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提到戈壁舟的这一首诗,中国人的脑海中就涌现出乐山大佛的伟岸风姿。大佛静坐三条大河的交汇之处,目光所及,是静静流淌的江水,也是凡尘间的芸芸众生。仰之弥高,天地之间唯有大佛与我而已。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乐山大佛

但在赞叹佛之庄严的同时,不禁让人好奇古人的精思巧构,究竟是怎样的内部结构,使得这一开凿于1300年之前的古佛至今风采依旧?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乐山大佛

近些年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对大佛进行维护与修补,隐藏在大佛身上的很多疑问如今也得到一一解决。其中,最让现代的我们赞叹的就是大佛自身带有的巧妙的导引水流,排除雨水的管道系统。这一管道系统,毫无疑问,对大佛屹立上千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大佛的首部、胸部、背部均有互相相通或者独立的管道,这些管道汇集在一起,组成了整个大佛精巧的管道系统。其中,最复杂、最精妙的要数佛头上的管道系统。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乐山大佛

在大佛佛首的十八层螺髻纹上,有上中下三层横向的管道,这些管道被古人仔细的隐藏在佛首螺纹上,并且管道外面用锤灰垒砌的砌筑方法进行修饰,使得这些管道从远处根本看不见。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乐山大佛

除此之外,在大佛的前胸,衣服的卷折处也有排水管道,这些管道与大佛右边胳膊后面的暗管联通。两只耳朵的后面,左右各有一条长9.15米的管道,两条管道在后背精巧连接,再通过山后的排水沟,将水自然导引出去,保护大佛头部不受雨水危害。胸部背侧的两端各有一处洞,右洞有将近17米之深,近1米宽,高1.35米,左边的洞口较小些,只有将近1米的高度,8米左右的深度。这两条连通的管道,是能引入山泉水的,所以洞壁上面有10厘米的凝结物。但在佛身的那一边,崖壁却依旧十分干燥,显出山体原来的红色。而有的洞穴没有连通,洞壁只是凝结水珠,在下面存有一些积水,而为何没有打通却不得而知。

乐山大佛为何至今保存完好?佛首设计暗藏玄机,古人智慧让人叹服

乐山大佛

管道,洞穴,排水沟,精思附会,接连巧妙,构成了神奇的排水系统,1300百年来守卫大佛不受雨水侵蚀,实在功不可没,古人拥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