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说“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公生活


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不同方面看!

在高校学历界,一直有“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

这样的说法,和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吻合,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从不同的方向来看!



光从学术的方面来看!

我们从学术的角度开看,这个定论是不成立很显然是不成立的!

我承认,虽然国内很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很水,但是在学术上,本科生的学术比较常规,研究生具有一定专业性,博士生已经可以从事科研和高等教育。

而且专业的不同,这三个段位的分层明显度也不一样,例如:

软件、计算机等技术类,法律专业,地质探测以及生命科学等等!

这些本身就具有专一性的专业,三个段位的水平分层很明显的,这个定论很明显不成立!



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来说!

这个说法为什么这么普遍呢?

因为现在很多人考研、读博为什么! 就是找个好工作,根本就不是奔着学术研究去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很多人就想快点毕业,搞一个学历,研究阶段,就很想找项目做,跟外面的人多交交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多铺垫人脉!

现实驱动的大多数人这样去做,于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水平很水,而且同时期的本科生已经有很多年经验了!

这导致了,工作上,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局面出现了!


红烧肉加碗饭


博士,硕士,本科,本来是三个层级,有高有低、求职、报考、迁居的三个主要的门槛。

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的说法,这跟社会上有人拿出“读书无用论”混淆是非如出一辙。当然,它有一点合理性——某些过来人的“一家之言”和“感慨”,对自己读硕士、读博士跟读本科的“投入和收获的性价比”的“经验总结”。

然后,就不能相信这种说法了,相信这种说法,比相信“读书无用论”还糟糕,不读书而混学历、考各种证的人多得很,要求博士、硕士的职位和机会,本科根本就捞不到,所以,感叹是感叹,有些感叹有情怀,有些感叹就是逗人玩,上述说法其实就是逗你玩,往好听里说,是为了照顾只有本科学历的人士的感受,往坏里说,不过是为了劝你搞清楚自己学历地位,自己明明是本科,没有啥特殊贡献,就不要跟硕士、博士的争抢了,把机会让给硕士、博士们。

就像本科以前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三本不如二本,二本不如一本。现在,国家为了“削弱”社会对二本、三本的歧视、贬低,正在逐渐取消录取批次的划分。将它与这种说法相比,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博士就像其中的三本,硕士就像其中的二本——这简直就是胡扯,在企业招聘、公务员报名、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中,博士、硕士都比本科受优待,这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常识。

如果从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上看,博士投入的最多,硕士其次,本科一般。从拿学分、攻读学历的视角看,本科是最容易攻读的,当然,各个专业攻读的难度也不一样。有些说法可以当相互客套一下,这个说法就是这样。

硕士、博士很重要的,名校的硕士、博士就更加重要了,每年都有很多毕了业的往届生二战、三战,也不过是为了将名校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证、学位证拿到手,所以,就把这个说法当“读书无用论”,然后,该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还是要尽量往985工程高校里面冲,想学习人工智能的尽量冲击国内首屈一指的顶尖名校。(圣达信教育梁挺福)


高考专家梁挺福


这个论断比较武断。

从知识量和研究能力看,博士高于硕士,硕士高于本科。

从人数来看,本科远远高于硕士,硕士远远高于博士。

三个学位对应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不同的定位,本科生从事常规工作,研究生从事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研究能力,博士生从事科研和高等教育工作。



定位不同,大学老师大部分都是博士,公司员工大部分是本科,大型公司和事业单位,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生。

所以,定位不一样。

再看看例子,我的一个学生本科是三本院校的,毕业工资3000,但是他考了一个工科专业的研究生,电气工程方面的。研究生比较努力,申请了几项专利,毕业找工作月工资就变成了8000元。找的单位也是行业有名的大企业。

从个人角度看,他读研究生,提升很大,还在研究生阶段找到了女朋友。

那么,题目说的这种现象是什么呢?我分析是这样的。

很多研究生找工作也不好找,然后不如很多本科生工作待遇好,很多博士生在高校做科研教书,待遇没有很多本科生高。这个是拿本科生优秀的和研究生普通的相比。

应该怎么比较呢?全体本科生的公司水平,工资待遇,和全体研究生的公司水平,工资待遇相比。这个很明显,因为什么公司招研究生?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在同一个公司里,研究生确实比本科生工资高。

博士生没有可比性,主要是做科研,教书育人,不是一个领域的。但是,有才的工科、计算机博士,如果被科技类公司招聘去,工资顶5个研究生,8个本科生。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两个创始人,就是计算机的牛博士。才能成为这种高科技公司的创业成功者。


五角星


如果是本科就上到985,211还是很厉害的。他们有很多人选择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也有很多成绩一般拼死拼活考上硕士博士的,科研平平的。当然本科里也有一部分很聪明的学霸读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教授。但任何一个群体都有聪明能力强的,也有平平愚钝的,所以比较这三个群体没有任何意义。

