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话说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辛苦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坐了天下就要治理,手中没有帮手可是不行,于是当上皇帝的第三天就开始对百官进行了任命。刘伯温因为此前一年就被他任命为了御史中丞,因此这次只是重申了一下,并没有再做调整变更。不过朱元璋还是在对刘伯温的任命书中,对他取得的功绩表彰了一番。不过这时候大明只是建立了王朝,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还不是大肆论功行赏的时候。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两年后随着徐达等得胜还朝,这才标志着朱元璋的皇位基本上可以坐稳了,于是他开始对群臣进行大肆封赏、加官晋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这次封的国公中,五个是武将,当然包括徐达这样的大将军。常遇春因为此前已死,就封给了他的儿子常茂。文臣只有一个,居然还不是刘伯温,而是长期为朱元璋筹措粮草的李善长。接下来就是封侯,一共有二十八人得到这样的表彰,为首的正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而且全部都是武将,不用多说,这里面指定没有刘伯温。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最后才是封伯,这里面只有两个,而且全部都是文臣,第一个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先在元朝为官、后来弃暗投明的汪广洋,他后来还接了李善长的班当了宰相。第二个才是刘伯温,而且他的食禄只有二百四十石,只是汪广洋的三分之二。与徐达、汤和等人的公侯相比,更是差的不知多少,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所授的爵位只限于他一人,后人是不能继承的。很多人在读到这里的时候,都为刘老道人感到不值。认为他不如李善长也就罢了,居然还排在了汪广洋之下,这朱元璋是在搞什么鬼?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然而与大家在这里浪费表情不同,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封赏是心情愉快的接受,并且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其实他之所以这样是有很大缘由的,而读者之所以愤懑不已,是因为他们完全不了解明初的历史。此前刘伯温刚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几个月的时间,就有过被朱元璋赶回家去的经历。原来朱元璋出巡的时候,刘伯温就因为处理朝中政务与李善长发生了冲突,尽管他的建议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皇帝可是有条件的,因为当时天下大旱,皇帝希望他能够祈雨。然而素来神通广大的刘伯温这次祈雨却没有成功。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朱元璋一发怒,刘伯温自然是被打发回老家了。回到家中他变得失魂落魄,终日里长吁短叹,好在皇帝只不过是略施惩戒,过了两个月,就派人把他召回宫中,重新任回了原来的职务,因此在这次皇帝大肆封赏之间,刘伯温在经此一惊一乍,对于皇帝肯将自己封为伯爵,已经是心满意足了。然而他却未曾料到,此后他在朝中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原来贵为公爵的李文忠向进行报捷,报告元朝皇帝已经病故,元朝的幼主已经弃城而逃。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按理说敌人的不幸,就是大明的万幸,所以朝堂上一片欢腾。然而朱元璋却盯着一个叫做刘炳的大臣,讥讽他说:"我们都可以庆祝,你却不能庆祝,因为你原本就是元朝的旧臣。"尽管皇帝怒眼盯着刘炳,但群臣都在看着刘伯温,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帝唱的是什么戏,刘伯温可是大明朝所有官员中,在元朝任职最高的一位。不光如此,朱元璋还补了一刀,以后凡是北方送来的捷报,曾经在元朝担任官员的朝中大臣,不配庆祝。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没想到这事还不算完,皇帝此后又召开了恳谈会,言辞恳切地告诫群臣都要忠君,作为刘伯温自然是反面典型,因为他是从元朝投奔过来的,完全是不忠不义之徒。过了一两个月,刘伯温就又被朱元璋免去了官职,了解皇帝心意以后,这次他回家心情就平静了许多,完全不像第一次那样长吁短叹了。此后在知道危素的下场以后,他就更加认为皇帝对自己是格外开恩了。

朱元璋封功授爵,刘伯温得知自己名列末位后,狂喜:谢皇帝隆恩!

危素尽管只是在元朝任职很短的时间,在大明朝也是受到重用,但却因为此前皇帝关于"不忠"的恳谈,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弹劾,朱元璋竟然把他发配去为元朝殉节的余阙之庙当看守。这种赤裸裸的羞辱,使得当时的很多大臣都为之侧目。想到这位同僚的悲惨遭遇,刘伯温对于自己只是被罢免还乡,当然应该心满意足了。让他更想不到的是,尽管被罢了官职,皇帝还居然为他送上了一个诚意伯的爵位。因此还乡以后,他还写了《谢恩表》来感谢皇帝的大恩大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