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自然人獨資企業一筆業務收入100萬,並開具發票,這筆錢法人可以取出來嗎?有何依據?

醒來的森林


由一個自然人投資成立的公司類型有兩種,第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的,第二種是個人獨資企業。一人制有限責任公司是企業法人,有合法的財產權,個人獨資企業不是企業法人,企業主要承擔企業的無限責任。

一、有限責任公司。

股東投資以後,投資款就屬於公司的財產。以公司名義進行業務往來取得收入也是公司的財產。股東在投資以後有撤資、取得分紅的權利。所以,100萬的收入不能沒有理由的轉到股東賬戶(法人賬戶)。但是在現實操作中,有很多企業把資金轉到的法人的個人賬戶。如果法人賬戶跟公司公戶頻繁發生資金往來,如果公司有債務,且公司財產不能償付債務,股東的個人財產會被認定為與公司財產混同,從而股東會財產有償還公司債務的可能。

通常轉到法人個人賬戶的資金,在賬務處理上通過其他往來核算。

借:其他應收款100萬

貸:銀行存款100萬

這樣的操作是以股東借款的形式,但是需要在一年內把錢還回進行平賬,不然長期不還的借款,被稅局查到,稅局會認為這是對股東進行的分紅,從而會對股東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

第二種方式,就是通過分紅,把分紅款轉到股東賬戶,這是比較合理的。

首先收入≠利潤,100萬的收入要減去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繳納完畢企業所得稅以後,剩餘的未分配利潤可以對股東進行分紅。股東分紅,企業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稅率20%。

二、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企業主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公司的就是個人的,個人的也是公司的,所以個人獨資企業的資金是可以轉到法人個人賬戶的,只要資金的用途合理就行了。比如,備用金,工資,差旅費,還款,報銷等。

現實中,很多人會利用公司不同的性質進行稅收籌劃,有限責任公司會面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雙重徵稅,而個人獨資企業只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同時個人獨資企業也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簡淨軒語


自然人獨資企業,即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歸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實體。

個人獨資企業,沒有法人 只有自然人投資人。其實題主的問題是:獨資企業一筆業務100萬 收入,已經開具發票,獨資企業老闆可以取出來嗎?

可以取出來,但要看實際用途正確做賬務處理

這筆100萬的業務收入,已經開具發票,顯然 這筆業務企業已經確認收入,實現了納稅義務。

因此,這筆收入首先要計算當期增值稅,做為獨資企業,老闆如果取出來,要看取出來的具體用途,如果取出來之後,老闆用於個人消費、家庭消費和家庭財產購入等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無關,那麼賬務處理不能影響企業年度利潤總額的計算,因為沒有用於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利潤總額的計算,導致影響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因此,老闆取出100萬後,如果這筆錢的用途和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無關,這100萬應視為獨資企業對老闆個人的利潤分配,併入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依照“經營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這筆錢,做為老闆借款處理,在年度終了應該歸還,如果跨年度不還,也未用於生產經營,視為企業對老闆個人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政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規範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83〕158號)

個人獨資企業,雖然企業財產歸投資人個人所有,但發生了納稅義務,取得了收入,首先要正確計算各環節應繳稅款,不然依然會面臨稅務風險,至於稅後利潤,老闆可以自己說了算。


新稅視點


自然人獨資企業一筆業務收入100萬,並開具了發票,這筆錢法人可以取出來嗎?

取出來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這筆收入是屬於公司的收入、屬於應稅收入,並不是出於個人的財產,所以必須是交完所有的稅款才能取出來,至於要交多少稅,就要看公司是什麼類型的了。

首先要確定這個企業是一人獨資有限公司還是個人獨資企業,如果是一人獨資有限公司,那麼要交的稅就有增值稅(3%、6%、9%、13%根據公司的行業確定)及其附加,企業所得稅(25%,小微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分紅稅(20%)。

如果是個人獨資企業,那麼要交的稅就有增值稅(3%、6%、9%、13%,根據公司的行業確定)及其附加,個人所得稅(5%-35%),如果是服務行業的小規模納稅人,個稅可以申請核定徵收,如果申請了核定徵收個稅的稅率就是(0.5%-3.5%)。

如果不是交完稅後取出的,那隻能按照股東藉資取出,但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有限公司)還是要交的,並且需要還款及利息,不然就有可能被認定為抽逃註冊資金或者挪用公款。

我是姜海洲,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就給我點個贊吧,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更多知識請關注我的實時動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姜海州


當開立公司以後,股東比較關心的問題都是能不能把錢取出來,以及什麼時候可以取出來,有哪些風險,以下詳細說說。

1. 獨資企業與法人的概念。

一般我們涉及到個人的企業,就是兩個,一個是個人獨資企業,一個是一人有限公司。

兩種組織形式在投資人、法律規範和地位、稅收以及投資人的責任等,都是不同的。

但是涉及到“法人”,只有一人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代表其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才能被稱為法定代表人。所以題中所述,應該是指的一人有限公司。

