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些美國人從來不敢喝中國白酒?

Hey130555233


這個題娛樂性、知識性兼有。

美國人不敢喝中國白酒本身就不準確。

美國人基本上不喝中國白就,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消費習慣的文化因素。

美國人主要喝的是啤酒、紅酒、雞尾酒等地低度酒,這是最流行的。這是由消費習慣逐漸沉澱下來的文化因素。就像福州人不吃辣,四川人不吃甜一樣。這是指日常家庭做飯中的習慣。福州人習慣在菜裡家甜,四川人習慣在菜里加辣。

其次是市場購買的便利因素。

美國人買啤酒、紅酒、雞尾酒非常方便,隨便一家超市都能買到。但白酒是中國特產,他們即使要喝也不好買。

但美國人要買白酒,就很不方便。必須要到美國的唐人街購買,這樣就很不方便。我記得以前有一次,公司請客。因為不便利,就沒有消費慾望,更沒有喝白酒的念頭。

曾經有一次,我在三亞的時候,廠裡請客,上了幾盤螃蟹。然後有一個貴州的哥們吃螃蟹,我們問他這個味道是不是很好。他說:“味道非常好,就是殼太硬了。我們那邊買不到。”他因為剛到南方,不懂螃蟹吃法,連殼帶肉嚼啊嚼的都吃掉。但請注意他那句話中,“我們那邊買不到。”那時候還是97年左右,海產品尤其是螃蟹類的,在貴州山區確實很罕見。買不到當然就沒有消費的念頭。美國人不喝中國白酒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理解、瞭解中國白酒,還能輕易得到的話,美國人還是很喜歡的。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周恩來用他最愛的茅臺酒招待尼克松總統,午飯席上還給這位來自遠方的總統來了段“燃酒”的即興表演,令尼讚不絕口。在尼克松與周恩來碰杯祝酒前,尼克松的先行人員由於擔心他“不勝酒力”,曾特意提醒他不要真喝中國的烈性酒茅臺,只要舉起杯來碰一下嘴唇即可,但尼克松不置可否,杯到就幹,幾杯酒下肚,雙方放下了戒備。雖然有外交因素在內,但這也能證明,好東西總是能夠得到認可。

還有,1987年4月,里根總統來華訪問,愛喝酒的他將國賓館總統套房內的酒全都買下,但在他離去時,卻只帶走了茅臺酒,其他酒則一瓶未動。


波士財經


誰告訴你美國人從來不敢喝白酒了?你的觀點先入為主,我非常不認同。

由於自己是釀酒賣酒的,出於業務需要自己經常跑市場,當然有時候也是旅遊的目的,因此我認識不少沿海一帶的朋友。我就說說一個潮州朋友給我講的真實故事吧,我這個朋友的二叔、三叔八十年代就去美國了,開始都在紐約的中餐館打工。經過五六年的打拼,他的兩位叔叔到了加州自己開起了潮州風味的餐館,由於經營得法,信譽好,所以生意很不錯,十幾年後就在不同的城市開了七八家分店。



而這兩個叔叔的餐館裡最初是賣紅酒、威士忌為主的,後來為了應部分華僑的要求賣起了白酒,而且以茅臺、五糧液這樣的高端白酒為主。最初開始的時候部分老外是抱著嚐嚐看的心理,確實一下接受不了,但隨著時間長久部分老外漸漸習慣了中國白酒的醇厚、濃郁,特別是白酒的回味更不是以純酒精為主的威士忌可比的。發展到後來,這部分老外帶動的群體越來越多,而喝中國白酒在他們的中餐館裡幾乎成了時尚。


請問題主,難道這還不夠說明歪果仁並不是從來不喝中國白酒了嗎?他們並不拒絕接受新事物,關鍵的是中國傳統工藝的白酒濃郁醇厚、口感醇和而又不乏刺激,回味更是洋酒所不能比擬的,我為我是一個農村籍的傳統工藝純糧酒釀造人而自豪。

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文化、知識、技術甚至有些傳統都不能丟,當曹操率領一干文武全才的手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之時,美利堅合眾國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始社會的印第安人的樂土!所以我為我是一個純糧酒釀製人而自豪,更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自豪!


