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样是80多逝世,为什么感觉单田芳的关注度大于常宝华呢?

Coresdy


从朋友圈的反应客观来看,常宝华去世的消息引发的震动,的确小于单田芳。

相声和评书都属于曲艺的范畴,都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但单田芳和常宝华这两个人,还是不太好放到一起去比。

首先从两个人在各自领域的成就来看,单田芳无疑高于常宝华。评书界的演员本来就少于相声界,而单田芳在评书界的影响大于常宝华在相声界的影响。

人们一提到评书,无疑要说到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和单田芳,而如果说到相声,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姜昆、郭德纲。常宝华虽然出身天津常氏家庭,但他的个人成就并不算十分突出,除了《帽子工厂》和《昨天》,形成影响力的代表作也不算多,因此不太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

另外从相声和评书这两门艺术的特点来看,评书比相声更具有长久的陪伴性,因此能让人长久不忘。一段相声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具有独立性,而评书动辄上百回,在广播时代每天播出一回,长篇评书能播上一年,每天固定时间听段评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柴米油盐。因此,评书演员的声音和腔调也会深埋脑海,久久不忘。

如今两位老艺术家都远去了,祝他们一路走好。


郑捕头


这个很正常,用一句话来说,近二十年的曲艺舞台上,单田芳从来没有离开过,而常宝华几乎是销声匿迹,常远写的回忆文章里,说常老病重住院跟别人介绍自己都是说:我是常远的爷爷。说白了,常老的影响力也许仅限于六零后以前的少数群体。

我昨天晚上发现我以前的一篇关于评书的回答,突然间阅读量激增,几个小时差不多几十万,评论多的已经看不过来了,我想一定有什么大事情,于是看新闻才知道单田芳大师去世的消息。


单田芳自述的回忆录我看过,脑子臭,大部分情节已经不记得了,只对他小时候怎么和日本小孩在学校里面斗智斗勇的事情印象深刻。

单老的嗓音独特,语言节奏有很有特点,以至于有很多艺人靠模仿他的嗓音而走红。老一辈艺术家被人模仿的最多的包括马三立、单田芳,还有考靠百家讲坛品三国走红的易中天。其中应该是单田芳最多,比如“忽冷忽热爱感冒,刮风下雨怎知道?”的天气预报几乎家喻户晓。



虽然单老离世,但是留给后人的作品却是最多的。而反观常老,尽管他的作品过去都听过,毕竟年代久远,而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属于时代感比较强的作品,基本上都忘记了,这次常老去世,特意从网上翻出常老的老作品来,勾起了一些回忆。


所以,单老的关注度肯定会高过常老,没有什么稀奇的,别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带到沟里去。


河畔一壶酒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

我小时候就听单老的评书,印象最深的就是《白眉大侠》,当时迷的不得了。那铿锵有力的声调,那精彩幽默的情节,甚至那独特的嗓音,现在想来,都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使人倍感亲切。

到了我儿子这一代,也是从小学开始,就听单老的评书。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听老先生的《水浒传》。我的本意是让他听着听着能尽快入睡,结果他反而越听越幸福,有时还被逗的哈哈大笑,不让他听还不行。

昨天告诉儿子单老辞世的消息,儿子着急地问我,那以后还怎么听他的《水浒传》。想想也是,虽然有录音录像,但讲故事的人却永远地离去了。心中充满了酸楚。

提起单老,除了他的评书,似乎想不起其他别的事情。单老是个低调的老艺人,近年来评书圈也没有相声圈那么多的故事和是非,这样的人的离去,反而会让大家更觉得惋惜和不舍。


而常宝华老先生虽然在相声圈大大的有名,但他的相声作品普及度比单老的评书大有不如,所以辞世后的关注度也没有单老大。


侠探西蒙


其实很简单,两位老爷子虽然都是老艺术家,但单田芳先生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回忆。

北京时间9月11日,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老爷子离世,这对大多数80后来说是一个坏消息。或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他的评书了,甚至已经很少在媒体上看都老爷子的身影了,但是我们的童年大多都是听着他老人家的评书长大的。

老爷子从业一生,代表作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 、《水浒外传》。不过说真的,这些我都没有听过,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和爷爷一起每天早晨7点多在山东卫视听他说的《封神演义》,一向爱睡懒觉的我,只有那个时候是风雨无阻。如果有一天没听,那得遗憾好几天,因为当时的资讯并不发达,基本不可能看到重播。

如今20年过去了,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生活的种种也没有时间让我去听评书,说真的,就算现在有时间我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毕竟有更好的方式去感受一部作品。

可是真的当老爷子离世的噩耗传来的时候,心里突然不是个滋味,毕竟这是童年的回忆呀!

我常常和朋友说,人一旦开始怀念过往,那就是这个人变老了的表现。我觉得我老了,以前常常幻想自己穿越回古代,然后凭借着自己一肚子的知识来当个皇帝爽爽。现在则不同,我更想回到20年前去看看父母年轻的容颜,我更想回到10年前去强吻曾经暗恋的姑娘,我更想回到5年前对前女友说一句不要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终究会负了你!


我变老了,单田芳老师走了,有关于他曾经带给我童年的回忆或许会被埋藏的更深。


那就在那埋着吧!还有很多已经越走越远的回忆一起埋着,越埋越深,然后越埋越深!


