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在電商發展至今天這般興旺的同時,站在行業頂端的幾家企業就已經在這份“繁華”中看出了電商這一行業的瓶頸。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對於汽車、電視、冰箱這類非快消品來說,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慾望並不是很高。電商為了將其市場拓展到這一領域,以馬雲為首的電商巨頭們才打出了“新零售”的口號,希望能夠藉此將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因為電商在目前仍處在一個如日中天的勢頭當中,所以新零售也暫時不用承擔“托起電商發展”的這一重擔。如今的電商更像是一位“慈祥的老父親”在護著它們自家的新零售不斷試錯。新零售作為一個新興的商業模式,在目前仍處在探索的的階段,而不論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還是京東旗下的7fresh,又或是騰訊最新投資的誼品弘科,它們都有一點共同之處,那就是生鮮。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傳統的菜市場越來越少,除了在城中村之外,人們買菜大多都要在附近找超市,無緣無故便多跑了許多路。而從新零售中脫胎出來的社區生鮮又開始試圖與菜市場“瓜分”顧客。離顧客家裡遠,社區生鮮就選擇為自己增添“到家服務”。網上下單讓蔬菜送貨上門越來越成為了年輕人的買菜新選擇。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同時,社區生鮮的定位本身就是接近社區。因此,本身屬於菜市場的“便利因素”就轉嫁到了社區生鮮的身上。在菜市場距離小區越來越遠的當下,社區生鮮則試圖一步步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只有年輕人是肯定不夠的,蔬菜生鮮在經營上也必須考慮到中老年消費群體。網上下單送貨上門便利了年輕人,而到店模式則滿足了更多的消費人群。在當下,“前置倉”這樣一種模式也逐漸興起。倉庫的功用不再僅停留於貨物存儲,商家將倉庫作為店面,將其設立在小區周圍3公里的範圍之內。一方面,消費者仍然能通過網上下單來讓騎手從倉庫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指定的地點。另一方面,人們也能親自前往前置倉挑選自己中意的商品。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將自身定義成“小區門口的菜市場”的社區生鮮在本質上就是菜市場。但傳統的菜市場對蔬菜瓜果以及肉類等產品並沒有一個規範化、標準化的管理。從生產到供應,傳統的菜市場都處在一個較為原始的階段。而在消費升級與個人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的當下,消費者對生鮮這一剛需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能知道食材的產地,知道食材本身各類成分的佔比對消費者來說越發重要。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生鮮的發展可以說就是傳統的菜市場在未來的樣子。只是菜市場還沒有徹底被歷史淹沒,電商們就已經將生鮮擺上了檯面。農貿市場作為傳統的食材流通渠道,其市場份額在這些年中不斷下跌,更加高效先進的生鮮門店替代菜市場就成了必然。而作為高頻剛需的生鮮在登上臺前之後,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種值得人們關注的新業態。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值得關注就說明了生鮮社區有市場,但也說明了生鮮社區離沉澱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同時,依託於電商發展的社區生鮮在線上銷售的整體佔比也不是很高,僅佔9.6%。而線下生鮮到店消費的比重則相對較高。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自2015年開始,國內的傳統社區商店就已經開始朝生鮮加強型超市轉型。而到了2016年,社區生鮮便進入到了全品類的生鮮專業店時代。進入新零售之後,京東、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大型電商開始大力投資生鮮領域,有了資本的注入,生鮮社區才在真正意義上走向了屬於“生鮮”的標準化道路。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對於生鮮來說,從供應鏈到產業鏈、服務鏈接與品牌營銷都是其在發展中需要著重關注的環節。只有先保證了供應鏈,生鮮才能更“真”,而產業鏈與服務鏈的銜接也會讓供給的產品真正落到實處,落到消費者的手中。

阿里京東抱團取暖,騰訊又來參上一腳,這個老行業要被挽救了?

就算是京東旗下的7fresh與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其兩者在經營上的模式都是不盡相同的。由於市場需求過大,就算生鮮領域的競爭在未來再激烈,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是一家獨大,而是多家並存。生鮮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經營模式,只能說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尋求最好。作為衣食住行中的“食”這一塊,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才是生鮮社區需要去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