一壺佳釀喜相逢


美國人敢不敢喝白酒這個問題呢,應該是一個偽命題。其實他沒有敢不敢的問題。

而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他喜歡不喜歡這種口味,一般來說他們不喜歡這口味兒。外國人不喜歡聞起來香氣重的酒,也就是酯的香氣,我們說是香,他們說是臭。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幾乎沒有香氣的酒精酒“伏特加”,會成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烈酒了。

第二就就是外國人很喝起來很能喝酒,包括中國白酒。

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2008年我們組織國際評酒會,評委會的主席來了,是個英國人,他是經常到中國了,有一天我準備去吃飯,路上一個超市,他就進去了,買了兩瓶中國的葡萄酒,然後他又買了一瓶茅臺鎮的二鍋頭,我當時還奇怪呢茅臺鎮怎麼有清香的二鍋頭?最低檔的那個二鍋頭,就是包裝特別差的人,是袋裝的。

到餐廳裡面他就打開那個酒,自己嘗,外國人很有意思,他就自己喝,不好他也不推薦給你,嘗完葡萄酒,然後他打開了那個白酒,喝了一口他就說,這個酒,不對啊?翻譯說他說,這個酒的度數不夠,我倒上了一杯一嘗,果然不到52度,酒精度肯定低了三四度,我一看外國人,雖然他不喜歡喝,但是他其實還是很專業的。

因為在前一天我們給他們外國評委培訓中國白酒和黃酒。

評了醬香的代表茅臺,清香的代表汾酒,濃香的代表瀘州老窖,看來他們專業的辨別能力還是有的,酒精度數肯定也能喝出來。

還有一次就是法國的阿基坦地區組織活動,就是包括波爾多地區,來了一百多個外國酒莊的莊主,他們政府給補貼嘛,所以他們來得很多,歡送晚宴,吃飯先喝葡萄酒,我早就知道他們能喝,葡萄酒太貴了就準備了白酒,茅臺。有一個美國小夥子,他是美國人,在法國有一個酒莊,大概四十多歲,大家就在酒桌上叫起板來了,結果他一個人把我們那個所有能喝的都喝不行了,他一個人喝了有二斤白酒。

總結就是,第一,他們不愛喝白酒,第二要喝,他們還是很能喝的。


中國酒劍客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其訪問北京的破冰之旅中喝過茅臺酒……。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尼克松總統一行乘坐的‘’七六年精神號‘’專機緩緩降落在春寒料峭的北京機場:對中國破冰之旅的訪問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對於此次出訪中國不僅尼克松十分重視,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女士甚至還特意準備了一套非常鮮豔的紅色外套,以顯示對紅色中國的尊重與敬意。 在周總理安排的一次在宴會上,周總理在現場給尼克松夫婦表演了茅臺酒的“魔術”:周總理將一小杯茅臺酒點燃了。看著藍色的酒精火苗,尼克松夫婦都驚奇地張大了嘴巴,這簡直太奇妙了!這種剛剛入口還清純回味無窮的瓊漿玉液,竟然在頃刻間即可以被點燃,尼克松等人完全被周總理的‘’魔術‘’演示給迷住了。




尼克松一行訪華結束回到美國白宮後,尼克松想給未去過中國的家人帶來一個意外的驚喜。他拿出了茅臺酒倒進一隻碗裡,等他倒滿後還真的點燃了,興致勃勃的尼克松頗有成就感。但是由於茅臺酒倒入太多而溢出來流到桌面上:藍色的酒精火苗也順著茅臺酒的流向而迅速燃燒起來。尼克松一家人折騰了半天才將酒精火苗撲滅,尼克松差點就點燃了整個白宮。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美聯社顯然會將這爆炸性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屆時,中國的國酒茅臺必然火遍全球了。除了前總統尼克松,後來的里根總統也對中國的茅臺酒充滿好奇而情有獨鍾。一九八七年四月里根總統來華訪問,愛喝酒的里根總統將國賓館總統套房內的酒全都買下,但在里根總統離去時,卻只帶走了茅臺酒,其他酒則一瓶未動。