但无论如何博士也不该是被耻笑的那一群。

目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霍金啦,屠呦呦啦,杨振宁啦,又有哪个没有博士学位呢?在学术界只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基本具备了独立做科研的能力。而目前你们能想到的,AI,基因疗法,大数据等等最前沿的科学,都是由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推动起来的。本科只是学习现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却是博士和硕士创造的。我想在科技领域,可以以一己之力翘动整个地球的,绝大部分都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所以博士这个群体,聪明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我想那些本科成绩优异,能力出彩的,如果能读硕士博士也是应该非常轻松的,所以贬低本科崇拜博士也并不可取


琪琪可可可


不知道你是指纯粹的工作动手能力上还是指最终的人生状态上。我觉得本硕博对应的工作还有区别的,对比工作动手能力没有意义,我从最终的人生状态谈谈我认识的人。

在最终的人生状态上,我不认为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相反,我总体上认为本科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博士。因为我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

我从初中到硕士研究生各求学阶段的班级同学人数如下:(时间截止今天2018.8.13)

①初中68人,现在微信群人数63人;

②高中72人,现在微信群人数69人;

③本科52人,现在微信群人数44人;

④MBA60人,现在微信群人数60人。

同学人数共计252人,专科以上学历226人,其中,专科本科124人,硕士(含MBA)95人,博士7人。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年收入50万不见得一定比年收入20万的人幸福。但一个人的经济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所以还是可以从同学们所在行业和所担任职务上(薪资不好了解)大致反映他们的人生状态是怎么样的。

1、最高学历为专科或本科的同学

最高学历是专科或本科的124名同学中,约90%在企业,其中又有近三分之二在私营企业。具体行业上,普通制造业约70%,热门行业如高新技术、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等约20%,其它的有零星分散在机关事业单位如海关、学校、医院等。做到部门经理、总监的不到20个,副总经理4人,总经理2人,创业5人。

2、最高学历为硕士的同学

最高学历为硕士的95位同学当中,外企和非外企约各占一半。80%在热门行业。部门经理、总监差不多30%,41人;副总经理17人、总经理9人、自主创业19人,在政府机关9人。

3、最高学历为博士的同学

最高学历为博士的7位同学,有俩人是国防生,一路读完博士,现在一个在东海舰队一个在南海舰队;还有3位在大学当老师;另外两位在政府机关:一位是某省团委,一位民委。

不知道大家的同学圈都是怎么样,至少我从自己的同学当中发现,在最终人生状态上,可以笼统地说,是“本科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博士”的。

总之,学历对一个人的最终人生状态是有重要影响的。


职业鲤


这种说法的确是存在的,以中国为例,越好的学校越容易出现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的现象,背后是有很复杂的原因的。

按常理,在学位授予体系当中,博士学位是最高学位,既然是学位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就应该拥有顶端的价值,而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的。博士不仅在实际社会价值还是影响力上面都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状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政商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拥有博士学位的。

但是其实很大一部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实际上表现是不如拥有硕士学位和本科学位的人的。其中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一般心气比较高,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是不愿意花费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做的。这就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再者,现在我们国内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是不是资质最优的一批人也是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因为真正头脑灵活的,有更好出路的一批人早就在本科阶段或者硕士阶段就另谋出路了,不会再在冷板凳上面坐。比如我们国内的两个最高学府北大和清华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北大、清华内部就经常流血行这样一句话: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和三流的博士生。

不过,事在人为,以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史来看,拥有博士学位对于自身的长久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青年史学家


为什么说“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不过这种说法早已经被改变了,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大力度加强。有个词现在在在读博士中流行,那就是“延毕”,即延迟毕业的意思,因为不能达不到要求、不能按时顺利毕业的研究生不少,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

然而,要是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却有很大的合理性。我是一名高中教师、班主任,这几年学校引进教师的层次原来越高,基本上以研究生为主;而在一些其他高中名校,已经开始招聘博士生担任高中教师。

博士生当高中老师,高学历会带来很高的教学效果吗?完全不一定。以我所在学校为例,这几年引进的研究生中,教学水平高、成绩出色的寥寥无几,倒是有好几个教学方式不当、学生认同度的研究生,其中有两个,学校迫不得已将其专人教辅岗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莫过于研究生在读期间进行的是专业的研究,而高中或者初中是基础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强调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而这些地方很容易被他们忽视。比如我校的一个研究生,多次被学生认为是上课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很差。

至于博士生,问题就更严重了,在进行了如此精深的研究后,一下子回到最为基础的学科,而且已经远离高中达十年之久,生疏程度可见一斑。但比这更不利的是,即使是在他所任教的学科,也会出现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可能不会教!

