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老农民说事


为什么农村有句老话说“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其实这是古人经过无数时间、无数实践总结出来的。这里先说一个故事:

一老汉在家帮儿子和女儿看孩子,两个男孩都是七八岁,外孙聪明嘴巴甜,孙子有点内向不大爱说话,所以老汉喜欢外孙多一点。有一天老汉在屋里睡午觉,突然想看看哪个对他亲,于是就躺床上装死。


结果孙子看到叫不醒爷爷,吓得嚎啕大哭,外孙一看居然拍着小手高兴的跟他说:“你爷爷死了,你没爷爷了,明天不叫你回俺家叫俺爷爷。”第二天一早,老汉就通知女儿女婿来把孩子接回去,不给他们看孩子了。

“家孙烧纸,外孙一指”: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里的老人心疼孙子和心疼外孙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当老人去世的时候,作为孙子的会痛苦流涕,在坟前磕头烧纸,可是外孙子就是在坟前一指说“这是我外公(婆)”,不会烧纸也不会伤心痛苦。


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孙基本上跟孙子一样疼,不过在古代,或者是比较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老人还是更偏爱孙子一些,毕竟传宗接代是人类的传统,而嫁出去的女儿,都是为别人家传宗接代去了。

其实这句话更是说出了我国自古以来,男女继承的状态,因为不管再怎么疼外孙,最后这个外孙还是要娶妻生子,为别人家来传宗接代,而当外孙子再生孩子、孙子,基本上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比如我们看古代一些世家,都是讲几代孙,几代继承人,而从来不讲几代外孙,这就是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继承性的例子。其实不光是我国,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

所以家孙和外孙的区别这么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即使外孙真的很孝顺,在成家立业之后,也很难再在每年的清明和七月半,去给外公外婆烧纸,而这件事情孙子一般是不会落下的。


魏青衣


先说这句话的意思吧,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就是说如果是自己的爷爷去世了,作为孙子的肯定是要跪在爷爷的灵前烧纸磕头的,但是外孙呢,只要用手一指给别人说这是我外公就行了。

可以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外孙和家孙的区别那不是一丁点,这个不光是从大人的角度来说的,从小孩子自己的角度出发也是一样的。就说个最简单的身边的例子吧。

我外婆的例子,那也是给我最大的启发吧。我外婆今年八十多岁了,我妈在家是老大,还有两个妹妹,就是我的姨,我外婆特别喜欢我小姨,我小姨有两个儿子,我外婆从小也很喜欢他,从我小姨刚生儿子的时候,我外婆就一直给他带孩子,一直到十几岁,我外婆对我们就特别差,每次去他们家拜年,只给我小姨孩子钱,从来不给我们。但是出于他是长辈,我们也小从来也不说。

到现在呢,我外婆八十多岁了,我小姨的孩子也是二十五六岁了,从来没有去过我外婆家一次。现在我外婆八十多岁了,没人养,就一直呆在我家,我妈就说想到当时她是怎对我们的,把他赶出去都行。我外婆对我妈也是特别的刻薄,听我妈说,她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我外婆直接把我妈赶了出来,那时候还是冬天,我妈就在家外面的河滩里过了一夜。后来我外婆又这么对我们,但是现在呢就赖在我家里那里也不去,我妈也不能真的把她赶出去,我小姨怎么说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以后不管我外婆是死是活都不关她的事,就算他死了也别想我小姨出一分钱。作为外孙的,我外婆带他到十几岁,肯定也是记得一些的,但是到现在对我外婆从来不管不问。去年我小姨的那个儿子就在我外婆家不远的大概一公里路吧,和人合伙办了一个养鸡场,一年四季都在那里,听我外婆说一年多他从来没有去过我外婆家。

这个是真真实实的,就在我身上的例子,这个就是家孙和外孙的区别。在我们这边的说法就是,外孙外孙始终是外人。


三农帝国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那么大吗?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外孙不如孙子亲,爷爷奶奶带孙子死后还可以为你上坟烧纸,而外孙毕竟不同于自己的亲孙子,问你外公埋在哪里,他随手一指,就埋在那个山头上,也不去外公坟头去拜拜,烧一枝香烛。