東驤神駿


歪果仁不是不敢喝中國白酒,是中國的白酒魅力深沉,沒喝過的不敢喝,喝過幾次的會痴迷。


俄羅斯的葉利欽第一次到訪我國,用的是茅臺招待,那是他第一次喝中國白酒。第二次到訪,因為他剛做過心臟搭橋,就沒上白酒。他說上次喝的酒呢?於是上了茅臺,連喝三大杯,老婆當場不高興。

美國、俄羅斯喝酒人酒量都挺大。對中國白酒的不適應表現在三個方面:①不瞭解,和他們平常喝的酒不一樣;②喝酒的方法不一樣;③酒文化不一樣。所以猛地接觸受不了。也就反映了中國白酒和西方洋酒最大的不同,一是味道,二是度數,三是喝法。

先說味道。中國白酒都是糧食釀造,沿用9000年古法原理,通過糧食發酵,加入酒麴,在活酵母作用下,先把澱粉變糖,再把糖變成酒精,因此生成特有的曲香味道。洋酒的原材料大都是水果蜂蜜等類,直接的糖變酒精,少了加曲,也少了酒麴帶有的味道。這就是中國白酒和洋酒的根本區別。說白了,歪果仁不接受的不是酒本身,而是這個酒麴的味道。

再說度數。洋酒裡同樣有60度的果酒,這個不難,蒸餾就可得到。可是中國白酒普遍度數高,而且味道單一,不能和其他品種的酒兌著喝。不像洋酒,多種酒不僅能兌一塊喝,還能兌出繽紛世界來。所以,喝他們的酒,無論口感和味道,內容豐富多彩。

最後說說喝法,這個既是生活習慣,也是飲酒文化。中國白酒是結合吃飯,一起進行;洋酒卻是與飯分離,吃飯是吃飯,喝酒是喝酒,不繚纏。所以,喝酒場景截然不同,酒的作用也完全相反。洋酒是輔助,用來說話聊天細品的;白酒是主導,聚會辦事就靠灌酒了。
但是中國白酒不是蓋的,歪果仁一旦習慣了味道,就沒有不喜歡的,比洋酒還要痴迷,尤其是清香型和醬香型。當然不包括酒精勾兌的白酒。


普濟


因為他們消受不起。

看到有人說老外只要喝過幾次中國白酒之後就會喜歡就會痴迷中國白酒……

老實說,胡哥拍嘿老外快兩年,和200多位老外合作過,沒有一位老外喜歡中國白酒……

而且我們還專門做過好幾期喝白酒的視頻,但是依然沒有任何一個老外喜歡白酒。難道我遇到的都是假老外?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美國人從來不敢和中國白酒。

首先,如果是在美國本土的美國人,他們不是不敢,而是沒機會接觸到白酒。

在美國,白酒主要出現在中餐館以及唐人街,一般美國人根本不容易接觸到,更別說喝了。

另外,美國人,乃至西方人也不是經常都拿著烈酒喝來玩,他們日常消遣喝的都是啤酒,連威士忌都很少。

如果是在中國的美國人,在某些場合是會喝白酒的。

那就是商務場合,中國人做東,沒辦法,出於禮貌還是要喝兩杯。但這個經歷並不算愉快,據胡哥一個做外貿的老外朋友說,每次喝白酒,雖然量很少,但喝下去就像吞了一顆手榴彈……

在這裡就要說一下老外對中國白酒的評價。

像蒸餾酒,老外習慣了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沒有各種所謂香型的酒,中國白酒的香型他們是分不出來的,在他們看來都只有一種味道:有點像抹布……

而且入口很辣的這種口感也讓他們不習慣。如果大家喝過威士忌就知道,威士忌並沒有像白酒那樣對口腔有強烈的刺激。

在國外,中國白酒只是一種充滿異域風情的飲料,只有初一好奇才會去挑戰它。而且有膽挑戰的老外,在此生都不敢再喝第二口。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因為白酒的“豐富香型”空口喝並不容易讓人接受,也不太適合作為調酒用的基酒。更重要的一點,白酒中的雜質醇、雜質醛含量過高,比較難在國際上被接受。


