如果再加上有着中国将军第一乡支撑的湖北麻城的乘马岗镇(26名开国将军),大别山地区产生的开国将军足足有252名。

开国将军:指的是1955年至1965年间,被授予将军衔的人,其中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十大将军县:开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十个县,其中湖北红安60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兴国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6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人。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十大将军县,基本都和一些早期革命活动相关。

第一将军县红安县,便是黄麻起义的爆发地点(黄指的是黄安,后来改名为红安,麻指的是麻城);


第二将军县金寨县也不简单,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红军第一县(有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在境内活跃),在抗日战争时期则是鄂豫皖边区的中心;

第三将军县兴国县,曾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红军长征的12个师,有7个师是从这里出发的;

第四将军县平江县和第十将军县浏阳是平江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覆盖范围;

第五将军县吉安县和第六将军县永兴县,位于井冈山附近,我想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井冈山会师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十万工农下吉安大家应该也都听过!


第七将军县大悟县,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长期驻扎的地方;

第八将军县新县,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金寨一样);

第九将军县六安县,当年的县级市六安市早在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早在1999年被划分地级市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当年的六安县是红四方面军的活动区域之一,和金寨县很近!

关于金寨为什么能成为开国将军县,在上面简单的介绍了,这里不在赘述!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域划分中,原属于河南商城的一部分地区被划到金寨,这也让金寨在开国将军的人数是涨了一些!

开国上将洪学智,原本属于河南商城人,重新划分行政区域之后,变成了安徽金寨人!洪学智在1955年和1988年两次授予上将军衔,被称为“六星上将”!

金寨有开国上将1名,开国中将4名,开国少将54名。金寨能成为第二大将军县,也是名符其实,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金寨全县有超过10万参军,活下来的人很少,解放后被追人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万多人,可谓是用鲜血浇筑的荣耀!


小镇月明


金寨县成为第二大将军县

应该是金寨县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革命火种生生不息有关系!

首先看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从战略上看湖北,河南,安徽及江苏平原,城市都很近也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便与部队休整机动革命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战略要地!金寨儿女都投入了革命队伍人才极多!

我猜想当时金寨本地人口大部分都参加了红军!也就是现在金寨人大部分人口是解放后和战时迁入人口,问以前老人很难找到几代人都是本地人,这就是我对主要的分析。

现在金寨是旅游胜地!根据目前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金寨未来是旅游休闲度假的一块福地!会越来越好!


义良8


我为霍山鸣不平,同样在大革命时期都作出非凡贡献牺牲重大的霍山县不如金寨县,为什么霍山只有几位将军?是谁造成的!为那些牺牲的和死在自己人手下的革命先烈致哀。我们不同意唯成功论,霍山牺牲的先烈们、你们才是真正历史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