家孙烧纸

说到家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们从小带大的,小时候带他们玩,买东西他们吃,父母亲不在家时,生怕孙子们饿了,受冻了,外面受到委屈了,事事小心照顾着孙子们。

而孙子们长大以后,爷爷奶奶病了,经常回家看看,给他们带好吃的,爷爷奶奶们去世了,不远万里赶回家中守灵哭灵,感觉到非常悲伤,每逢每年春节孙子们都去爷爷奶奶们坟头辞年,拜年,到了清明节去坟头扫墓祭祖,为爷爷奶奶们烧上些纸钱,点燃香烛,向他们瞌拜行礼,感恩于爷爷奶奶。

外孙一指

说到外孙们,其实也有许多人是外婆外公一生带大的,但是毕竟外孙是外姓人,他们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把他们带大之后,很少有几个人会亲近你外公外婆们的,等到外公外婆老了,除了自己没成家立业,或许还会跟着父母亲来外婆家看看。

如果外孙们都成家立业了,那外婆家就很少来了,还别说外公外婆去世之后,会到他们墓地去烧纸上香了,就算是别人问他们外公外婆埋在哪里,随手一指就是那个山上就得了。

所以七星老农认为,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只能说明家孙是自己的血亲,而外孙只不过是一个外姓人而已,说明家孙比外孙们亲,死后还记得祖宗,还记得每年去爷爷奶奶坟头去烧纸瞌头,而不象外孙们一样看见外公外婆的坟头随手一指就得了。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今天我站在老人的角度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农村会有“家孙烧纸,外孙一指”的农村老话。

在过去尤其是农村每家都有六到七个孩子,而每个孩子都会结婚生子,这样最起码会有好几个孙子,至于外孙子哪有时间照顾啊,连孙子都管理不过来,而且外孙子也有爷爷奶奶不用自己照顾。

照顾孙子自己的儿子媳妇都会高兴,照顾外孙子虽然女儿满意但是自己儿子和媳妇都不满意,不高兴,犯不上让自己的家庭不和。

血缘关系,外孙再好那也不姓自己姓,孙子再不好也是自家人,将来在自己的户口本上。自己的家族全靠孙子传承,外孙子是没有资格的。

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一定会领自己的孙子给自己烧纸,外孙子不在身边,一年也来不了几次,过几年连自己的坟都得忘了。

外孙子,有个“外”字,他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将来一定会多记得自己的爷爷奶奶很少会记得自己。

以上是我总结的老人想法,其实我想说的是:投入了感情,就连狗都知道感恩,何况人那!

欢迎评论留言。


田俊超白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农村人还记得这句话吗?外甥是狗,吃饱就走,外孙也一样。说的就是家孙和外孙的形象,看来老农民对家孙外孙的看法还是有区别的。

其实吧,从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上面来看,外孙和家孙都是一样的。家孙随自己儿子血缘,外孙随自己女儿血缘。

那为啥农村人会有家孙烧纸,外孙一指的说法呢?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外孙都是由人家的爷爷奶奶养大的,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不多。闺女女婿就算外出务工,一般也是自己爷爷奶奶照顾,很少有外公外婆照顾的情形。但不是没有。

平时里来往也不会过多,只有在逢年过年的时候来看望一下,没有经常走动的亲戚,时间长了难免有疏远和隔阂,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家孙就不同了。经常腻歪在一起。农村人有隔辈亲的说法,爷爷奶奶最亲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儿媳妇,而是自己的亲孙子。因为有孙子了,自己家族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大,这是爷爷奶奶最喜闻乐见的事情。因为时间上的融洽,孙子也觉得和自己爷爷奶奶更亲密些。

在农村,逢年过年给老人上坟烧纸的,很难见到外孙来祭拜的。这是实情,不是谁瞎猜测臆想。但是家孙不同啊,自己的爷爷奶奶,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上坟烧纸是必须的。


农村老俗话


农村老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家孙和外孙的区别真的这么大吗?