中國白酒和其它烈酒的最大區別

白酒是以穀物為原料的傳統蒸餾酒,純糧固態發酵是它的核心工藝,也是白酒與其它蒸餾酒的最大區別,細說來就是“酒麴”(麴櫱)的運用。糧食發酵產酒要比水果釀酒困難,因為果糖能直接轉化為酒精,而糧食中的澱粉需要先轉化為單糖後方能產生酒精,於是就誕生了“先糖化再酒化”的工藝,而我們祖先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酒麴。


通過釀造時加入酒麴讓糧食糖化再產生酒精,對比國外的糧食酒譬如威士忌、啤酒則是通過先讓穀物發芽(糖化)再轉化產生酒精。酒麴是我們祖先的獨創,首先需要將熟糧食和菌種混合得到酒麴,再和固態穀物混合糖化、發酵成酒醅,最後進行蒸餾、貯藏。


古時受限於蒸餾技術,早期的酒度數普遍不高並且質地渾濁,喝時往往需要過濾(篩),釀造工藝不穩定也常帶來糧食糖化後酒化不徹底的情況,因此那時的酒口感偏甜辛辣欠缺;又因為酒麴可能混入雜菌,釀造後的酒可能發綠,這才有了“千杯綠酒何辭醉”和“綠蟻新焙酒”這樣的詩句;隨著制曲工藝的進步,釀出的酒不再發綠而是呈淡琥珀色,接近於現代的黃酒,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世間好物黃醅酒”。直到元代,我們祖先借鑑了外邦傳入的蒸餾術,開始採用甑桶固態蒸餾燒酒。傳統糧食釀酒工藝和蒸餾術的結合,才產生了如今白酒的雛形。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說:白酒和其它蒸餾酒的最大區別就是“酒麴”的運用,即主動加入黴菌參與發酵。正因為酒麴的“豐富多彩”,使釀造時產生了大量除酒精外的酯類、醛類和醇類,於是獲得了不同於其它蒸餾酒的濃郁風味,不喜歡白酒的人眼中它像是難以言喻的飯餿味,而在白酒愛好者眼中它則是令人陶醉的濃郁芬芳。


白酒為什麼不在世界上流行

為什麼同樣是蒸餾酒,白酒並不如威士忌、伏特加、龍舌蘭、朗姆、白蘭地一樣那麼流行?其它五大蒸餾酒:威士忌、伏特加、朗姆、白蘭地、金酒。威士忌的原料是大麥、黑麥、小麥等;伏特加的原料是馬鈴薯或玉米、朗姆酒是製糖業的副產品,原料是甘蔗,白蘭地以葡萄為原料;金酒的原料則是杜松子。白酒不同於其它烈性蒸餾酒的複雜風味,主要就是源於白酒中的雜質,其它烈性酒、本身風味較淡,也是因為它們相對很純。


關於白酒的香型,1952年,第一屆國家級評酒會評出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四大名酒,分別代表了四大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鳳香型。後來官方又認定了馥郁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豉香型、鳳香型等更多香型,雖然描述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從化驗結果看,不同香型之間成分確實不大一樣。中國白酒複雜的香型劃分體系,總算就此形成。


其實白酒裡98%都是酒精和水,判斷香型也好,區分優劣也好,看的其實只是2%的芳香物質,也就是看帶著微生物的酒麴,和不同糧食裡的澱粉脂肪蛋白質,反應出了些什麼醛酯醇。不可否認的是,白酒在世界範圍內確實不太流行,或許是酒麴帶來的風味過於小眾,以至於既不適合空口也不適合作為基酒。