孙家大剩


我是80后上小学那会我哥每天中午1:30听完评书跑着去上课,我是03年喜欢上评书的到现在有15年了,除了《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这三部书没听过,单老其余的作品基本上停过来一遍了,比如把《龙虎风云会》《白眉大侠》《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童林传》《十二金钱镖》《铁伞怪侠》《三侠剑》听过三遍以上。

我也喜欢听相声,不过常宝华的相声从来没听过也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如果不是去年看欢乐喜剧人常远出来,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一个啥作品都没有的人就靠着年龄熬出来一个所谓的“大师”,而且是个墙头草人品也不咋地。不要拿他和单老比较。



乘风破浪9920


对于一个对曲艺不太热衷的笔者来说,确实对于单田芳的熟知度远远高于常宝华,(说实在话,对于常宝华来说印象特别的浅,仅仅是稍微有点脸熟而已),而只要提到单田芳,立马就可以把他的名字和脸和作品经典关键字“书接前文”“下回分解”所一一对应上。


犹记得那还是在孩童时代,电视机并没有普遍,家里仅仅有一个能出声的“匣子”,每每中午当口,总喜欢听听历史故事,这个时候屋子里必回响着单田芳略带沙哑的经典声音,什么《隋唐演义》《白眉大侠》《西楚霸王》《水浒传》那都是极为经典的节目,可谓百听不厌,甚至有的时候会定个闹钟来收听单田芳的评书。


俗语道,“听书长智”,这话确实不假,每每到学校上语文课写作文时,笔者总是前几个交卷,在作文中总是把从单田芳评书中听的各种历史故事加以润色而成为了我作文中源源不断的题材,从此也成为了语文课代表,这都是听书长智的经典案例,单田芳的评书功不可没。在此,对单老爷子说声谢谢吧。

而今,单田芳故去了,享年84岁,在也听不到现场直播的单老那磁性的声音了,不觉有些惋惜,但人终归有这一天,着岁数也算是高寿了,希望他一路走好。在那一边仍然用惊艳的评书给天堂带来欢笑。


老猪的碎碎念


说的直接一点,两个人知名度不是一个量级,单田芳老师是评书界的泰山北斗,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知道单田芳老师的大名,喜欢单田芳老师的人那更是不计其数,而常宝华虽是相声界的元老,但是知道并喜欢他的人实属不多!



小编我依稀记得童年岁月中,家里的收音机经常会播放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单田芳老师的音色和音调让人一听就不得不爱,闭上眼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总会有画面感,犹如身临其境,单田芳老师在评书上的造诣是大家喜欢他的本质原因!

同时,单田芳老师也一直在说评书,老一辈人肯定知道单田芳老师说了多久的评书,怎么也得几十年了,单田芳老师一直在坚持说评书是单田芳老师名气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家尊敬喜欢他的根本原因,按理说,作为老艺术家,单田芳早就可以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了,然而单田芳老师并没有那样!



而常宝华老师不说相声已经很久了,有多久我是记不清了,可能常宝华不说相声的时间都快赶上单田芳老师说评书的时间了,这也是为何常宝华的知名度不高的原因,其实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常宝华是谁,有些人知道常宝华也是因为常远!

开心麻花演员常远的走红让很多人知道了常宝华其人,而在这之前,大家都知道常宝华是牛群的师父,而在牛群出名之前才是常宝华火的年代,这一算那都是多遥远的事情了啊!



所以,能够像单田芳老师这样可以在几代人心目中都有位置的老艺术家实属不多,想要成为单田芳老师这样的角,首先就要在从事的领域有独到的造诣,其次要在这个领域坚持!

最后,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跟单田芳老师说一声:一路走好!


草根说电影


常宝华先生四天前刚走,今日又一位老艺术家评书大师单田芳病逝。 一周之内,常宝华单田芳相继去世,这是艺术界巨大的损失,也是观众们最不愿听到的噩耗。

常宝华在一档节目上,就这样说到:用四句话概括我自己,这四句话我都写在我的墓碑上了。常宝华感慨的说:我呀,有搞创作,又是演员,创作多少呢?我用北京话来说,创作不大点,演出不起眼,干了大半辈,落个半熟脸。


其实常宝华的作品好多是和侄子常贵田(常宝堃外号“小蘑菇”的相声大师的儿子)在部队慰问演出说的相声,真正在舞台上表演的是少之又少,不过也确实为相声界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一辈子不争名不多利,也许这就是观众知道他少的原因吧。

而单田芳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评书家。那个年代打开收音机听评书是重要的娱乐方式。而很多人小时候就是听单田芳评书长大的。后来被喻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评书大师。他曾在收音机里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



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可以说将说书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大家听一次就能记住他的声音的原因,有可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但是声音一定听过,有很多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小品演员都模仿过单田芳老师说书的片段,这也是单田芳老师知名度高的一个原因吧。


乐乐相声迷


虽然都是曲艺,但还是有着区别

1.受众面,说书的的观众远大于听相声的。在我国昔年文盲时代或者娱乐产品缺乏时代,说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传媒。而且,说书更具有最民间的高台教化的功能。所谓“说书唱戏劝人方”这句老话。相声虽然也根植于市井,但其发展历程和其功能性来说,到今天,还属于小众范围。

2.影响力,我们可以说,多少50、60、70、70,80后乃至90后都听过单爷的评书,这个横跨几代人的影响岂是常家可比。一部《白眉大侠》足以笑傲江湖。可以这么说,知道单田芳的人,不一定都能知道相声名家,而知道如常四爷的人,一定知道单田芳。

3.作品,常四爷在曲艺圈也是名望老前辈,但这个基本架构在其相声家族和其辈分之上。俗话说相声三家“侯、马,常”。但其步入老年后,鲜有作品,且表演而言,泛泛而已。单爷在世之时,却是勤耕不已(当然,有褒贬),在整个曲艺界,以怹的辈分和年龄,如此紧追时代脚步的,也仅怹一人而已。

常府节哀

单爷千古


半杯馊茶


忽 闻 京 蓟 起 闷 雷, 田 芳 巨 匠 驾 鹤 归。 自 此 评 书 少 颜 色, 只 为 华 夏 少 艺 魁。(晚辈黄俊杰 敬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