由于地域的不同,所以农村一些老话的说法也有不同,不过有的大同小异。就说题主的“家孙烧纸,外孙一指”这句老话吧,和我们胶东农村“外甥狗,吃就走”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外孙”不如孙子,指望不上之意。

“家孙”与“外孙”的区别

从字面上看,就可以看出。“家孙”其实就是自家的孙子,也就是儿子的儿子;而“外孙”是指女儿家的儿子。一个“外”字,就将女儿家的儿子与自己的孙子拉开了距离。再说,孙子随自己姓,而外孙,那就是外姓人,虽然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毕竟随着出嫁的闺女,姓了别人家的姓氏,当然是有区别的。

“回家”与“探亲”的区别

我们每个人既是“家孙”又是“外孙”,这点毋庸置疑。我们通常把到爷爷奶奶家称作“回家”,而把去姥爷姥姥家称作去“探亲”。也就是说,爷爷奶奶的家那是自己的家,想去就去。而到姥爷姥姥家里去那就是到别人家,就是“走亲戚”了。这也无怪乎“外甥狗,吃就走”了,吃完饭当然是回自己家休息啦,姥爷姥姥家不是自己的家,所以要走。

听“姥爷”讲过的故事

建行渐远出生以前,爷爷就去世了,根本没有见过爷爷的面。我的姥爷是自己村,所以从小对姥爷的感情可想而知。记得有一次,姥爷给我和表哥讲了一个外孙与孙子区别的故事:说有一年夏天,一个人领着他的孙子和外孙在村外的池塘边玩耍,这个时候,孙子指着池塘内的小鱼儿对爷爷说,“爷爷给我抓鱼……”这时候,外孙也跟着嚷着让姥爷给自己抓鱼。于是,这人将衣物放在池塘边,嘱咐孩子们看着衣服别乱跑,自己去抓鱼。他来到池塘边,一个“猛子”潜入水里。岸边,孙子一看爷爷不见了,以为爷爷遭淹死了,大哭起来。这时候外孙却说,“你爷爷淹死了,俺爷爷可在家好好的”。这虽然是个故事,可也说明了孙子与外孙的区别。

“家孙烧纸”与“外孙一指”

“家孙烧纸”是指爷爷奶奶百年之后,每逢祭祀的日子,孙子都会到坟前烧香烧纸祭奠。“外孙一指”是说,除了姥爷姥姥去世后烧七以后,外孙也就是知道姥爷姥姥的坟在哪里而已。每个人都在扮演这孙子(孙女)与外孙(外孙女)的双重角色,都去给自己的爷爷奶奶上坟,至于姥爷姥姥,那自有他的孙子们去祭奠。当然,也有无后户外孙去给上坟的,不排除这种现象。

建行渐远认为,不管是作为孙子也好,外孙也罢,我们应该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世的时候,经常去看看老人,多多孝敬老人,只要老人过得舒心、高兴,就是我们小辈们最大的心愿。


建行渐远




我们这里的说法和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叫做亲孙子,烧烧纸,亲外孙,手一指。其意思还是完全相同的。

俗话说隔辈亲,也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特别的亲,所以才有了这个俗语的吧。

孙子女做为儿子的子女,爷爷奶奶当然是视为掌上明珠,关爱有加。虽然自己老了也沾不上他们的光,但是在他们的父母百年之后,去坟上烧纸时,也能顺便能给自己烧上几张纸。能在阴间花上孙子的几张冥币钱。

外甥子女做为女儿的孩子,也是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每次来串亲戚,都会好好捧着,恐怕让他们受了委屈。等他们大了,自己也老了,活着他们伺候不上沾不了光,死了外甥也不给姥姥姥爷上坟,也沾不上光。只有从姥姥姥爷坟前过时,用手指一下告诉别人,这是我姥姥姥爷在这埋着呢。

说来说去,爷爷奶奶疼孙子孙女、姥姥姥爷疼外孙子女,都是沾不上光的。不亲不可能,亲也是白亲。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家孙烧纸,外孙一指,主要说的是清明祭祖!


现在的清明节已成了法定假日,每到清明节,从外地赶起回来为祖先扫墓的,大都是男人,除了极个别的顺便为外公外婆扫墓外,一般的人只给自己的祖先扫墓!

外孙为外公外婆扫墓,未成年的多,都是跟随父母去凑热闹的,很少见到成家后的外孙去给外公外婆扫墓的!