其次,我們知道過量飲酒會帶來不適,比如頭疼、心慌、嘔吐等等,也俗稱“上頭”。這當然有酒精(乙醇)的作用,但酒中所含的雜質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丙醇、丁醇、戊醇等等。白酒中雜質醛和雜質醇的含量比較高,可能是其它烈酒譬如伏特加、威士忌、朗姆、白蘭地的上百倍,而這些雜質對人身體的影響也是乙醇的很多倍。無論是從風味和安全性,白酒都不那麼讓外國人接受。


薩爾茨堡的魚


說美國人從來不敢喝中國白酒,有點誇張,但普通美國人,甚至歐美的歪果仁一般情況下不敢喝中國白酒是事實。原因除了飲食習慣之外,主要是中西方的酒文化差異太大。

一、中美兩國的酒差別很大

西方酒文化中尊狄奧尼蘇斯為酒神,同時他也是葡萄種植業之神。這可以看出歐美西方的酒從以葡萄等果實為原料、用發酵法釀造而成發展過來。這樣的酒酒精度低,果香味濃,可以把不同種類的酒調製到一起飲用。

雖然他們也有用蒸餾法制成的高度烈性酒,比如白蘭地、威士忌。不過白蘭地的製作原料是葡萄等水果。威士忌的製作原料是糧食,但酒精度不超40度。

中華酒神知名度最大的是杜康。傳說杜康曾把吃剩的米粥包起來,放到樹上,後來造出了酒。由此可見,中國的酒從出現之初就是用糧食釀造。

儘管古代的酒和現在自釀的米酒相似,酒精度數不是很高,故而《水滸傳》中的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之前,一連喝了十八碗酒。但現代的白酒都用蒸餾法生產,酒精度大都在50度以上,一些原漿酒更是六七十度。所以,中國白酒那是看起來是水的形態,可骨子裡是火的性格,含到嘴裡如烈火烹油,喝到肚裡先是熱血沸騰,繼而翻江倒海。

而且,中國的白酒既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降低酒精度,更不能像西方的雞尾酒一樣把幾種酒摻合起來飲用。

也就是說,習慣了低度酒的美國人很難駕馭我們中國的高度白酒,就像讓一個滴酒不沾的人喝酒,是勉為其難的事情。

二、中美飲酒的方式和風格不同

中國式飲酒,一般都有下酒菜。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酒店,主賓圍坐到桌前,喝一口酒,吃幾口菜。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有時一桌酒宴可以從中午喝到深夜。

美國式飲酒,一般沒有下酒菜。無論在酒吧裡還是在酒會上,大家都是手裡端著一杯酒,於人群中穿梭,遇到合適的人就停下腳步,碰一下杯,抿一小口酒,交談幾句,然後告辭,去找下一個對象。一場酒會下來,也喝不了幾杯,而且還可以要香檳,甚至咖啡。

中國式飲酒的風格是“豪”。“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個夠。感情鐵,胃出血”。酒場上的豪氣,就是至少和酒桌上的每一個人乾一杯,而且最好是一飲而盡。“要讓別人喝好,先把自己撂倒”,如果你是東道主,更要變著法子讓酒桌上的人都盡情盡興,那怕把自己喝到桌子底下。

美國式飲酒的風格是“品”。美國人去參加酒會時會穿上禮服,很紳士的和賓朋打聲招呼,然後兩隻酒杯高高舉起,輕輕一磕,優雅的呷上一小口酒,慢慢的品嚐酒的香味。從來不要求別人需一口乾,總是喝多喝少,自己作主。

美國人喝酒為“品”講究的是一個人的情調,由心而發;而中國人喝酒講究的是一群人的盡興,不醉不歸。

喝酒的出發點不同,作為“助興劑”的酒自然也是有區別的。

三、中美兩國公民買酒的難易程度和待客選酒的方式不同

美國是不能把酒賣給未成年人的。在美國買酒如果售酒人員看不准你的年齡,一定要查驗你的有效證件。至於酒精度20度以上的高度酒,必須去酒吧才能喝到。所以美國人平時喝的大都是酒精度比較低的果味酒。

儘管中國現在也有法律規定不能賣酒給未成年人,但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只要你掏錢,誰都能買到酒。