2. 業務收入能不能取出來。

作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不能直接將企業的收入取出來的。

(1)如果法定代表人僅僅是企業的僱員,這種行為可能涉及到侵佔挪用企業財產,是違法的,所以,不能直接將收入取出來。

但是,法定代表人按照正常程序領取的工資、獎金、報銷、備用金等等,則不在這個範圍之列。

(2)如果法定代表人同時也是公司的股東,那麼也不能直接將收入取出來。一人有限公司的股東一定要嚴格區分公司的財產和個人的財產,每年不僅要編制會計報表,還要經過審計。

這是《公司法》對於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規定,因為在股東既是出資人,又是經營管理者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公私不分的情況。倘若股東跟公司財產混同了,抽逃出資了,這些情況下,都是需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

因此,作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不能隨便將錢取出來的。

3. 什麼時候可以取,有哪些風險。

最常用的可以合法取出的情形,就是股東的稅後收入,交完稅的分紅,是可以取出的。

那麼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個人獨資企業就是按照5%-35%的五級累進稅率交個人所得稅(也可能核定),一人有限公司就是先交企業所得稅,然後交20%個人所得稅。

另一種常見情形就是工資、獎金、報銷、備用金等正常領取的錢。這個當中的風險是一定要合理合規。有些公司為了幫高管規避個稅,於是採用發票衝抵的形式,這種衝抵的方式其實是有很高的風險的,通常會導致企業的費用結構不合理,也很容易引起稅務的關注。

還有一種最常用的形式,就是借款。這個當中涉及到的風險,一是合同簽訂、利率的確定,二是長期掛賬帶來的視同分紅風險。

總之,作為公司的股東或者法定代表人,是不能從公司的收入中隨便支取的,通過工資薪金分紅形式領取,要注意相關稅費,通過其他形式領取,也要規避相應的風險。


財會小童


非請自來。

“取出來”怎麼理解?是直接裝兜裡,拿回家,還是提取作為企業的備用金?估計應該是拿回家居多。還有“法人”是該企業的股東嗎?這些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咱們先不討論“法人”的問題先,咱們先討論怎麼能把這筆錢取出來。我們知道,任何企業都需要依法納稅的,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所得稅,這裡自然人獨資企業,按理解最有可能應該是有限責任公司。想要把企業的“錢”取出來,合法的途徑只能是通過利潤分配的方法。即繳納企業所得稅後,一般的稅率是25%,像本題很可能只需要按5%來交稅。再以稅後的利潤對“個人”分紅。

這是一個層次,再者就是剛才提到的“法人”,“法人”股東即可按上述的方式來分紅,如果“法人”不是該企業的投資者,還真不能以分紅的方式處理。但可按其他,如工資、獎金等方式支付,也分紅相比,工資、獎金的個稅就比較高了。

這是取出該筆收入最正常、合法的方式,其他什麼公賬轉私賬,收款不入賬都是不可取的,總之敝大於利,不過多贅述。

大概思路就是這樣,閃了……


龍門賬


如果支取的錢屬於分紅性質要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如果屬於借款要按照貸款服務徵收增值稅,要是到年末仍不歸還也是按照股息紅利徵收個人所得稅。


小薇說財稅


自然人獨資企業就是個人獨資企業

根據財稅〔2003〕158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規範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可知: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生產經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利潤分配,併入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徵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個人獨資企業業務收入100萬,只要依法繳納了增值稅(小規模3%)、附加稅(以註冊地為準)、印花稅和生產經營個人所得稅之後投資人就能合法取用這100萬。下面附上生產經營個人所得稅最新稅率表


稅籌ABC


自然人獨資企業,理解為個人獨資企業的話,那麼100萬作為收入,同時開具發票給客戶的情況下,需要繳納的稅有:增值稅及附加稅、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一般就這幾個大的稅種。


按小規模來算的話,繳納3%增值稅以及0.36%的附加稅,還有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按照5%-35%的稅率納稅。


最後,完稅後就可以對公打到法人的銀行卡上,自由支配!


合規寶財稅


公司的所有收入往來,其實最好都直接通過公司的賬戶(你所說的公賬戶)來進行,尤其開票的更應該走公賬戶PS:有些企業做兩套賬,企業名稱的賬戶做有發票的往來,個人名稱的賬戶做無票往來,這種操作是違法的按照規定,不允許有帳外賬戶的存在


投有道


可以取出,先交了增值稅(免稅部分除外),再交了企業所得稅(優惠部分除外),再交了個人所得稅,就可以提到你自己賬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