而孙子就不同了,死之前只要自己还能行动,祖先的坟还是每年清明都会去烧香化纸的,而外孙到老年的时候,很多与外公外婆的后人连亲戚都不相互走动了,还怎么去烧纸!偶尔经过外公外婆墓葬的山前,能够与经过之人用手指一指这里葬着我的外公外婆,已是大孝了!



中国人崇尚祖先文化,一本家谱可以让子孙后代追根溯源,但家谱是从来不记录女儿和外孙的!


五音山人1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在中国的文化里,孙子是分两种的,家孙和外孙,家孙就是通常所讲的孙子,也就是儿子的儿子,而外孙就是指闺女的儿子。而农村有句俗语“家孙烧纸,外孙一指”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俗语讲的是家里老人去世了,家孙和外孙对待过世老人的态度,家孙跪在老人坟前烧纸钱,而外孙仅仅只是对外人一指说“喏,这就是我姥爷(姥姥)的坟”在现实生活中家孙和外孙真如俗语所讲的区别那么大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外孙是不如家孙亲的。

中国人一直都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家里的男丁才是延续香火的,只有儿子的孩子才能继承自己家族的姓氏,能给自己送终、披麻戴孝、修坟烧纸钱的;闺女是别人家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家族族谱什么的也都是只写男方族系。

有的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的家庭,就会很苛待自己的女儿,认为闺女迟早是要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媳妇,这是再给别人家养闺女,而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会给自己娶回来一个媳妇,再给自己家族开枝散叶,成为几世同堂啦,自己留下来的财产也都是需要儿子一脉相承的,而闺女是别人家的媳妇,自然是不能继承家业的,同样外孙也是别人家的孙子,是不需要赡养姥姥、姥爷的,所以就有了外孙是狗,吃了就走的俗语,来描述外孙和姥爷家的关系。

在中国这种封建传统思想还是有的,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家孙比外孙亲的最直接的原因。

从血缘关系来讲,外孙和家孙是样亲的,都遗传有你的基因,都是你的血脉至亲,导致这种亲疏关系的,还是你对子孙的态度,相处时间的长短,对待子孙不能一碗水端平,重男轻女只照看孙子,都会导致亲疏区别的出现。

随着文化的普及,人们对生男生女的态度的也发生转变,认为生男生女一个样,现在家孙和外孙的区别也逐渐缩小,都是平等对待。(二)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在我国的农村。流传着很多的老话,凡是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当然是比较经典的,另外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一个反映,有这么一句话“家孙烧纸,外孙一指”大家听过没有,知道什么意思吗?说的是什么道理呢?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代,一般家里有老年人过世的话,作为亲孙子,哭的非常的悲哀,还不停地烧纸给老人,而外孙好像就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一样,在玩自己的手指。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过分,但是也反映了古代的一个现象以及伦理,一个是古代人对血脉的重视,一个是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在我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所以老人去世之后,孙子和外孙的态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老人在生前对待孙子和外孙的态度的不同。例如,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中国都有给压岁钱的习惯,给孙子的钱和外孙的钱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女儿嫁人之后就是泼出去的水,就和自己远了一层,外孙当然也就远了。而孙子是儿子的儿子,整天都跟着自己,当然感情更深,对于农村的那些老人来说,这种思想更加顽固。

小编村里就一个老奶奶,每年过年的时候都给孙子300,给外孙200。孙子和外孙都知道,媳妇和女儿也都知道,但是双方都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是农村约定俗成的习俗,大家都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由此可知,这种思想在农村的根基有多么的深。但是,假如谁家反过来干,给外孙300,孙子200,大家想想会发生什么?简直是难以想象,这就是现实。

对于老人来讲,孙子和自己一个姓将来传承自家的香火,而外孙跟着别人的姓,这就是血脉的差异。对于孙子和外孙来说,其实并没有这些观念,只不过谁对自己好,自己对谁好,仅此而已。

总的来说,这是在农村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没办法去评论谁对谁错,这是历史和现实造成的结果而已,不必计较太多,现在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已经不适用了,你觉得呢?

关注我,三农财富资讯抢先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