而且在中國稱得上“酒”,就是酒精度在三十度以上的白酒,啤酒、黃酒、果味酒,那都基本不算酒的。

美國人待客選酒,主人只報自己喝什麼,喝多少。至於客人們想不想喝,喝什麼,喝多少,都是完全由自己決定的。

中國人待客選酒,一般都是東道主決定,講究“客隨主便”。而東道主往往會讓你品嚐當地特產,酒精度五十度以上的白酒或者麴酒。

也就是說,兩個國家從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上是迥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公民作為國家的一個分子,自然對酒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兩個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在行為習慣和思想認知上是不同的,這就很自然的導致了選擇的差異。這也是美國人不善喝中國酒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中美酒文化的差異相當大。這些差異就是美國人不敢喝中國白酒的主要原因。當然中國的大部分人也不喜歡喝西方酒,即便是聞名遐邇的XO、人頭馬,初次接觸也是大部分人會抱怨無福消受。

有書君覺得:不同的事物之間沒有可比性,喝酒這事也是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飲酒文化和習慣,或者在不同的場合學習一些新的酒桌文化,如此,我們一定會在越來越開放的社交環境中發揮自如,受益匪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白酒的度數比較高,不僅是美國人,中國人也有很多是不敢和白酒的。不喜歡喝酒的人喝了白酒後會感覺很烈,聞起來味道很重,還有酸的味道,感覺有點像醋的味道,看起來也不是很好喝。在國外白酒的地位酒是很低的,一般的聚餐,吃飯聚會都是喝紅酒,白酒他們都不會放在餐桌上面來的。高腳杯配紅酒,吃著西餐,配上刀叉,對面坐著的是自己喜歡的人,優雅美麗,很浪漫,西方人喜歡喝柔和的紅酒,紅酒他們講述的文化也是讓人感覺很浪漫。

白酒文化歷史悠久,國外的白酒的地位是比較低的,稍微的高於啤酒的地位,我們中國無酒不成席,商務禮儀裡面有的餐桌禮儀就有專業的白酒禮儀,應酬喝酒是在中國已經納入了一個環節裡面。國外人喝白酒的都是一些地位不怎麼高的人士喝的。他們心裡對白酒有些牴觸。

中國白酒文化歷史悠久,是酒的源頭,區域不同,口感不同,文化不同,白酒要想進入國外市場還是需要時間的磨合。


貴州醬酒大全


在中國喝洋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伏特加、啤酒、香檳、威士忌等各種洋酒越來越被中國人所認可。而就在各種中國味道、中國創造走出國門的今天,我們的白酒卻不受外國人歡迎,甚至讓他們聞白酒色變。為什麼嗜酒如命的外國人,不敢喝白酒呢?

難道是因為白酒度數高,外國人沒那麼能喝嗎?

當然,五大三粗的外國人可沒我們想象中那麼弱雞,在匈牙利也有高達60°的水果酒。

首先,對於中國人來說白酒是歷史產物,代代相傳,早已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但是外國人卻不是,他們覺得喝酒是一種消遣享受,所以喜歡慢慢喝一口口抿,而不像我們對瓶吹,甚至要把對方灌倒。喝酒方式來說,兩者差別太大。

其次,美國人、歐洲人為首的西方人都喜歡喝比較柔軟的酒,白酒勁兒衝辛辣。不少外國人光是聞,就覺得白酒難以下嚥,喝過更加覺得簡直就像喝中藥。

除此之外,外國人除了喜歡喝酒,還喜歡調酒。不同種類的酒可以進行調和,酒和果汁也可以進行搭配,以創造出味道紛呈,色彩絢麗的雞尾酒。而白酒太過單一,不能用來調酒,就算強行要用白酒做雞尾酒,味道也很難分出層次。

不過,中國又不止白酒,黃酒、果酒、米酒千千萬萬,其實這些都受到不少歐洲人、美國人的青睞。甚至連做菜用的料酒,他們喝一口都停不下來。

白酒想要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可能還需要做出各種調整,改變一些口味呀。但是白酒的味道變了,大家還會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