博士阶段,研究的是某个学科里面非常细分的领域,比如他读的是医学与物理学博士专业,现在要教高中物理,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他已经遗忘了,因为不再接触,这就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解不出初二物理题一样。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人来到世上的第一目的便是生存,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吃喝,这就是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

要生存就必须有生存于世的技能。技能不是天生便有,须得不断学习。上学便是学习技能的一条途径。

人之生存是生存于人之群体之中。

有人高中毕业就弃学谋生,也就是说十八九岁时就步入社会,开始自谋生路。其时年纪尚小,纵有挫折也不可怕,经十年跌撞,才二十八九岁。十年时间足以能找到未来之路。大学毕业时二十三四岁,步入社会,开始谋生,十年后,三十三四岁时,社会经验已足,所谓三十而立。

博士结业时已经三十岁有余。有些人读书多年,脑子僵化,不能与时俱进,此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女主人公有一句话:我只会读书。此为其一。人生一世,夭折者暂且不说,年百岁者千不存一,多是八九十岁。博士三十多岁步入社会,人生三分之一已去。而他人早已结婚生子,事业有了眉目甚或有成。此为其二。等到不惑之年,人生过半,其他人子女长大,有些人甚至称爷奶,而博士的人生才刚刚有了眉目。远远落后他人。常人毕业踏入社会,选择工作不挑不拣,谋生即可,本科生自认文凭在手,应聘工作挑肥拣瘦,硕士略甚,博士更甚。挑挑拣拣,浪费的都是时间、生命。此为其三。(应聘工作,挑挑拣拣很正常。话说回来,正因为就业者的然过犹不及,本言论只对眼高手低者。)

掌握的知识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人生在世饮食无愁,就是娶妻生子。博士生人生有近一半时间在学习,远超常人,没有承受失败的时间。当别人早已成家立业了,而博士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高中生知识面毕竟少,眼光不及不如本科生。硕士生上学时间比本科生长,书本知识虽然比本科生掌握的多,社会经验却不及本科生;、博士生相比硕士生也是如此。

早早步入社会中的人有了自己的事业,总要招收人才。博士文凭再高总要工作赚钱生活。一个需,一个求,于是文凭高的便给文凭低的打工。

于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


mimang830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从使科研技术开发27年,发现。

现实中真有“本硕博”直读傻的孩子和“硕士后”博士!

但说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是蛊惑人心,扰乱视听!



社会企业科研现状

现实企业研究机构大部分技术开发团队主要以维持跟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为主,造成国内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或者具有研发能力的机构在现行实际企业组织中的比例不高。

企业基于人力成本原因技术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生!

因此,表面现象是本科生的需求更大一些,更能贴近企业的需求!

硕士是退可工进可研的很好的学业水平平台

硕士的视野和专业素养要普遍高于本科生,对于有志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企业而言,从跟进国际国内技术的角度是最佳选择。

硕士既有普遍性高于本科的研发能力水平,又具有可以深入一线工程设计的现实需要和内驱力!

博士探索性研究以及基础性研究的主力军

独立自主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其杠杆效应是企业研究机构使用博士的根本所在!

在基础研究上的一小点突破,在工程应用上的杠杆放大效应是基础研究的魅力所在。

探索性研究需要的是研究者的内驱力高于外部驱动力,这也是真正的博士所要具备的能力。

社会怪相“硕士后”博士

“硕士后”博士是套用“博士后”的一句调侃话。

泛指由于就业压力,而听信职业指导师的推迟就业,为博士学位而读博士的学生。

內驱研发兴趣是读博士的重要出发点,企业雇佣博士,往往是企业在某一领域需要超越自我的科研行为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研发能力。

国内有一怪现象,高科技企业认定或出任专家评审,没有博士头衔容易被质疑!“硕士后”博士在这一领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凯腾聚知


下面是某网友的评论,大家可以先对这个有一个理解。

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这句话来自于:一所有研点、博点的院校,她的本科生考研时都要考更好的学校,所以她招来的研究生几乎都是不如自己学校的孩子,显然他们基础不如自己学校的本科生,博士生同样如此,所以就有了这句话。同时保研也正是学校为了留住自己学校的学生而采取的一种政策。

第一,谈下网友评论。本人是某211大学学生,成绩中上,按照目前来看,打算考985研究生。我们专业这届的毕业生保研的大多都是985,考研也有很多优秀的。所以,大趋势是,清华北大这些C9高校,优秀的学生都出国了,次一点的985的学生想着去C9,211的想着考985,普通大学的想着考211。这就导致优秀高校招到的研究生生源并没有本科生好。而且现在保研政策放开,拿到保研资格就可以任意去其他学校,更是留不住本校的人才。所以有了“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这句话。

第二,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考博,因为本科生资历不够,还需学习。除了科研型人才,大多为了找到更好工作而上研究生博士的人,之前的大学肯定是知名度不够高,至少达不到他理想的学历水平。有些公司甚至在招聘时就表示非211以上不要。而那些原本就在清华这样学校的,相对而言他不需要更高的学历来帮助他找工作。所以很多高校硕士博士生源并没有本科生生源好。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果你有其他观点,欢迎评论,如果你也同意小编的观点,记得点个赞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